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计划的特点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61064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计划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济计划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济计划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济计划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济计划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计划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计划的特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经济计划的特点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主要生产资源归国家或政府所有,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庞大的公司,国家或政府包揽了经济管理的一切方面。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何时生产基本上由国家或政府决定,价格机制几乎不发挥什么作用,这种经济体制在政府权力比较集中,经济结构简单划一的情况下,无疑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就目前来说,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经济体系庞杂多变,需求莫测,信息膨胀,政府当局的计划一般来说无力支撑整个社会经济高效率地运转。因此,以前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大都放弃单调乏力的计划,引入市场机

2、制,以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源基本私有,经济政策高度分散,整个经济靠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完全由价格机制决定。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经济体制,但这种经济体制缺少公平,不能很好地解决资源利用问题,因此,目前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引入了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以补充市场经济的不足。混合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资源由国家所有和私人所有相结合,经济运行由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在混合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主要地还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但国家在其中起到不可忽视的调控作用。一般认为,混合经济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是现时

3、比较好的经济体制。因此,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大都采用这种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以下重要特征: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描述,公有制一直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财产形态。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和国有化的过程。从所有制的结构来看,改革前中国的经济体制中“一大二公”的特征十分明显,完全符合传统计划经济的共同标准。在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中,按照公有程度不同,城市工业经济所有制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农村则主要以土地国家所有和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下达

4、的指令性的农产品统购计划和相应的生产计划,并不具有完整的集体产权。农村土地在国家所有的基础上,由集体管理,农民对土地仅有使用权。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曾经高达90以上,个体经济比重下降为,私营经济更是降到以下。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味着我国所有制结构和调节方式都实现了向完全计划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国家或中央政府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核心主体,而企业由于只执行既定的生产计划成为政府的附属物2。国家主要通过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计划实施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和管理。通过组建专门的经济计划部门制定发展

5、计划,并对企业通过指标、计划参数、实际评价等实行全面的控制,而企业的绩效则完全表现在对计划的完成和当局的偏好。高度计划指令经济要求对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都要做出细致的计划,但由于信息问题,导致计划多具有刚性而缺乏灵活性。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国家不仅要负责宏观方面的资源配置,甚至对微观的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和支出都做出计划,以实现资源在微观主体间的配置。导致在国家和政府之外并不存在实际的微观经济主体。这种体制导致经济决策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的省级的党政系统的领导机构,而企业和民众个人、立法和司法机构以及下级党政部门没有决策权。在后来,决策更加集中与个别领导人手中,导致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和不规范的个人决策

6、左右集体决策而引发的一系列决策失误,严重损害了计划经济的正常运行。3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计划配置资源的一个核心机制在于行政命令手段替代价格机制。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被压低到最小的范围。在经济运行的各个层面都充斥着政府的计划和指令。资源流向的指令刚性导致配置效率的下降,使得大量的资源都被按照政府意愿配置,资源的利用结构极不合理。政府当局往往出于政治目的实施资源配置计划,而将经济效率的标准放在政治目标之后,这也是导致计划经济配置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交易活动的非价格特征。按照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的观点,交易是人类经济行为中最一般的经济活动。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在于通过价

7、格机制来实现交易,而计划体制下的交易活动则被行政指令所替代,交易对象被消除了商品本性。交易活动的非价格特征,根源于计划经济本身取消货币媒介的思维4。这导致在货币支付之外,人们开始寻求其他的支付方法,通过牟取权力,搭便车等行为进行变相支付等行为也是导致计划经济效率低下的根源。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应当以按劳分配为主。这种分配方式的核心在于,根据单个劳动者的贡献大小决定其分配数额,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却不劳动者不得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民之间进行分配。但由于工业革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行为更多得表现为一种合作的社会性生产和团队生

8、产过程,单个劳动者的边际产出和贡献率无法做出准确测量,这给按劳分配规则的执行带来了困难。从前社会主义国家分配实践来看,多数按劳分配实际都是一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这导致苦乐不均,劳动者积极性下降,搭便车行为普遍化。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城乡分化和二元结构。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出于战略考虑采取赶超型发展战略,对城市工业和重工业发展投入较大,但由于多数前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积累不足,经济总量较小,并且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国家,因此都采取“抽农补工”的做法,试图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违背结构均衡的发展战略,导致计划经济下的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政府投资和资源配置等优先保证城市和重工业发展,造成城市

