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6025614 上传时间:2017-09-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挂靠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挂靠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挂靠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挂靠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挂靠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挂靠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挂靠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挂靠关系是否属于劳动关系?案情介绍:2003 年 7 月 14 日,客运公司与王某签订 合作经营客运线路合同 ,约定由甲方(客运公司)提供广州省站至中山三乡线路牌三块给乙方( 王某 )使用,并负责协助办理购置车辆等,乙方负责筹集资金在规定时间内购买客车三辆;乙方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内守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承担一切经济及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乙方应交其车辆驾驶员的身份证及驾驶证的复印件给甲方审核及存档,提供司机资料报交警备案,驾驶员经甲方考核合格,并经交通主管部门培训合格领取营运汽车驾驶上岗证后,方准予驾驶车辆;乙方车辆驾驶员必须参加甲方组织的每月二次安全学习活动,乙方驾驶员没参加安全学

2、习活动者,按缺席人数每人每次 100 元计算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对连续 4 次或一年累计超过 8 次没参加安全学习活动者,甲方有权对其实行解聘处理;乙方车辆驾驶员及乘务员必须认真履行甲方规定的岗位职责;合同有效期为 2003 年 8 月 1 日至 2007 年 7 月 31 日。 2003 年 8 月 4 日,叶某通过朋友介绍在广州省站至中山三乡线路上从事司机工作,驾驶王某出资购买的车辆。2003 年 9 月 23 日,叶某向王某交纳押金。叶某每月从王某车队经理处领取劳动报酬,日常工作由车队经理进行安排。叶某所持车辆行驶证上车主一栏为客运公司名称。2006 年 5 月 31 日,叶某发生交通事故

3、。2006 年 6 月 1 日起,叶某未再为车队提供正常劳动。王某确认未支付叶某 2006 年 5 月份劳动报酬 3200 元。叶某于 2006年 7 月 10 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王某和客运公司支付其 5 月份工资和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及代通知金。叶某、客运公司及王某就劳动用工关系所在发生争议。叶某认为,其劳动用工关系虽在王某车队,但客运公司对王某车队有监督管理责任,故应承担连带责任。客运公司认为,其与王某已形成挂靠经营关系,且根据合作经营客运线路合同的约定,叶某由王某直接聘请及管理,平时为王某车队服务,理应由王某承担法律责任。王某认为叶某的确由自己聘请,其实际用工虽在车

4、队,但本人依法没有独立运营资格,法律上的用人单位应是客运公司。本案焦点在于:挂靠经营模式下劳动者与实际经营人之间存在劳务关系,还是与本挂靠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评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挂靠经营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推动了运输市场从国有一统天下、主体单一、毫无个性的行业,快速演变成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营主体多元、经营方式灵活多样的格局。一些被挂靠企业也乐意接受挂靠车辆。接受挂靠车辆能较快扩大经营规模,从而达到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所要求的车辆规模,有利于资质等级的获取,还能以企业的名义争取相关部门的费用优惠政策,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如税费征管部门对其实行定税、定费额包缴,一定时期内增车不增税费,

5、就能产生利润空间。规模扩大还能快速拓展经营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发展需要及利益的驱使下,截止到 2005 年底,全国公路客运车辆达到128 40 万辆,其中挂靠车辆占营运客车的 8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达到了 90。但在 2003 年,交通部公路司下发了 关于清理整顿道路客运挂靠经营工作安排 ,其中规定:“到 2005 年底或最迟到2007 年底,对所有客运线路挂靠车辆清理完毕” 这一工作安排在宣布了挂靠这一经营形式的最后终止期限同时,也对挂靠这种经营形式作了否定的意思表示。交通部于 2005 年公布了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 ,其中第五条为:“国家实行道路客运企业等级评定制度和质量信誉考

6、核制度,鼓励道路客运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禁止挂靠经营”,但挂靠经营方式在社会现实中,仍在一定时间内大范围地存在,其所形成的、潜伏的劳动争议案件就显得不容忽视了。面对这一国家明令禁止而又大量存在的经营方式,各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其产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如何作定性存在极大争议,各地地方规定也不一致。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一、认为司机与挂靠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挂靠单位对劳动者承担责任。如深圳仲裁院与深圳市法院曾联合发出指导意见,明确以公司名义运营、自带车辆、业务由公司安排、接受公司管理的货运司机、挂靠营运司机、出租车副班司机等均按劳动争议处理。承包或挂靠是业务上的关系,司机领的是工资,接

7、受客运公司管理,符合劳动部第 12 号文劳动关系的条件。国务院 2003 年发文已明确中小巴司机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按劳动争议处理。二、认为司机与被挂靠人存在劳动关系,由被挂靠人对劳动者及其行为承担责任。1998 年 6 月 25 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公安局关于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98)5号文件规定,挂靠登记的挂靠人发生交通事故并负有责任的,由挂靠人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收取挂靠人管理费用的,由被挂靠单位在收取管理费总额内承担有限连带责任。上述意见尽管是从承担交通事故方面规定,但该规定显然是将挂靠人视为劳动关系中的用工方。三、认为挂靠人与被挂靠人有着身份上的联系,

8、他们应为劳动者及其行为承担连带责任。2001 年江苏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苏高法 2001319 号文)。关于挂靠经营的机动车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挂靠经营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应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连带承担赔偿责任。山东省也作了相似规定。参照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交通部 2005 年第 10号令) 的规定,自然人不具备从事道路旅客运输业务的条件,本案中客运公司与王某所签订的合作经营客运线路合同实质是由王某出资,以客运公司名义购车,王某向客运公司缴纳一定的管理服务费后,再以合作经营的形式以客运公司名义经营。从产权关系、运营支配、收益分配三方面综合分析,可界定客运公司与王某之

