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46416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范文2篇仙人湾乡清水塘村产毒型大肠杆菌致腹泻暴发调查终结报告XX年9月23日上午8:30,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本县仙人湾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清水塘村有110人发生不明原因群体性腹泻。主要症状为:大部分起病急、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粘液、水样便,少数病人低热、呕吐及里急后重。疫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病工作,落实专项医疗救治经费,明确提出“疫情不扩散、不死人”。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郭小沅同志亲临现场指

2、挥扑疫工作。县卫生局立即组织由疾病控制、卫监部门组成的8名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经详细调查及采样检测后确定:这是一起感染性腹泻病例暴发,暴露因素为村民饮用了被产毒型大肠杆菌污染的水源。通过对病人隔离治疗、水源消毒、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药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迅速控制,自15日发生第一例病人至25日最后一例病人止,历时11天,累计发病104例。目前疫情已经平息。现将本次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仙人湾乡清水塘村位于我县东南部,距县城70公里,距乡政府5公里,前临沅水,背后靠山,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降雨量9601780毫米,村民以

3、种植水稻为主,兼种其它经济作物。近年来,多数青年外出务工,部分村民在附近沅江淘金致富。该村人均年收入XX元左右。全村共辖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1011人。一组单独为小自然村,人口190人,二、三、四组为大自然村,人口821人,两自然村相距1000米,不共用水源。全村共有3家卫生所,其中小村1家,大村2家。该村环境卫生一般,村民卫生意识较差,绝大部分村民有喝生水习惯。二、水源情况:病例发生在二、三、四组村民混居的大自然村,该村共有3口饮用水井,均位于该村排污沟旁边,位置较低。水井呈直线排列,井与井之间距离约100米,水井距住宅区80-100米。3口水井均无任何卫生防护措施,平时村民喝

4、水、洗菜、洗衣均使用井水,稍用力震荡,洗菜、洗衣池水向上倒灌入水井。其中被污染的3号水井旁边又有污水池,位置与水井持平,下暴雨时污水可流进水井。三、发病情况:本次发病全部集中在二、三、四组村民居住的大自然村,该村总人口821人,其中外出务工184人,实际居住人口数637人,本次发病104人,罹患率%。一)临床特征:调查104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大便为粘液、水样便,少有发热及里急后重。5例住院病人资料:血象:1例病人白细胞数增高,其他正常,大便镜检1人有红细胞1+,白细胞1+。二)流行特征:1、人群分布:年龄: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最小的1岁零4个月,最大的8

5、0岁,年龄分布见表1:104例腹泻病人年龄分布表1性别:男性发病者占58例,女性46例。男女之比为:1。职业分布见图1:2、空间分布:本次发病104例,全部集中在二、三、四组。其中二组发病71例、三组发病22例、四组发病11例,分别占总数的%、%和%。3、时间分布:从9月15日发生第一例病人至9月25日最后一例病人止,历时11天。时间分布见图2:四、实验室资料:1、采集17名患者肛试子分别做细菌培养,其中1例培养出肠产毒型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及霍乱弧菌均未检出。2、采集1、2、3号井水检测,3号井水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严重超标。1、2号井水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超标不明显。3、采集该自然

6、村4份排污沟水样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及霍乱弧菌未检出。4、3号水井旁污水池样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均无法计数。五、致病因素:经流调人员的详细调查及检测结果表明,这次暴发是由于村民饮用了被大肠菌群污染的3号井水而致。依据:1)104名患者发病前数小时至3天内均喝过3号井水,不喝3号井水者不发病。调查二组村民57户,310人,饮3号井水者105人,发病71人,9户长期使用3号井水,但烧开后饮用而不发病,12户用压泵水或共用别人压泵水者不发病。三组村民61人,用3号井水而发病22人,饮2号井水者不发病。四组村民长期饮2号井水和1号井水,但有一户8口人住在二组内全家发病,另有3位村民到住在该村二

7、组的叔叔家玩,饮用3号井水而发病,其他未饮者不发病。2)9月23日对3号井水进行消毒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23日下午发病16例,24日发病3例,25日发病1例,26日后再无新病例发生。3)患者大便培养,检出肠产毒型大肠埃希氏菌。4)对3号井水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均严重超标。六、诊断依据:1.大部分病人均有喝3号水井生水史。2.病人大多起病急,上腹不适、腹胀、腹痛、恶心症状明显,而发热较少。号样品经实验室检测发现大肠杆菌埃希菌O15。4.通过水井消毒、环境消毒、预防性服药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疫情立即平息。诊断:肠产毒大肠杆菌埃希菌O15所致感染性腹泻。七、控制措施:全面落实肠道传染病的综

