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知识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6121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经络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经络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经络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经络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知识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经络知识总结经络穴位基础知识经络的概念1.经络的定义: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通过和联络的通路。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别出的分支。2.经络系统的组成:由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难以数计的孙络等构成经络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图经络的命名1.三阴三阳:太阳-阳明阴-少阳-太阳-阳厥阴-少阳从阴阳气的盛衰来分: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2.与四肢的关系:上肢:内侧手三阴外侧手三阳下肢:外侧足三阳内侧足三阴3.与

2、脏腑的关系:人体内脏以脏为阴,腑为阳。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包相表里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脏之在胸者联系手阴经,在腹者联系足阴经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经络调整虚实的功能是以它正常情况下协调阴阳的功能为基础,针灸、按摩、气功等疗法就是通过体表的腧穴接受刺激,传导感应,激发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虚实的功能。使之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上的穴位,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体部分。到现代经穴已发展为361个穴名,共670个穴位。经外奇穴是指在十四经穴之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作用的腧穴,简称奇穴。阿是穴是指无具体名

3、称、无固定位置、无固定主治病症,而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腧穴的作用1.输注气血: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渗灌、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因此腧穴就具备了抵御疾病、反应病痛、传入疾病、肝受刺激、传入信息等功能2.反应病症:当病邪侵袭人体时,人体的正气可以通过经脉、腧穴向外奋起以护卫体表;当人体内部发生病变时,内在的病理状态又可通过经脉腧穴反映于体表3.防治疾病:腧穴输注气血、向内传入的特性,是腧穴能够治疗疾病的基础。刺激腧穴部位时,各种刺激通过腧穴、经脉传入体内,从而激发人体的正气,协调平衡阴阳,达到预防和抗御疾病的目的。腧穴主治基本规律腧穴所在,主治所能;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特

4、定腧穴,特定主治;同一腧穴,双向主治;主治相同,疗效有别。腧穴的定位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1.中指同身寸2.拇中指同身寸3.横中指同身寸面部指压点1.印堂:额部,两眉之间,位于督脉上。2.神庭: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寸。3.攒竹:面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4.鱼腰:额部,眉毛中央,与目中相直。5.瞳子髎:面部,目外此旁,眼眶外侧缘处。6.丝竹空:面部,眉梢凹陷处。7.睛明:面部,目内此角稍上方凹陷处。8.承泣: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9.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10.巨髎: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鼻唇沟外侧。11.人中: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

5、3交点处。12.地仓: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13.承浆:面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14.大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面动脉搏动处。15.颊车: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处。经络知识一、经络当值时间表人正常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生理时钟。而人体有12条经络,依顺序为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经等,气血会依时间游走各经络,这些经络如果出问题会导至气血循环不顺畅,引发身体各病症。子时子时是气血进入胆经最旺的时刻,是身体进入休养及修复的开始。胆的生理功能是内脏胆汁,帮助食物的消化代谢,胆经的盛衰对于事情的判断能力、临场的应变,有重大

6、的影响。如果胆经出问题,就容易出现头晕目眩、耳鸣不聪、皮肤粗糙、胸胁疼痛、失眠多梦、胆怯易惊、忧愁易思、神智痴呆等的症状或黄疸性造成肝炎、胆石症、胆囊炎、神经官能症等。丑时丑时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刻。肝脏能贮藏、分配和调节全身的血液、及疏导全身功能活动,使气血调和,另外和眼睛也有关系。如果肝经出问题就会有两胁肋胀痛、胸闷不舒、胃口不佳、口苦想吐、腹胀腹痛、黑斑、眼袋、黑眼圈、头晕目眩等症状甚至因肝气郁结导致的精神官能症、慢性肝炎、胆囊炎等。寅时寅时气血是肺经的时辰,是气血由阴转而阳的关键时辰,应注意肺经的保养及身体及空气温度的调节。如果有问题就会出现(转载于:写论文网:经络知识总结)发热怕寒、鼻

7、塞流涕、头痛、气喘胸闷或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卯时卯时是大肠经气血流注于此的时刻,如果能于此时正常排便对身体是有帮助的。大肠运送排泄废物,如果饮食失调、误食不净食物,或其它脏腑失调,都会引起大肠疾病。如果大肠经有问题就易出现口干舌燥、腹胀腹痛、便便稀烂、肛门灼热、便浓血等症状,或肠胃炎、盲肠炎、肠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肠肿瘤等。辰时当辰时是气血流注胃经,此时吃进的食物最易被消化、吸收、代谢、利用,提供一天所需热量。胃是消化食物转化全身营养的枢纽,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或是病毒入侵,都会伤害到肠胃而出现胀满疼痛、呕吐反胃、口臭等症状,导至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消化不良等。巳时巳时是气

8、血流注于脾经时候,也是气血最旺的时期。不论补气补血或补阳补阴,都要顾及脾胃,避免伤胃败脾,此时不宜食用过于燥热的食物。如果脾脏虚若就易出现胃口不佳、四肢倦怠、头晕、面色萎黄、皮下出血、腹胀易打嗝的症状。导至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午时午时是心经气血充盈的时辰,应该调养休息。心主血脉和神志,如果血脉运行有障碍,会引起急躁失眠、口舌糜烂、贫血心律不整、心力衰竭、神志错乱,等心脏疾病。未时未时是气血流至小肠经的时辰。小肠俱有分别清、浊及吸收的功能。如果饮食习惯不好,损伤脾胃时也会引起小肠疾病。小肠虚弱时容易出现心烦口渴、腹部胀痛、拉肚子、营养紊乱、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肠炎等的

9、症状。申时申时是气血流注膀胱的时辰。膀胱是泌尿系统主要的器官,能储存和排泄尿液。膀胱虚弱时容易出现小便不畅或次数多、混浊不清、或有脓血、遗尿、尿痛、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前列腺炎、尿失禁、尿崩症等症状。酉时当酉时是气血流注肾脏的时辰。肾经负责协调阴阳两种基础生命能量,和心、肝、脾、肺四脏的联系都很密切。如果肾弱则会出现四肢冰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或导至慢性肾炎、性神经衰弱、尿崩症、妇女更年期症状等。戌时戌时是心包经气血充沛的时刻。心包经是指心脏外围组织,可以保护心脏不受外物入侵,但如果有病毒侵犯就会发生病变而出现掌心发热、腋窝或胸胁肿胀、心悸不安、面目发黄等的症状。亥时

10、亥时是气血流注于三焦经最旺盛的时辰。三焦经主要在于掌管诸气,人体诸气皆通过三焦而输布到各脏腑。如果出现障碍时就容易出现听觉模糊、咽喉肿胀、喉部或眼睛疼痛、耳鸣、肩臂、手肘、前臂的背侧部疼痛等的症状。经络不通百病生人体如果经络僵硬劳损堵塞,严重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和营养的输布。黄帝内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百病源于经络堵”!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走路中风”!“经络不通,浑身不舒象鬼上身”1.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2.三焦经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3.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怕风易汗咽干

11、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4.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5.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6.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辰干舌燥身体消瘦。7.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8.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9.膀胱经不调的常见症状: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

12、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10.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11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12.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12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十二经络,分别都有不同的运作。当轮到每一脏腑经脉当值时,其余经脉都会全力支持和修复当值的脏腑经脉,所以每天每个脏腑经脉都会得到一次良好的保养和修复时间。所以按着经脉时间规律行对养生非常重要。这就是所谓经脉

13、子午流注的奥秘。-转帖中医十二时辰经络学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

14、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献上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希望大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手太阴肺经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手阳明大肠经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足阳明胃经辰时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