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消融围手术期的处理教程文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61353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癌消融围手术期的处理教程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肝癌消融围手术期的处理教程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肝癌消融围手术期的处理教程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肝癌消融围手术期的处理教程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肝癌消融围手术期的处理教程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癌消融围手术期的处理教程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癌消融围手术期的处理教程文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癌消融治疗围 手术期的处理,肝癌的消融治疗,局部消融治疗是借助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对肿瘤靶向定位,局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杀灭肿瘤组织一类治疗手段。 主要包括射频消融 (RFA)、微波消融(MWA)、冷冻治疗(Cryoablation)、高功率超声聚焦消融(HIFU)以及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肝癌的消融治疗,具有微创、安全、简便和易于多次施行的特点 而影像引导技术包括US、CT和MRI 治疗途径有经皮、经腹腔镜手术和经开腹手术三种,肝癌的消融治疗,肝癌手术切除率仅为20% 30%。 消融治疗逐步发展成为肝癌局部治疗的较为成熟、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联合TACE治疗早期肝癌,五年生存

2、率与手术无显著性差异。,围手术期,定义: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 时间:消融的围手术期一般指术前3天至术后7天,肝癌的消融治疗围手术治疗,术前:术前评估,术前的降期治疗 术中:维持生命体征 术后:治疗并发症、防止肝功能恶化,肝功能检查,血清酶测定 ALT:反映肝细胞功能的最常用指标。 AST:存在于线粒体中,意义与ALT相同。 ALP:肝外梗阻性黄疸、淤胆型肝炎患者及儿童可明显升高。 -GT:肝炎活动期时可升高,肝癌患者或胆管阻塞、药物性肝炎等患者中可显著升高。 CHE:提示肝脏储备能力,肝功能有明

3、显损害时可下降。,肝功能检查,胆红素测定 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常超过171mol/L 血清胆红素升高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相关 血清蛋白测定 慢性肝炎中度以上、肝硬化、重型肝炎时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 血清球蛋白浓度上升 白蛋白/球蛋白(A/G)比例下降甚至倒置,肝功能评估,Child-Pugh 评分,A级:5-6,B级:7-9,C级:10-15,预后与Child-Pugh 评分有关 A级:可耐受手术或微创(射频)治疗 B级:可耐受微创(射频)治疗 C级:并非射频治疗绝对禁忌证,保肝,恢复到B级,争取射频治疗,评价门静脉高压的情况,原因 肝癌常有肝炎、肝硬化背景伴有

4、门静脉高压,而门静脉和肝静脉癌栓可以进一步加重门脉高压,故常引起食管中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裂破出血。若癌细胞侵犯胆管可致胆道出血,呕血和黑便。有的患者可因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和凝血功能障碍而广泛出血,大出血可以导致休克和肝昏迷。,评价门静脉高压的情况,手术前行上消化道钡餐或胃镜检查 合并门静脉高压口服普奈洛尔(心得安) 用法:从10mgd开始,逐日加10mg,直至静息时心率下降到基础心率的75,肿瘤评估,部位:肿瘤的位置对治疗时病人的体位、穿刺点的选择、射频针的选择、是否联合其它治疗有重要意义 大小: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可一次消融;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需分次消融 数目:数目较多需分次消融 分型及分

5、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BCLC,Adapted from: Llovet JM,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08;100:698-711.,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肿瘤患者ECOG体力状况评分,合并其他系统疾患,高血压 降压治疗 糖尿病 预防感染 皮肤烫伤 心脏病 胆心反射 其它系统疾患 有无金属植入物,术前的治疗,抗病毒治疗 保肝治疗,肝癌的病因治疗,在HCC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强调对于基础肝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功能障碍)的治疗 在进行手术切除或肝移植、局部消融、TAI/TACE、放疗以及系统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化疗)时,宜注意检查和监测病毒载量,

