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纵隔影像诊断--第四、五节支气管与肺部疾病(三)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61770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8.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第四、五节支气管与肺部疾病(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第四、五节支气管与肺部疾病(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第四、五节支气管与肺部疾病(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第四、五节支气管与肺部疾病(三)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第四、五节支气管与肺部疾病(三)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第四、五节支气管与肺部疾病(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与纵隔影像诊断--第四、五节支气管与肺部疾病(三)(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孤立型肺泡细胞癌,左侧周围型肺癌(细支气管造影征),右周围型肺癌(空泡征和细支气管造影征),肺癌偏心性钙化,周围型肺癌结节偏心钙化,左下肺腺癌中心点状钙化,左肺癌厚壁空洞,(3) MRI表现, MRI对小于3.0cm以下的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不如HRCT准确; 3.0cm肿瘤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 3.0肿瘤发生坏死T1WI信号更低,T2WI信号更高; 3.0cm肿瘤与肺内血管鉴别,后者有血管流空效应; MRI增强T1WI可鉴别良恶性病变,后者强化明显。,右肺周围型肺癌,4弥漫性肺癌影像学表现,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的较为少见的一种病理类型,影像上易于误诊,其X线和CT表

2、现归纳起来有: (1) 两肺多发或斑片状阴影,结节大小不等,密度相似,以两肺中下部分布明显,HRCT有助于病变形态、分布的显示。 (2) 肺叶、段实变,密度不均,常合并有小结节影像。 (3) 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像,含气的支气管不规则狭窄、扭曲、串珠及僵硬。,右下肺浸润性肺癌,弥漫型肺泡细胞癌,弥漫型肺泡细胞癌,两肺弥漫浸润型肺癌,5肺癌胸部转移的影像表现,(1) 肺内转移:为血路转移,表现肺内多发性小结节阴影,边缘清楚,以两下肺外带分布为特点。 (2) 胸内淋巴结转移:肺内癌性淋巴管炎和纵隔(短径1.5cm)及肺门(短径1.0cm)淋巴结肿大。 (3) 纵隔大血管受侵: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和多

3、平面成像及MRI均能较好地显示纵隔大血管与肿瘤的关系。 (4) 胸膜、胸壁受侵:胸腔积液和胸膜非钙化性结节。,周围型肺癌侵蚀胸膜,周围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左上肺周围型小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浸润型肺癌伴癌性淋巴管炎,右上肺癌侵犯胸壁,左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6诊断与鉴别诊断,(1) 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形成的阻塞性肺炎应与大叶性肺炎相鉴别:前者内浓外淡,后者外浓内淡,前者中央气道狭窄或闭塞,后者中央气道通畅,形成空气支气管造影征,内壁光滑; 中央型肺癌应与支气管结核相鉴别:后者常表现为支气管壁内缘不规则而外缘光滑,一般不形成管壁肿块,管壁增厚较轻。,(2) 周围型肺癌, 与炎性假瘤鉴别:炎

4、性假瘤一般边缘光滑无毛刺,无或有浅分叶,周围多伴有胸膜增厚。 与结核球鉴别:结核球边缘清楚,无毛刺、偶有分叶,其中可有结节状钙化或小透光区,周围有卫星病灶; 与错构瘤鉴别:边缘光滑,无毛刺,其中可见致密钙化,少数可见脂肪密度,CT增强只轻度强化。,(三) 肺转移性肿瘤的影像表现,人体许多部位(包括肺本身)的恶性肿瘤可以经血行、淋巴或直接蔓延等途径转移至肺部。,1X线表现,(1) 血行转移, 多表现为两肺多发,少数为单发; 多发者表现为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轮廓清楚的球形阴影,以两下肺中下野外带较多,也可局限于一侧肺野; 多发者亦可表现为中下肺野粟粒状病变; 空洞形成,某些转移瘤可发生空洞如绒毛膜上皮癌; 钙化或骨化:如骨肉瘤肺转移。,(2) 淋巴道转移, 一侧或两侧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 肺野内索条状、串珠状小点影,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或小叶间隔线的增粗。,贲门癌肺转移(血路和淋巴路),2CT表现,(1) CT扫描特别是HRCT发现肺部转移灶较X线胸片敏感。 (2) 可发现2mm的小转移灶,单发球形转移灶与原发瘤不易区别。 (3) HRCT所见还包括: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 小叶间隔增厚; 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可见多个小结节影。,肝癌肺转移,3诊断与鉴别诊断,肺转移性肿瘤的诊断根据原发癌的病史及影像学表现并不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