结合材料概括良知的内涵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62053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材料概括良知的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结合材料概括良知的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结合材料概括良知的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结合材料概括良知的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结合材料概括良知的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合材料概括良知的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材料概括良知的内涵(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结合材料概括良知的内涵荣县一中高XX级高二上学期历史学科周周练1命题人:谢玉琼审题人:杨宏一、选择题1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兼相爱、交相利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D弱者道之用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个人物之口()3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

2、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孔子的德治思想4儒家“尊王”、“忠君”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贵贱有序B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礼法并用C董仲舒倡行独尊儒术,天下一统D孟子主张民贵君轻5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

3、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6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A韩非子董仲舒B韩非子孟子C老子董仲舒D荀子庄子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学”的代表。“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民为贵君为轻”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8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A“存天理,灭人

4、欲”B“三纲五常”C“心即理也”D“致良知”9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A政府治国严谨B世风每况愈下C儒学地位衰落D理学摧残人性10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1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

5、他()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12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各种思想交相辉映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B.C.D.13李贽被称为“明代第一思想犯”,他的著作中有焚书续焚书,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他认为这些著作将来一定会被焚毁,这主要是由于书中A.对正统思想进行了大胆批判B反对盲从孔子C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D.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14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

6、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5对图1中安装监控摄像装置,持赞同态度的古代思想流派最可能是图1班级-姓名-学号-成绩-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二、非选择题16、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某班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大多数同学认为应把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文化形象。(1)填写下列儒家思想发展简表的相关内容:(每空1分,共6分)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2)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材料二: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

7、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3)根据材料二,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材料三: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书董仲舒传(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材料四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需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

8、一理之流行也。朱子语类卷18(5)材料四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材料四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6)根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7)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荣县一中高XX级高二上学期历史学科周周练1参考答案1-5:ACCCD6-10:ADDDA11-15:ADAAC16(1)孔子仁政(或民贵君轻)荀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或罢黜百家)宋代(或北

9、宋)6朱熹(每空1分,共6分)(2)仁;克己复礼。(3)表现:孔子“仁者爱人”(“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社会根源: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宗法分封制解体,“士”阶层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办。(4)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5)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答出其中两点即可)(6)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7)传统伦理道德

10、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XX-XX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孙中山认为“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得道者多助D民贵君轻2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最好阅读下列哪组人物的作品A老庄道家B孔孟儒家C韩非法家D墨家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要从此词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属于:A人性本善B心即理也C格物

11、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极力践行破“心中贼”的思想家是A程颐B朱熹C李贽D王阳明5李贽有句话:“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A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C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D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A小说B戏曲C说书D绘画8“。臃肿颟顸而又年迈气衰的古代中国文化,如何能够驾驭得住轻盈便捷的奔马之用,而不思先对自身作出必要的变动呢?”文化史专家庞朴的这段话主要是评价:A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B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思想C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D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9近代中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中,一些人提出“废

12、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口号。然而有意思的是,喊这些口号的人,却偏偏仍在使用汉字、讲究书法、读线装书这反映了:A太平天国运动忽视文化教育B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C阵营内部旧官僚的虚伪性D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学者的矛盾心态10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B甲骨卜辞C楚辞D诗经11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测向技术12“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这句话说明: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B、邓小平、袁隆平重视

13、农业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D、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13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给予了热切的关怀与鼓励,之后6下图文物体现了中国古代一种世界上最早的发明,其发明时期是A夏朝B商朝C战国D秦朝7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袍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这一时期昆曲被“救活”主要是因为A“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B众多昆曲名家的涌现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4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

14、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节制资本C打倒列强,除军阀D平均地权15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具有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具有科学性ABCD1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指出,“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D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17一位学者说:“明初虽然出现了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这样不朽的小说,但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流行。一直要到弘治、正德以后,这两本长篇小说才得到迅速的刊刻流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三国演义最早版本是嘉靖元年刊刻的,水浒传更是只有嘉靖以后的版本。”这是因为A政治风气开明,通俗文学的创作不再列为禁书B活字印刷术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