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综合材料作业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46650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构成综合材料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立体构成综合材料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立体构成综合材料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立体构成综合材料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立体构成综合材料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构成综合材料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构成综合材料作业(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立体构成综合材料作业作业要求:2人一组,设计立体构成的设计作品,要求如下:一:半立体构成设计1.半立体构成六幅,要求不切多折、一切多折、多切多折各两幅。2.颜色不限,以纸材为主。3.装裱在KT板上。二:点线面设计1.分别设计三幅以点、线、面为主的立体构成作品。2.要求三幅设计作品材料不一样。3.设计作品符合形式美规律。颜色搭配合理、舒适。三、旧物改造环节1.以生活中的东西为主题,设计一个可以在生活中继续使用的物品,或者装饰性物品。四、柱状立体构成设计1.以纸材为主,制作柱状立体构成设

2、计,要求具有形式美感,颜色搭配美观合理。立体构成(高升本)课程名称:立体构成课程编号:课程安排:二年级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英文名称:Three-dimensionalComposition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通过基础理论讲授,典型范例分析,结合材料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对立体形态、空间的机能与意念的理性分析;培养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对形态材料敏锐的造型知觉。要求学生掌握形态材料、结构、加工技术、人的感觉和生理因素,综合创造立体形象的基础,为立体造型提供根本思路,为其综合设计能力提供开阔的思路和较扎实的基础。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目的: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科学规律和原理,从平面思维向

3、立体思过渡,用美学法则去创造空间,扩展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为空间设计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基本要求:学生以收集分析实例入手,再进入思维导图的教学程序,最终以多种媒材组合,多空间视角完成立体构成创作。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第一周:1、概论篇:立体构成原理及运用2、分割构成及纸媒材运用第二周:1、线、面、块体组合构成2、案例收集与分析研究第三周:综合构成与材料运用第四周:个人作品设计及制作完成四、作业:1,一切多折、多切多折6个2,曲面构成3个3,线构成1个4,体块切割3个5,材料构成1个要求学生开拓思维,多样选材、创意避免雷同。制作尽量精致到位,杜绝粗制滥造。五、推荐参考教材:建筑构成

4、辛华泉立体.材料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空间.立体构成湖南美术出版社艺术、设计立体构成朝仓直巳六、备注:课程结合多媒体讲授与制作辅导完成。立体构成(专科脱产)课程名称:立体构成课程编号:课程安排:二年级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英文名称:Three-dimensionalComposition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通过基础理论讲授,典型范例分析,结合材料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对立体形态、空间的机能与意念的理性分析;培养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对形态材料敏锐的造型知觉。要求学生掌握形态材料、结构、加工技术、人的感觉和生理因素,综合创造立体形象的基础,为立体造型提供根本思路,为其综合设计能力提供开阔的思路和较扎实

5、的基础。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目的: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科学规律和原理,从平面思维向立体思过渡,用美学法则去创造空间,扩展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为空间设计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基本要求:学生以收集分析实例入手,再进入思维导图的教学程序,最终以多种媒材组合,多空间视角完成立体构成创作。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第一周:1、概论篇:立体构成原理及运用2、分割构成及纸媒材运用第二周:1、线、面、块体组合构成2、案例收集与分析研究第三周:综合构成与材料运用四、作业:1,一切多折、多切多折6个2,曲面构成3个3,线构成1个4,体块切割3个5,材料构成1个要求学生开拓思维,多样选材、创意避免

6、雷同。制作尽量精致到位,杜绝粗制滥造。五、推荐参考教材:建筑构成辛华泉立体.材料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空间.立体构成湖南美术出版社艺术、设计立体构成朝仓直巳六、备注:课程结合多媒体讲授与制作辅导完成。立体构成(专科夜大)课程名称:立体构成课程编号:课程安排:二年级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英文名称:Three-dimensionalComposition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通过基础理论讲授,典型范例分析,结合材料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对立体形态、空间的机能与意念的理性分析;培养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对形态材料敏锐的造型知觉。要求学生掌握形态材料、结构、加工技术、人的感觉和生理因素,综合创造立体形象的基础

