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现状的初步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40288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现状的初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现状的初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现状的初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现状的初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现状的初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现状的初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现状的初步研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现状的初步研究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现状的初步研究摘要分析福建土楼木结构采用的材料,研究材料原来经过的保护处理及材料的材质健康现状及安全隐患。关键字福建土楼木结构杉木损坏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1。福建土楼中部分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土楼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好土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图1所示,土楼内的木结构材料是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楼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木结构材料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部分木结构材料由于年代久远、自然损坏和人

2、为损坏等多方面因素,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坏,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但在采取相应措施之前,应先研究清楚其木结构材料的现状。图1玉成楼内景1土楼木结构采用的木材采用木材的种类建土楼用的木材,过去一概用杉木2。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部分的土楼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建筑材料基本是就地取材,在福建省所处地理位置,杉木较适合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经笔者实地调研,土楼木结构原用材确实是杉木。杉木特征杉木,别名杉树、建木等,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福建盛产;木材纹理直,结构均匀,材质较轻,干缩小,易于干燥和加工;木材树干通直,易于制作板方材;杉木内含“杉脑”,能抗蚁蛀耐腐3。杉木经过的保护处理烟熏法建土楼之前,土楼人通过手工

3、工具把杉木去皮,制成板方材后,通过烟熏法,把杉木含水率干燥到当地平衡含水率后才做木结构用材,干燥能防止杉木的变形和开裂,提高力学强度,改善使用性能,还能预防杉木腐朽变质,延长杉木的使用寿命。图示1可看出2楼以上木结构材料表面有碳黑色,实际是烟熏所致,烟熏法除了能干燥杉木外,同时能使杉木材表面碳化,形成保护层,可以增强杉木材的防腐和抗白蚁,还能使杉木材不易吸收水分,防止杉木材因干缩湿涨而破坏木结构,防止因含水而易腐朽变质4。杉木的烟熏法处理对于土楼至今仍能被正常居住起到关键性作用。涂饰涂饰可以在杉木表面涂以涂料,形成一层保护膜,能够阻止或延迟杉木被破坏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使杉木的使用寿命延长,同时

4、因为涂料的色彩而起到一定装饰作用。在土楼建成之后,部分土楼人家为了使土楼更加美观同时为了保护土楼的木结构,在局部采用了涂饰工艺,如图2所示,门窗的木结构上采用了彩色油漆。还有就是在后期的居民生活中及在土楼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对部分木结构做了油漆保护,如图一一楼门窗的油漆、图3的楼板白色油漆及柱子的黑色油漆。图2福裕楼内景图3振成楼内景2土楼木结构连接材料土楼木结构的连接除了采用自身榫铆结合外,都采用竹钉连接。竹材本为易虫蛀、腐朽的材料,但是制造土楼用竹钉用的是硬皮老竹头,于冬天砍伐,粗加工成竹钉之后,放在铁镬中加净生黄土及少许食盐炒至老干变黄,这种竹钉异常坚硬,而且几乎不朽,比铁钉更耐

5、久2。这一点也是土楼永久长存的关键因素之一。3土楼木结构材料的损坏现状及安全隐患福建土楼木结构材料目前总体状况良好,但是土楼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特别是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土楼更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土楼的木结构材料有一定程度自然的损坏,同时居民的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也造成了土楼木结构的受损,这几年,特别是土楼申遗成功后,旅游的大力开发也对土楼的木结构材料产生了一定的损坏。杉木的生物损坏菌害目前土楼木结构由菌害产生的损坏总体情况较轻微,但在木结构的某些局部,菌害还是严重威胁到了杉木的材质健康。菌害主要是木腐菌引起的杉木的腐朽。腐朽会使杉木逐渐改变其颜色和结果,使胞壁受到破坏,物理、力学性

6、质随之发生变化,最后变得松软易碎,呈筛孔状或者粉末状5,这一点严重威胁到杉木的材质健康。木腐菌的生长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氧气和适宜的含水率,木腐菌在土楼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资源环境与保护与利用浅议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利用浅议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与利用摘要/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源远流长,是中国远古时期产生的生土建筑技术在福建的继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土楼的保护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以永定县初溪土楼群的保护为例,探讨了传统生土民居建筑遗产的保护对策,并对土楼建筑和土楼村落保护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福建永定客家土楼,遗产保护,景观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福建

7、土楼多数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以永定、南靖两县居多。据统计,南靖县现存土楼15000余座,永定县现存7000余座。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主要集中在初溪、洪坑、高北3个片区,其建筑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蕴含着丰富的汉民族福佬民系、客家民系的文化内涵,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永定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体现了11世纪以来福建西南部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同时对中国生土建筑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申报世界遗产的重点项目,永定客家土楼的保护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1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概况历史沿革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人历经沧桑,从黄河流域辗转迁徙到永定之后,

8、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自然环境并受传统观念的支配等原因,融合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发明、创造了以生土夯筑而成的土楼,是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的时候,元代以后,永定客家土楼已相当普遍。明中叶以后,永定客家土楼进入了成熟期,高楼鳞次栉比,建筑工艺炉火纯青,造型千姿百态,功能日趋完善。清初以后,永定客家土楼进入了全盛时期。目前现存土楼XX0多座,不但遍布永定全县每个乡村,而且辐射到周边其他地区,包括非客家地区。土楼的价值永定客家土楼作为我国宝贵的生土民居建筑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价值。历史价值永

