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素晶须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58774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米纤维素晶须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纳米纤维素晶须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纳米纤维素晶须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纳米纤维素晶须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纳米纤维素晶须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米纤维素晶须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纤维素晶须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纳米纤维素晶须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一、名词解释1、生物质: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广义概念:生物质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如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木材、木材废弃物和动物粪便。狭义概念:生物质主要是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

2、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特点: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2、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3、界面相容性/界面:复合材料界面是指复合材料的基体与增强材料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

3、合的、能起载荷等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基体相接触构成界面时,两者之间产生的物理和化学的相容性。如浸润性、反应性和互溶性等。4、纤维素: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通常与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结合在一起,其结合方式和程度对植物源食品的质地影响很大。5、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二、简答题1、木材细胞壁的物理结构与化学组成?木材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种成分构成的。其组织结构,是

4、以纤维素作为“骨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些长短不等的链状纤维素分子,这些纤维素分子链平行排列,有规则的聚集在一起成为基本纤丝。在光学显微镜下,通常可将细胞壁分为初生壁、次生壁、以及细胞间存在的胞间层。2、生物精炼及主要产物?生物精炼是指将转换生物质的各种方法组合到一起,以生产出生物燃料、动能、热量并生产出增值的化学品的一项措施。生物精炼的观念和当今的石油精炼相近似,后者通过精炼也生产出燃料和许多来自石油的产品。国际能源署对生物精炼给出的定义是:持续地对生物质加工并生产处广谱的生物产品和生物能。生物精炼可生产出多种小容量化学品或功能食品,又如生物精炼能生产出大容量的交通运输用的燃料生物乙醇和生物

5、柴油,并通过热电站技术,同时发电并供热。生物精炼含义的演绎_陈庆蔚3、植物生物质资源有哪些?共性特点是什么?由绿色植物将太阳能直接或间接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后固定和贮藏在植物体内的能量成为植物生物质能。包括传统的林木生物质资源、野生禾本科植物、农作物秸秆、竹材以及木质废弃物等。它们主要的化学组成与木材相同,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的天然有机复合体,是具有众多细胞组成的生物结构。4、介绍几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气相反应法可分为:气相分解法、气相合成法及气-固反应法等液相反应法可分为: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反相胶束法等。溶胶凝胶技术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

6、、凝胶而固化,在经热处理而成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固体的方法。步骤:溶胶的制备。溶胶凝胶转化。凝胶干燥。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真空冷凝法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粒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物理粉碎法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机械球磨法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合金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化学方法气相沉积法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

7、分布窄。沉淀法把沉淀剂加入到盐溶液中反应后,将沉淀热处理得到纳米材料。其特点简单易行,但纯度低,颗粒半径大,适合制备氧化物。水热合成法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溶胶凝胶法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族化合物的制备。微乳液法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经成核、聚结、团聚、热处理后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粒子的单分散和界面性好,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备。三、论述1、论述纳米纤维素的主要制备方法及产物特点?

8、纳米纤维素是以纤维材料作为原料,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处理的途径制备的具有一维纳米尺寸的纤维素材料,它具有纤维素的基本结构、性能以及纳米颗粒的典型特性,如:密度低,来源于可再生原料,可生物降解,弹性模量高达140GPa,有利于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等。巨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杨氏模量、超强的吸附能力和高的反应活性,使纳米纤维素具有一些特有的光学性质、流变性能和机械性能。这些特性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以及用于医药、包装、造纸、食品添加剂、油漆涂料、地板、建材等领域。生物质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强酸水解法、机械分离法、化学预处理结合机械分离法和酶处理结合机械分离法等

9、,.强酸水解法主要指利用浓硫酸37、浓盐酸等强酸处理生物质纤维素,水解掉无定形区物质,保留结晶区的结构完整性,制得长度较短、结晶度较高的纳米纤维素晶须。在利用硫酸的水解过程中,会一定程度上在纳米纤维素晶须的表面引入少量负电荷。这些负电荷间的静电斥力可帮助纳米纤维素晶须均勾的分散在水中。所得晶须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使其在与聚合物复合时,能够与聚合物形成充足的接触面积,进而起到较好的增强作用。机械分离法主要包括高压匀质处理、高速研磨处理、高速搅拌处理以及高强度超声处理等。高压匀质处理I4849主要是通过均质机内的匀质阀突然失压形成空穴效应和高速冲击,产生强烈的剪切作用,将生物质纤维素机械纤,制得