6、可以考虑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干扰素 核苷类似物 免疫调节剂,L-核苷,无环磷酸盐化合物,环戊烷/烯,抗HBV核苷类药物的分类, 干 扰 素,基因重组 IFN- 2a:罗扰素,因特芬 IFN- 1b:赛若金,运德素 IFN- 2b:干扰能,安达芬 人淋巴细胞干扰素:惠福仁 复合干扰素: 干复津 长效干扰素: PEGASYS,AASLD2009更新指南一线治疗原则, 由于长期使用中的高耐药发生率,不主张优先考虑拉米夫 定和替比夫定,除非打算短期使用 推荐将聚乙二醇干扰素、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作为一线抗 乙肝病毒药物 由于阿德福韦的作用比较弱,而且使用一年后耐药率逐年 升高,推荐作为二线

7、药物 初始联合治疗看起来效果不错,但是迄今研究未显示优于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单用,AASLD Practice Guideline. Hepatology 2009,5(30):1-36,在临床实践中治疗目标:,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 降低或复常血清ALT水平 诱导HBeAg消失或血清转换 诱导HBsAg消失或血清转换,,Company Logo,保肝治疗原则,重视整体、综合性治疗,不应单纯依赖某一种药物 抗病毒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手段,但同时恰当合理的保肝治疗也是有益的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非病毒性肝病,在去除病因后,保肝治疗更是必要的手段,肝炎药物分类,抗自由基损伤药物:主要为小分子活性

8、肽,如硫普罗宁、还原型谷胱甘肽、N-乙酰半胱氨酸 促进肝细胞代谢、修复:腺苷蛋氨酸(思美泰)、门冬氨酸鸟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宾 消炎降酶:甘草甜素、苦参素、联苯双酯,五味子 促进胆红素及胆汁酸代谢: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前列地尔、苦参碱、苦黄 辅助/营养:脂肪乳,氨基酸,白蛋白,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茵栀黄、苦黄,解毒、抗氧自由基,保护细胞骨架,提高Na+-K+ATP酶活性,抗炎症介质、细胞因子,机制不祥?,腺苷蛋氨酸,增加膜的流动性,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术前用药,维生素K1:促进凝血,肌肉注射,1-2小时起效,3-6小时止血效果明显 注射用血凝酶:静脉注射,5-10分钟起效,持

9、续24小时;肌肉注射,20-30分钟起效,持续48小时;24小时总量不超过8KU 盐酸异丙嗪:静脉注射,3-5分钟起效;肌肉或皮下注射,20分钟起效;抗组胺作用一般持续6-12小时;镇静作用可持续2-8小时 盐酸哌替啶:镇痛作用相当于吗啡1/10-1/8,起效快,持续时间2-4小时;与异丙嗪氯丙嗪组成冬眠合剂,常规准备,术前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手术同意书 术前6小时禁食;2小时禁饮 建立静脉通路,肝癌的消融治疗围手术治疗,术前:术前评估,术前的降期治疗 术中:维持生命体征 术后:治疗并发症、防止肝功能恶化,术中,体位:根据病灶位置确定病人体位,舒适能长期保持 常规吸氧、心电监护 盐酸异丙嗪2

10、5mg及盐酸哌替啶50mg入壶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表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倾听患者主诉,肝癌的消融治疗围手术治疗,术前:术前评估,术前的降期治疗, 术中:维持生命体征,处理即时并发症 术后:治疗并发症、防止肝功能恶化,术后处理,穿刺点无菌纱布覆盖,腹带肝区包扎。 生命体征平稳后离开射频室。 心电监护:24小时。 卧床:绝对卧床612 h,如无异常24 h后可下床活动。 饮食:患者一般于术后4h即可进食,流食-普食。,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发热:吸收热,3-5天,最长约2W。38.5以上对症,吲哚美辛栓1/3-1支纳肛,赖氨匹林0.9mg肌注 疼痛:出血、胆囊炎