9、间实际形成了由王某独立行使经营管理权、客运公司行使监督权的合作经营关系。客运公司根据合作经营客运线路合同的规定对王某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并有权对王某车队的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叶某的日常工作由王某安排,从王某处领取劳动报酬,生产资料由王某提供,叶某向王某交纳押金,王某是叶某的直接用工者。王某不是法人机构,使用客运公司名义运营,客运公司负有监管责任,在王某不能承担责任时应承担连带责任。叶某在王某车队工作长达两年之久,每天均到车队报到。自 2006 年 5 月 31 日起叶某未再回王某车队工作,叶某在申请仲裁之日要求客运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也可视为叶某单方面提出解除与王某的聘用关系。依

10、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不得请求经济补偿金。故叶某要求客运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及代通知金没有依据。但叶某于 2006 年 5 月份提供了正常劳动,王某应支付叶某2006 年 5 月份劳动报酬 3200 元。王某应依法返还叶某押金 15000元。客运公司对支付金额承担连带责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如下:王某支付叶某 2006 年 5 月份劳动报酬 3200 元;王某返还叶某押金 15000 元。客运公司对支付金额承担连带责任。(二)怀孕期间终止合同,谁之过错?案情介绍:小陆经朋友介绍进入某物流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双方又续签了一年合同。今年 5

11、 月 6 日,双方劳动合同期满,企业以劳动合同期满不为其续签合同为由,通知小陆终止劳动关系。小陆与公司办理了终止劳动关系的手续,5 月 13 日小陆经医院检查已怀孕 2 个多月。小陆为此多次与企业交涉未果,逐向劳动仲裁申请仲裁,要求撤消企业与其终止劳动合同的决定。本案焦点在于:在办理合同终止离职手续时双方均不知情的情况下,能否以员工怀孕为由撤消终止合同的决定。评析:小陆认为:在怀孕期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是不能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三期”内的权益理应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如果企业在明知小陆怀孕的情况下以劳动合同期满而不再续签合同为由终止劳动关系,是违反劳动合同法

12、和本市有关规定的,虽然企业当时并不知情,但在事后告知情况下,企业应该主动撤消终止决定,恢复劳动关系,所以要求劳动仲裁撤消企业终止劳动合同的决定,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合同。企业则认为:因劳动合同期满,企业不再与小陆续签合同,所以可以与其终止劳动合同,而且在终止合同时企业完全不知小陆怀孕的事情,故此对小陆的提出的要求不予同意。该案件在劳动法律界争议颇大,归纳起来总共有两种观点:一、认为企业并无过错,不应支持小陆的请求。在小陆离职前后,其均未采取任何方式向企业有效送达诊疗报告或证明其怀孕的材料,企业在为其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时只是出于合同到期而不再续签的需要,不存在故意终止怀孕女职工的过错,而小陆

13、也是出于想另谋出路而同意企业的终止决定,故此,在办理终止合同离职手续时,双方均是出于自愿、协商一致的,都是双方真实意愿的表达,小陆不得以事后发现自己怀孕为由要求恢复劳动关系。二、认为小陆的请求合情合理,应该予以支持。在小陆办理离职手续时,虽然双方均出于真实意愿表达,但从诊疗报告可看出,小陆是在职期间怀孕,即在小陆与企业办理终止手续以前已经处于怀孕状态,虽然此情况双方均不知情,但却是存在的客观事实,并且小陆属于怀孕女职工,在法律及政策上应该给予特别对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劳动权益是得到法律保护的,用人单位是不得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劳动合同期满,企业也

14、不得终止其劳动合同,必须延续至哺乳期满。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而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是: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故此应该支持小陆的请求。综合以上意见,我们可知,首先,小陆在办理终止手续前已经处于怀孕状态,虽然双方并不知情,但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情况,双方在实施终止手续的时候均不存在过错;其次,终止合同是由企业提出,并非由劳动者本人提出,企业存在可撤消决定的权利;最后,小陆属于怀孕女职工,在司法实践中应予特别的对待,和谐稳定的

15、发展局面不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故此,企业应该撤消终止劳动合同的决定,恢复与小陆的劳动关系,双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直至哺乳期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如下:撤消企业作出的终止劳动合同决定;双方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至小陆哺乳期满。(三)员工承包公司旗下的餐厅经营,应算作连续工作时间吗?案情介绍:陈某于 1994 年入职广州某集团公司任部门经理,负责经营管理工作。1996 年,陈某以公司员工身份,在协商一致情况下承包了公司属下一家无独立法人资格的餐厅,担任餐厅总经理。2002 年承包期限届满,陈某将餐厅的经营权归还给公司。其后陈某多次向公司要求重新安排工作,但未获公司同意。但公司

16、仍与陈某签订了劳动合同(2008 年 1 月 30 日期满) ,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2008 年 1 月 4 日,公司通知赋闲在家的陈某次日回去商量工作事宜。陈某如约回到公司,但公司并未为他安排工作岗位,而是给他一份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 。通知上的内容为:因公司发展原因,本公司决定与陈某不再续约,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于 2008 年 1 月30 日终止,当天办理离职手续。陈某找公司领导协商,请求续签劳动合同,但协商不成。陈某认为:自己 1994 年入职该集团公司工作至今,虽然中途承包了公司旗下一家餐厅多年,但公司一直与自己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公司应当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公司撤销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 ;要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本案焦点在于:陈某在公司承包期间的工龄是否该被认定为连续工作时间?评析: 陈某于 1994 年入职该集团公司至 1996 年个人承包公司属下的餐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