7、,为立体造型提供根本思路,为其综合设计能力提供开阔的思路和较扎实的基础。二、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目的: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科学规律和原理,从平面思维向立体思过渡,用美学法则去创造空间,扩展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为空间设计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基本要求:学生以收集分析实例入手,再进入思维导图的教学程序,最终以多种媒材组合,多空间视角完成立体构成创作。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第一周:1、概论篇:立体构成原理及运用2、分割构成及纸媒材运用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一、立体构成的涵义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

8、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3)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

9、的空洞虚体,4)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5)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二、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

10、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规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构成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立体构成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立体构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三、立体构成的起源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秘感召之下,一批反叛之士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他们纷纷阐述自己的艺术

11、观点,并强调个人内心世界联想,颠倒时序和空间,形成了一股现代意识潮流。其中最初的艺术流派是: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和风格主义。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立体构成的因素,就宽泛意义而言,可分为视觉基本特征、环境条件、形态本身这3个方面。1、视觉的基本特征任何造型都是服务于人的。人的视觉条件具有特征性,涉及到视觉效应,而视觉效应往往与人的生理、心理、情绪、文化背景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之所以能辨认某形状的存在,除了物体本身的外在因素外,全凭借人有着功能健全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器官将形象反映于视觉中枢。但由于人的视觉器官的晶体结构并不完美,也使人在辨认形态的过程中,会有盲点、错视

12、及错觉的现象发生,致使人所见的形态与物体本身的真实面貌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视觉的生理组织往往影响到视觉现象的准确性,因而成为辨认形态的表象的关键因素。所以探讨立体构成必将涉及人的生理与心理问题。2、环境条件在环境条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为光、色彩、明暗、距离、大气等,它们都会影响视觉的判断。光线与色彩是构成形态的必要因素。它不仅是视觉辨认的主要媒介,而且也是形态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的机能因素。人们看到的色相,是物体受到光线照射反射的结果,没有光线也就没有色彩的存在,同时也由于光线反应的强弱而有“明度”的差距。为了使人能知觉出浮现与背景的物象,形态本身的色彩、明度、应该和背景的色彩、明度有着最起码的

13、差距,这样才能观察其存在、事实证明、光线、明暗、色彩与形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3、形态本身我们常说的对象物,主要是只形态。而想台的内在本质的因素,主要指形态自身所具有的机能、结构、组织、内涵等,这些都是物体外在的现象成立的条件因素。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形态的分类、造型的发展、中华民族自身在造型上形成的特点、这一特点与西方民族在造型创造上的区别,较为基本地掌握立体构成的要素和这些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只有把握这些关系,才能由感性入手升到理性的分析。第二章立体形态概况一、现代构成雕塑1超现实主义二战之后,现代雕塑中超现实主义就像是黑暗之后的黎明曙光,引亮了艺术界。众多的艺术家憧憬着神

14、秘的诗歌、梦中的世界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境界。这些作品的特征大致是没有五官表情,朦胧状态和骨架式的构成。2集合艺术美国的构成雕塑、废品雕塑在20世纪50年代起成为主要方向。评论家们把这种用现成品和废旧的材料,通过组合装配而成三维作品,称为集合艺术。3抽象表现主义取用战后废弃的金属材料雕塑造型的另一流派是抽象表现主义,抽象的艺术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文化的主流。艺术评论家肯定了这种纯形式美的价值并称之为“前卫艺术”。4.动态艺术作为工业时代的回应,在金属构成雕塑的大潮中,动态雕塑也是其中一员。他们追溯继承40年前的未来主义、机械美学。对新的工业文明、速度、空间、材料和运动形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5波普艺术(PopArt)由于抽象艺术的文化垄断已成为新的权威,针对这种抽象中的“自我”概念,波普艺术诞生了。6极少主义它和波普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取消抽象艺术中的“自我表现”,也都用现成品来表现,强调作品中的“客观性”。唯一不同的是,波普艺术使用的是社会提供的图像,而极少主义拒绝社会图像在作品中存在。7.大地艺术(EarthArt)后极少主义艺术的另一个流派是大地艺术。他们将艺术搬出画廊和社会,安放在空旷的大自然中,使之成为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