8、合预防控制措施。1、加强现症病人治疗管理,现症病人隔离治疗,加强监护。2、对发病者给予氟哌酸、四环素等抗炎治疗,同时予以支持对症疗法。3、密切接触者服用氟哌酸,一天3次,连服3天。4、对井水进行消毒,并每天监测一次,保证余氯在毫克/升以上,连续7天。5、村民家庭周围环境、污水沟、排污沟彻底消毒。6、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散发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单500份,教育村民提高卫生防护意识,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应洗手。7、加强疫情监测,要求防疫专干密切注意疫情动态,实行疫情24小时报告制度。八、教训:仙人湾清水塘村的这次感染性腹泻的暴发,在上级领导及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疾控人员及相

9、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控制并很快平息下来。但是通过这一事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1、村医生不作为,没有及时上报疫情。本次腹泻病例暴发,从9月15日首次出现病人,16日以后病例逐渐增多,但该村两名村医生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患者23日到乡卫生院就诊,防疫专干才了解疫情,而此时病例已发展到近百人,造成疫情扩散,给以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当地群众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恐慌。2、农村健康教育宣传依然任重而道远。造成这次暴发的根本原因,是当地村民直接饮用被污染的井水而致,而这一不良卫生习惯不仅在清水塘村存在,在我县其它地区同样存在。如果不改变这一习惯,我们相信不久的

10、将来,在清水塘村会再一次出现类似事件,在其它地区同样会出现第二个,甚至第三个“清水塘事件”。因此,加强农村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已是刻不容缓!九、建议:1、改善饮水环境。清水塘村整个地势呈“V”字型,村民住在坡上,而三口水井都处在坡底,没有任何卫生防护设施,一遇暴雨天气,井水极有可能受到污染而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因此,强烈建议当地政府对水源重新选址,抬高位置,避免污染,给村民提供一个安全、清洁的水源。2、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及执法督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30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为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人,一旦发生疫情,甲类传染病应在2小时内,乙类及丙类应在24小时内上

11、报疫情。而这次清水塘出现疫情暴发再次说明了村级医务人员疫情报告意识相当薄弱,根本没有承担起“责任报告人”的职能。因此,建议上级领导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和执法检查力度,对于在传染病防治中没有履行相应责任的医务人员,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3、加强农村健康教育宣传。以此次清水塘感染性腹泻暴发为契机,结合10月份湖南省农村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在我县农村开展一次较大规模、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教育群众提高卫生防护意识,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辰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六年十月二日衡东县三樟完小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所致腹泻的终结报告XX年9月27日19时50分,衡东县三

12、樟教育办电话报告,三樟完小有20余人出现发烧、呕吐、头痛。接到报告后县疾控中心立即分别派出机动队前往现场调查。经实验室检查,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资料,为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所致腹泻的暴发疫情。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三樟完小位于三樟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约50公里,该校有9个教学班,共有学生431名,其中寄宿生156人,教师21名,工友3名。自9月27日发现首例病例后,共发现有病例54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9例,罹患率为%,自9月28日20时后无病例发生。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了以强化饮用水消毒为主的应急措施,同时将所有病人全部送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采取以头孢噻肟钠

13、主的抗菌治疗,10月3日所有病人痊愈出院。目前该疫情已经得到完全的控制,学校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教学。无危重病人,无死亡病例。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病例“三间”分布1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张桂花,女,13岁,三樟大源12组人,现就读于三樟完小61班,寄宿于学校,9月27日6时30分发病,查体温、头痛、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泻3次,为水样便,上午在卫生院给予氨苄、利巴韦林治疗,体温下降,病情好转,晚上11时病情反复,送往县人民医院治疗。该校周围无类似病例报告,下午16时陆续出现病例。表1三樟完小感染性腹泻病例时间分布时间9月224日6:30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1发病人1数时间发病人数9

14、月合日3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时计15412职业、年龄分布:54例病例均为学生,无教职员工发病,病例年龄分布见表2。表2三樟完小感染性腹泻病例年龄分布年龄男女合计8岁4049岁(来自:写论文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60610岁36911岁岁12618合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书写为了保证重大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及时、规范传递与总结,有必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写作进行明确的分类和科学规范。良好的调查报告写作有利于及时明确调查工作的目的,真实反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起因,并客观评估各种暴露的危害,科学回顾与总结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及效果,并对有效防控公共卫生

15、事件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写作是促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历史档案和法律证据,也是基层公共卫生业务人员及社区医疗保健人员开展应急报告写作学习的范式。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类型,根据调查事件发展过程、应用目的、所涉及的内容通常分为三大类型:根据调查事件发展过程分类根据所调查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关调查报告的撰写时间,调查报告分为发生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阶段报告等4类。1.发生报告发生报告是在事件发生后或到达现场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后,根据事件发生情况及初步调查结果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主要针对事件的发生信息来源、发现过程及事件的诊断或特征进行的描述,简要分析对事件性质、事件背景、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的判断等;简要介绍已经掌握的事件相关特征资料,如病例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简要分析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初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