10、纳米纤维素。这一方法可以批量化生产纳米纤维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所得纳米纤维素的尺度并不均匀。此外,在纳米纤维素制备过程中,匀质机容易堵塞,为此对通入均质机中的纤维素样品的尺寸要求较高,不宜过大。高速研磨处理59是将纤维素注入到静态磨石与动态磨石之间,在研磨机工作后,动态磨石高速旋转,与静态磨石间产生强烈的剪切作用力,将磨石中间的纤维素“剪开”,制得纳米纤维素。但是在高速研磨的过程中,磨石间的剪切力对纳米纤维素的结晶区也会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所得纳米纤维素的结晶度。高速搜拌处理是通过高速旋转的马达带动转子转动,进而带动液体高速转动。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纳米纤维素间相互碰撞,高速运动的水流

11、也会对纳米纤维素产生较强的冲击作用,进而将纳米纤维素分离出来。这一方法的不足在于产量较低,很难实现连续化、批量化生产。高强度超声处理52-54】主要是借助高强度超声波在水中产生的空化作用,对纤维素进行开纤处理。但是在所得样品中也存在一定的直径较粗的纤维,纤维的直径分布范围较大。2、介绍一种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发目的、制备方法及产物的主要功能特点?生物基纳米纤维素及其自聚集气凝胶的制备由于目前对生物质纤维素的开发与利用技术还不完善,仍有大量的纤维素资源被遗弃在田间,或被焚烧掉,整个纤维素资源的利用附加值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生物质资源,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纤维素基制品,使其更好地为人

12、类的生产生活服务,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稍微扩展一点)将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水悬浊液浇注到培养皿中,置于冰箱中冷冻处理,冷冻时间大于24h。然后将冷冻的样品置于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制得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冷冻干燥过程中,冷胼温度低于-55C,真空度低于15Pa。当水悬池液的浓度低于wt%时,经冷冻干燥后,高强度超声纳米纤维素及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会自聚集成细长的纤维,并形成三维网状缠结结构。当水悬浊液的浓度大于%时,以上两种纳米纤维素会自聚集成二维片状结构。由于长度较短,盐酸水解纳米纤维素及硫酸水解纳米纤维素经冷冻干燥处理后只能自聚集成二维片状结构。高强度超声纳米纤维素及TEMPO氧化

13、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具有非常好的柔軔性,可以反复弯曲。这两种气凝胶还具有非常高的水分承载值及染料吸附能力。所有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均显示出良好的热绝缘及声吸附特征。由高长径比的纳米纤维素自聚集成的高强度超声纳米纤维素及TEMPO氧化纳米纤维素气凝胶,显示出了较强的柔韧性及延展性。当将压缩后得到的小薄片浸渍于水中,气凝胶的容积仍可被缓慢的恢复(图6-7f),表明这一气凝胶具有强健的交联网络及稳定的孔隙结构。.由于纳米纤维素气凝胶具有非常高的孔隙率,十分有利于离子及分子的进入和扩散,使气凝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纳米纤维素气凝胶还具有热绝缘特征。纳米纤维素气凝胶还具有十分优异的声吸附特征.在低频条件下,气凝

14、胶的吸声率较低,但会随着声频率的提高而逐渐增大。介绍几种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气相反应法可分为:气相分解法、气相合成法及气-固反应法等液相反应法可分为: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反相胶束法等。溶胶凝胶技术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在经热处理而成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固体的方法。步骤:溶胶的制备。溶胶凝胶转化。凝胶干燥。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真空冷凝法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粒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物理粉碎法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

15、、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机械球磨法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合金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化学方法气相沉积法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沉淀法把沉淀剂加入到盐溶液中反应后,将沉淀热处理得到纳米材料。其特点简单易行,但纯度低,颗粒半径大,适合制备氧化物。水热合成法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溶胶凝胶法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族化合物的制备。微乳液法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经成核、聚结、团聚、热处理后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粒子的单分散和界面性好,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备。1、论述纳米纤维素的主要制备方法及产物特点?纳米纤维素是以纤维材料作为原料,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处理的途径制备的具有一维纳米尺寸的纤维素材料,它具有纤维素的基本结构、性能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