9、定客家土楼历史悠久。进入封建社会后,在其他地区的生土建筑衰落、绝迹之时,客家民系因自然灾害和战乱南迁到此,为防御盗匪和自然灾害,他们沿袭中原祖先的建筑艺术,融合当地文化发明创造了生土夯筑的土楼,并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不断发展、创新,是民族交融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实证,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石。艺术价值永定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土楼的选址、布局、结构到装饰,都比较形象、全面、集中地反映了传统的宗族观、道德伦理观和风水观念,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色彩、独特的地方风格,不仅在中国民居中特有,即使在世界民居建筑中也是非常特别的形式。同时,它又有一种乡土美感,无论是从单体

10、上还是整体布局上,其艺术价值不但体现在画境、意境以及单体的雄浑美、整体的气势美方面,也体现在内部装饰的雕刻艺术、楹联、书法艺术美等诸多方面。科学价值永定客家土楼群落根据传统生活方式,利用本地材料和方法,依山沿溪而建,在建筑的方位选择、布局、稳定性、采光通风等方面对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开创了生土民居建筑艺术的新形式。社会文化价值永定客家土楼是集历史文化、审美艺术和科学研究为一体,且与自然山水环境相互融合的民居建筑群,在中国民居史上的地位和它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它成为永定县最重要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近年来,海内外人士前往参观、研究的人数日趋增多,这使得土楼的保护和展示利用对当地的社会和

11、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以永定县初溪土楼群为例,说明土楼的保护现状及笔者在土楼保护规划中的一些构思。2初溪土楼群概况初溪土楼群现状描述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南部的下洋镇初溪村,距县城凤城镇47km,元末明初徐氏在此开基。在初溪村,建于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土楼楼名均以“庆”字命名,如和庆楼、集庆楼、藩庆楼、共庆楼、善庆楼等等。最老的圆楼集庆楼为徐氏三世祖于公元15世纪(1419年)所建,年代最迟的圆楼是建于1978年的善庆楼。土楼的主要种类有长方形楼、正方形楼、圆楼、椭圆形楼、六角形楼、曲尺形楼、凹字形楼和一字形楼等。初溪村位于海拔400500m大山深处的山腰上,群山环抱,地形复杂,坡度较大

12、。土楼群坐落在北面山势相对较为平缓处,整体坐南朝北,背靠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东西面长约500m,南北面长约300m。一条小溪自东而西从土楼群的前面横穿而过,水面距土楼群前向土楼的地面高达20多米。两条山涧(俗称山坑)水分别自东而西、自南而北进入村内,汇合后从村内贯穿而过,然后注入小溪。站在位于北面山上的观景台眺望,整个初溪土楼群尽收眼底、一目了然,初溪土楼群磅礴的气势令人为之震撼,人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土楼、小桥、流水、青石板路与梯田、青山、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的客家古村落的独特韵味。XX年2月,初溪土楼群作为福建土楼中永定客家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XX年5月,初溪土

13、楼群中的集庆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有余庆楼、绳庆楼、共庆楼、庚庆楼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保存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土楼的基本情况集庆楼:圆形,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占地2826m2,由两个环形楼组成。外环直径66m,高4层,每层56开间,一层为内通廊式,二层以上每6间与内环组成一个单元,各设1部楼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廊道以木板相隔,内环单层,方形祖堂设于内院中间。全楼共有206个房间、两个厅堂、1个大门,外环第四层外墙设9个瞭望台。余庆楼:圆形,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占地1256m2。直径m,主楼高3层,每层34开间,设4部楼梯,内通廊式。祖堂设于

14、内院中心,为单层砖木结构方形建筑。绳庆楼:方形,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占地1482hm2。由内外两个方形楼组合而成,外楼宽39m,深27m,高4层,设1个大门,内楼高2层,内通廊式。全楼168个房间、两个厅堂、4部楼梯。祖堂设于内院中间。华庆楼:长方形,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占地约480m2。高2层,宽m,5开间,深m,6开间,内通廊式,一层不开窗,后厅为祖堂,中厅位于内院中间,单层。全楼设4部楼梯,1个大门。庚庆楼:圆形,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占地约660m2。直径33m,高3层,每层37开间,内通廊式。全楼隔墙只有3道为生土夯筑墙,其余为土坯砖墙。设两部楼梯,两

15、个大门。祖堂设于内院中间,为单层砖木结构建筑。锡庆楼:长方形,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占地约400m2。高3层,宽27m,深24m,内通廊式。一层20间、两厅,二三层各23间,一、二层不开窗。设两部楼梯,两个大门。后厅为祖堂。福庆楼:椭圆形,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占地660m2。单环,高3层,每层30间,1厅,一、二层不开窗。设3部楼梯,1个大门。祖堂位于内院中间,方形,单层,前低后高。共庆楼:六角形,建于1949年,面阔40m,进深31m,高4层,前低后高。全楼152个厅、间,设4部楼梯,1个大门,内通廊式。第三、四层廊道比第二层挑出更多。祖堂设于内院中间,为单层砖木结构建筑。藩庆楼:长方形,建于1949年,占地约8000m2。高4层,前高后低,面阔m,11开间,进深m,10开间,内通廊式。一二层不开窗。全楼设4部楼梯,1个大门,有两口水井。祖堂设于内院中间,单层,方形,前低后高。存在问题土楼为土木结构,经历数载风雨,加之近年来土楼居住人口过少,土楼年久失修,墙体出现较多裂缝,木结构因雨水及白蚁侵蚀,出现糟朽现象。瓦件残损,屋面有漏雨现象;由于受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土楼建筑特色的影响,土楼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