9、对农村的挤压,以及工业对农业的抑止。农村和农业发展明显受到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压制,这一结构导致后期经济增长中产业链条的断裂,是造成后期改革最初发端于农村的根本原因。对外封闭型经济。社会主义政权的诞生由于处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涨阶段,两大社会制度的冲突从计划经济体制产生之前就明显存在。尽管新政权都表示希望与包括西方在内的国家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并提出过“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的指导方针,但由于国际冷战格局的形成,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本质上都是封闭型的。尽管早期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有过贸易往来,但多半是出于政治合作的目的,甚至后期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导致各国计划体制的进一步封锁

10、。总体而言,转轨改革之前计划体制下的对外贸易规模十分有限。表13:19521978中国进出口总额年份8进出口总额数据行政分权程度不断提高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从前苏联和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践来看,两国都表现出地区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特征,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以及权力职能划分方面的问题一直是经济体制运行的主要内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以贯彻和执行中央政府的计划和指令为前提的,但是经济运行决策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不利于地方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此外,由于在所有制上集体所有制的大量存在,客观上要求地方政府分享一定得经济决策权力,这有利于地方政府发挥调节作用。但分权模式由于边界难以把握,而且容易和中央政府

11、在职能上出现交叉和冲突,因此往往陷入一种“治乱循环”的怪圈,容易出现“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状态。纵观计划经济实施的整个过程,前苏联和我国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集权与分权冲突中都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倒是呈现了明显的周期特征。表14:中国计划经济运行得行政性“集权分权”周期19531978集权分权集权分权冻结分权集权资料经济生活政治化。在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时代,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国家的工作重心一直未能成功的从革命斗争,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长期的政治运动使得计划体制下的经济生活带有明显的政治化特征。这在前苏联2030年代党内斗争和我国的“大跃进”、“反右倾”、“四清运动

12、”以及“文化大革命”中都曾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经济生活政治化的一个表现就是经济活动的效率标准被政治上的意识和觉悟所替代。微观主体将更多的积极性投向政治运动,其积极性强烈依赖于政治动员和意识形态的宣传和鼓动,形成了一种政治活动对经济活动高度替代的特殊体制。但这种经济生活政治化的一个风险在于,一旦出现信仰危机或者面临政治冷淡和政治动荡时,经济效率将大幅度下滑,甚至引发社会性的道德危机。表15:经济生活政治化的表现涉及的方面主要原则和代表性口号经济活动的目的和标准的政治化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不仅要算经济帐,首先要算政治帐”,业务标准服从政治标准,生产建设服从政治运动经济决策管理过程的政治

13、化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路线上要留意国内外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的反映,坚持开展两条道路的斗争经济管理方法手段的政治化“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抓革命,促生产”,“什么事情都要搞群众运动”,精神鼓励重于物质鼓励,要“突出政治”。经济组织的政治化工厂首先时政治组织,农村是阶级斗争的大学校。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计划经济优点1能够高度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和才力进行重点建设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重点产业2指令性计划因集权体制领导而容易贯彻执行保证按预期计划目标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国民经济体系3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合理化尤其是通过有计划的收入分配保证总供求的平衡,避免经济发展中的

14、剧烈波动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宏观经济效益提高4能保证国计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有利于解决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需要实现收入均等化稳定经济从而稳定社会5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缺点1指令性计划束缚了企业的手脚企业缺乏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2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3容易孳生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4信息不完全容易导致供求脱节及宏观经济比例重大失调市场的功能1市场调节就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是根据价格信号反映供求缺口而指导企业生产2它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有自我调节自动平衡的功能这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和利润机制来进行的3市场机制是技术革新和结构调整的内在推动器这主要是通过竞争机制来进行4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灵活性应变能力

15、强5动力刺激和竞争淘汰压力缺陷1忽视长期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对经济总量无力调节2对于大的结构调整市场机制显得软弱无力3调节具有局限性4市场机制本身不能保证公平竞争5市场竞争会带来环境污染生态问题6难以处理好公平与效益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金融危机中的市场经济然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由于资本对劳动的支配,大资本对小资本的支配,必然出现了社会人群贫富的两极分化。而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贫富差别的扩大,就必然造成有效需求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不足,由此必然导致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市场经济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竟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来解决的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直接参与经济的经营和管理,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即资源如何配置,都由市场自发调节。然而,这并不是说,市场经济就可以不要政府。为了克服垄断和外部性弊端、提供公共物品、管理信息、调节收入、控制经济波动等诸多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都需要有政府的参与,以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