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分别分析封建国家历来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61996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材料分别分析封建国家历来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结合材料分别分析封建国家历来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结合材料分别分析封建国家历来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结合材料分别分析封建国家历来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结合材料分别分析封建国家历来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合材料分别分析封建国家历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材料分别分析封建国家历来(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结合材料分别分析封建国家历来七年级历史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1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二:(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是什么意思?其中“孝公”是谁?答:出自商鞅之口;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孝公”是秦孝公(2)他曾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为?这一作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作为: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主要内容:国家承认

2、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建立县制。(3)这一作为有何影响?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4)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答:他主张不因循守旧,实行变法。这一理论属于法家,代表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5)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答:战国时期;秦国(6)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答:建立县制(7)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增强国力(8)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答:

3、承认土地私有,保证地主对土地的占有,确保了地主的利益;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9)材料二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场景: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变化: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10)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及时改变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坚持改革的方针不动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答: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2.阅读下列

4、材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该材料是谁说的?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孔子说的,他是儒始人。(2)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家学派的创(3)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答: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4)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

5、教育思想?答:他要求学习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5)想一想,这些思想对你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答: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必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6)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答:孔子是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材料二:“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1)上述两则材料是谁说的?他生活哪个时期?答:孟子;战国时期(2)他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谁?答:儒家

6、;孔子(3)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答: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4)材料二反映了他的一种主张?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答: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现实意义: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4、读图,请回答:(1)(4)图中的人物是谁?如何评价他?此人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秦始皇。评价:他是秦朝开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突出历史功绩: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图、图、图反映了秦朝哪些方面的措

7、施?答: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请你说出他统一全国的时间及都城。答:时间:公元前221年。都城:咸阳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下,他下令修筑了一个防御工程。这一工程是什么?长城。5.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一中的中间人物是哪位皇帝?请你结合史实谈谈他在位时的统治措施有哪些?答:汉武帝。措施有: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在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文化教育上,在长安举办太

8、学。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什么?其地点在哪?其主要教材是什么?答;汉代讲学。最高学府:太学。地点:长安。主要教材:儒家的五经。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答: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6、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图材料三:丝绸之路图谁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分别在哪一年?出使西域的另一位是谁?答:汉武帝。两次。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班超。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什么机构总管西域事务?它的设置的意义是什么?为此做出巨大历史贡献的人物是谁?答:西域都护。意义: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此做

9、出巨大历史贡献的人是张骞。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具有什么影响?答: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汉时期,人们所称的西域是指今天甘肃什么地方以西?“西域”是今天的什么地方?答: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路途中历经坎坷,我们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精神?答: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等。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作用是什么?答: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结合图文材料说明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形式。答:和平交往。7、观察图一和图二回答问题。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的哪两位皇帝?答:秦朝的秦始皇和西汉的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文

10、化和军事上他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政治上: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实行削藩思想上: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文化上;秦始皇统一文字,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军事上: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新修灵渠,开发南疆;汉武帝大力反击匈奴。在对待儒学问题上,他们有截然不同的做法,他们是怎么做的?各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学思想成为封

11、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都统一了货币,规定使用的货币分别是什么?答:秦始皇:圆形方孔铜钱;汉武帝:五铢钱。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匈奴都采取武力方式,他们派去反击匈奴的大将分别是哪些?答:秦始皇:蒙恬;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由于他们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国家分别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答:秦朝疆域扩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世界上的大国;西汉出现了“大一统”局面,开始进入鼎盛时期。8、材料一: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材料二:下面是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图材料三:材料分别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答: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你如何看待北魏孝文帝改革

12、?答:促进了民族融合。9、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答:皇帝:汉武帝。目的: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答:道路:丝绸之路。大致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

13、结论和认识?答: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丝织品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其标志是什么?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10、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

14、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答: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原因:汉代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变化原因: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何历史影响?答: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答: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11、民族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大显著特征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请回答: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答: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