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共8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41851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共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共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共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共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共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共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共8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共8篇)一、学生基本情况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二、教学目标要求科学探究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

2、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

3、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科学知识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3.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4.研究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生物之间的联系。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机械和工具、形状和结构、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

4、,共32课。第一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第二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第三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第四单元本单元从研究校园里的生物开始,着力研究动物、植物各自的关系和动、植物之间的联系,结合我们人类自己,一起

5、开展了生物之间的多样性探究。四、教学措施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

6、,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五、教学研究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六、教学进度安排表浙江省永嘉中学邵胜新一、课时教学目标含义的限定课时教学目标是从微观角度,用非常具体的语言表达一节课学生学习后所要达到的程度和结果。如“天体和天体系统”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区分天体、天球、星座、天体系统的概念。2.学生能知道宇宙中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并能辨别恒星和星云。3.学生能在九月星空图上读出主要的星座及其恒星。4.学生能简述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

7、层次关系。5.学生从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学习中,消除对宇宙的神秘感,破除迷信追求科学,正确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课时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师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根据地理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所设计的目标计划,具有可检测和可操作特性。二、课时教学目标的陈述1.陈述的对象不能倒置教学目标应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在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变化,即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规范的教学目标陈述应该是“学生知道?”、“学生能够?”、“学生应该?”等,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而不是教师,才能表达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2.陈述的目标应具有可观测性教学目标是选

8、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和结构形式、编制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因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精确、具体、具有可观察性、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可观察的低级行为目标和技能目标,可以从“对象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条件下”模式化加以陈述。例如:“学生在九月星空填充图上,在3分钟内,以百分之百准确度。填出星座名称及北极星、北斗星、织女星、牛郎星”。这目标的对象、行为、行为标准及行为条件非常具体、明确,可观测性强。对于难以观察的较高级认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可采取内在心理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来陈述,使之转变为观测性。例如:对“能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教学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列出几种物质,学生能判断

9、哪些属于能源?哪些是常规能源?哪些是二次能源?”这就使难以观察和测试的较高级行为目标转变为可观测性。三、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条件1.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条件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前原有知识和技能状况。它是某一教学目标能否进行的前提。例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学生能在闭合等压线分布图上准确画出某地的实际风向”。这一目标所规定的是教学终点时学生的能力,要进行这一目标教学,并能达到目标,需要以下的先行条件:在非闭合等压线图上,能画水平气压梯度力、能画地转偏向力、能画摩擦力。在设计这一教学目标时,先要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三个起点能力,若具备起点能力,就可以确定这一目标的教学,若不具备这个起点能力,就不

10、能设计这一目标的教学。如果非设计不可的教学目标,则需要采取补救措施。2.分析目标的支持性条件例如:上述的“在闭合等压线分布图上画出某地的实际风向”的教学目标,除上述的三个起点能力条件外,还要理解气压分布类型、气压分布状况与等压线形状的关系等支持性条件。例如:学生在三力共同作用形成风的示意图中,能准确判断出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以及风向,但在闭合等压线图上读某地风向则束手无策。这足以说明学生不具备上述的支持性条件,教师在设计这一目标时,没有分析支持性条件而盲目设计,导致教学目标不能达到。四、课时教学目标的层次在上述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还得注意目标的层次性。设计时要针对教学内容的

11、不同特点、不同作用及不同地位,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我国现行的地理学科地理教育内容可分为地理知识、地理思想和地理能力三部分。其中地理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态度,形成一定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这是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十分抽象,很难区分其层次。但对地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陈述应尽可能采用具体的可观测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如:“积极参加?活动”、“自觉遵守?法规”、“同?作斗争”等,应尽量不用“增强?意识”、“培养?态度”、“树立?信心”等抽象的术语。地理知识的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参考教育部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目标与培养和我们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地理知识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可分“知道

12、、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知道是指对一般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其空间分布、演变过程的认知,在陈述教学目标时,一般选用“说出、填出、辨识、指出”动词描述。理解是指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及地理模式的说明和解释,揭示地理事象的特点、成因及相互关系。在陈述教学目标时,一般选用解释、叙述、简述、说明、分类、归纳、举例等动词描述。掌握是指运用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说明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在陈述教学目标时,一般选用“对比、阐明、从?中说明了什么原理、从?中找出什么规律”等动词或介词结构的动宾短语来描述。应用是指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陈述教学目标时,一般选用“指导、示范、说明、评价、制订、修改”

13、等动词描述。地理能力目标可分为学会和应用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都是指用地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用地质构造剖面图,帮助家乡找地下水、设计修筑公路和水库方案;用工业生产布局原则,帮助自己乡镇规划村镇建设方案等属较高能力层次的应用能力。而帮助有关部门绘制粮食增长、人口增长、某工程进度等的统计图表属较低级能力层次的学会能力。在设计能力目标时,一般选用的动词同认知目标中应用层次类似。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情况分析本册内容由“工具与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和“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组成。二、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

14、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然而学生的抽象思维仍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撑,在教学中仍需要借助大量的实物或模拟实验来帮组学生形成科学概念。大多数学生具有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也形成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小组合作的模式基本形成,但在合作技能、协作、交流的方法上还缺乏相应的技巧。四、教学目标分析科学概念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

15、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