11、及近肝包膜的肿瘤治疗后坏死所致局限性腹膜炎。只要无外科急腹症指征,就可适当应用止痛剂。采用长效和即效吗啡类药物联合。 恶心呕吐:盐酸甲氧氯普胺10mg入壶,托烷司琼5mg入壶。 感染:抗生素。 肝功能损害:保肝、对症1-2W。 肾功能受损:水化、利尿,必要时透析。,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岀血:射频针直接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肿瘤血供 丰富;损伤门脉或动静脉;针道烧灼 处理: 凝血酶、导管栓塞、外科 肠穿孔:数天后出现,急腹症 处理: 禁食、抗炎、支持 、外科 胆系损伤:直接损伤或者RFA术后水肿压迫 处理: 抗炎; 末梢胆管:不积极处理;主胆管: PTCD或者胆道支架 肿瘤种植:活检;针道处理不充分

12、 处理:充分处理针道,止痛剂副作用的处理,恶心呕吐 呼吸抑制 镇静 便秘 尿潴留 阿片类药物的戒断综合征,恶心呕吐,在部分癌痛病人中是一种较主要的反应 刺激脑干化学感受器、胃排空延迟、继发便秘引起 很多患者在用阿片类几天后身体即可适应,自行停止呕吐 若反应较严重,在精神抑制药物如氯丙嗪和氟派啶醇不能控制时,可用灭吐灵,东莨菪碱,羟嗪 为预防其出现,应在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按时地规律地服用止吐剂,呼吸抑制,由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受到了直接影响(降低了对循环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的感受性) 呼吸抑制一般极少发生,并非临床的普遍现象 长期的重复应用阿片类药物的病人一般都能产生耐受 疼痛是呼吸抑制的兴奋剂

13、当呼吸频率小于8次/分时可使用纳络酮的稀释液(04m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治疗 根据呼吸频率来调整用量,可能需要重复用药,镇静(嗜睡),镇静是初用阿片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大多数病人很快即可耐受 如出现药物诱发的持续性的镇静,最好办法是减少每次给药剂量并增加给药频率,也可换用其它阿片类药物 使用咖啡因(0.1-0.2),利他林(5-10mg),苯丙胺,醒脑净(安宫牛黄水剂),便秘,是使用阿片类药物最普遍发生的并发症 几乎人人都要发生,或早或晚 由于阿片类药物抑制肠蠕动、胃排空延迟造成 应给所有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病人规律服用刺激性泻剂以预防便秘 导泻药物:番泻叶,高渗药物(乳果糖或山梨醇),通便

14、灵,麻仁润肠丸 多食用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尿潴留,发生率低于5% 预防: 避免同时使用镇静剂,定时排尿(如4小时排尿一次) 处理方法: 诱导自行排尿:流水诱导、会阴部冲灌热水、膀胱区轻按摩 一次性导尿:后嘱定时排尿,阿片类药物的戒断综合征,被称为阿片类药物的生理依赖性 一般在突然停用阿片类药物或同时服用纳络酮时才出现 典型症状:焦虑、易怒、寒颤及热斑、关节痛、流泪、 鼻 溢、出汗、恶心、呕吐、腹部痉挛及腹泻 最轻的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征可与病毒性的流感样综合征相混淆 半衰期较短的阿片类药物停药后6-12小时内会出现戒断症状24-72小时达到高峰 半衰期较长的阿片类药物可延迟到停药后24小时或更

15、久才出现,而且程度可较轻,阿片类药物的戒断综合征治疗,处理 可使用阿片类受体拮抗药纳络酮予以纠正,纳洛酮可静脉输注、注射或肌内注射。 首次纠正呼吸抑制时,应每隔23分钟静脉注射0.1mg0.2mg,直至产生理想的效果,即有通畅的呼吸和清醒度,无明显疼痛和不适。 如果给10mg后还未见反应,就应考虑此诊断问题。本品大于必需剂量时可明显逆转痛觉缺失和升高血压。 同样,逆转太快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或循环负担增加。,疗效评估,术后1周MRI、CT 术后2周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AFP、CEA等 术后1月TACE,术后随访,可根治的HCC(消融术后) 头2年每3个月监测AFP和影像学,以后间隔6个月监测AFP和影像学 不能根治的HCC 全身或局部化疗 放疗 索拉菲尼 支持治疗,小结,完善的术前评估可提高肿瘤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及时和准确的术中术后处理可减低肿瘤消融治疗的并发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