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结构、原理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60237091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6.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组结构、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机组结构、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机组结构、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机组结构、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机组结构、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组结构、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组结构、原理(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组学习,催化联合,2,主要内容,一. 主风机结构、原理,主风机结构、原理 附属设备,二. 烟机结构、原理,烟机结构原理 三机组操作 运行工况及喘振,一、概述,轴流压缩机:指气体在压缩机中的运动是沿压缩机轴的轴向进行的。 轴流压缩机主要是由机壳、叶片承缸、调节缸、转子、进口圈扩压器、轴承箱、油封、密封、轴承、平衡管道、伺服马达、底座等组成。,陕股轴流压缩机分为A和AV系列,均引进原瑞士苏尔寿公司设计制造技术。A系列为静叶不可调,AV系列为全静叶可调。型号标记示例如下:云南石化催化选用 AV100-13 AV全静叶可调式的轴流压缩机 100轴流压缩机转子轮毂直径为80CM 13轴流压缩机级数为1

2、3级 备机AV80-11,二、轴流压缩机零部件 1、机壳:机壳分上机壳和下机壳两部分,为水平剖分型,上、下机壳在中分面处用预应力螺栓联接,机壳是由HT250铸造而成,进、出气法兰均垂直向下,机壳加工完后要进行水压试验,检验机壳的密封性并测量其变形,机壳分四点支承在底座上,四个支撑点设计在接近下机壳中分面处,分布在下机的两侧,而不是分布在机壳的两端,因此机组运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减少了由于热胀而引起的机组热变形,四个支撑点其中一端(排气端)两点为固定点,另外两点为滑动点。,2、叶片承缸:叶片承缸为水平剖分型,中分面用预应力螺栓联接形成一个内也为很小锥度的筒体,与转子组成轴流压缩机的通道。 气流

3、从机壳进气室进入,沿流道经过转子叶片逐级压缩做功和动、静叶栅的不断扩压,压力提高,最后经扩压器进一步扩压进入机壳排气室由密道引向工艺流程。,3、调节缸:调节缸由Q235A钢板焊接而成,水平剖分型,中分面用螺栓联接,具有较高的刚性,调节缸分四点支撑在机壳上,安装在机壳与叶片承缸之间,因此有时称为中缸,而机壳为外缸,叶片承缸为内缸。,调节缸的作用在于调节轴流压缩机的各级静叶角度,以满足变工况的要求,安装在机壳两侧的伺服马达在控制系统作用下,通过连接板带动调节缸做轴向往复运动,缸体则又带动各级导向环和嵌在环内的滑块一起运动,滑快通过曲柄带动静叶产生转动,从而达到调节静叶角度的目的,而各级静叶调节的大

4、小,是通过变化各级曲柄的长度来实现的,这些都是在气动计算过程中确定的。,4、转子及动静叶片:轴流压缩机转子是一个主轴、各级动叶、隔叶块、代叶块及叶片锁紧装置组成 。 主轴:高合金锻钢锻造而成,材料为25Cr2Ni4MoV,主轴材料的化学成分需经严格的化验分析,性能指标通过试块进行检验,粗加工后进行热运转试验和探伤检验,所有指标合格后,才能投入精加工。 动叶:2Cr13,叶片用坯料精加工而成,原材料进行化学成份、力学性能、裂纹检验,成型叶片要进行湿式喷砂处理,以增加叶片表面的抗疲劳强度;还要进行测频、确保运行时叶片的安全性。,静叶:2Cr13,叶片用坯料精加工而成,原材料同样要进行化学成份分析及

5、力学性能、裂纹检验等,叶片表面也要进行湿式喷砂处理。 轴流压缩机转子设计中进行了横向振动及扭曲振动分析计算,转子装配后做高速动平衡和超速试验,确保机组运行时安全可靠。,5、轴承箱:轴压缩机的轴承箱由轴承箱体和轴承箱盖组成,轴承箱体与下机壳铸为一体,轴承箱内安装有径向轴承和止推轴承,润滑轴承的润滑油由轴承箱集油回到油箱,轴承箱体底部装有导向装置,和底座配合,使机组对中和沿轴向热胀,轴承箱盖油使封处设有一个充气孔,必要时可供油封充气防止润滑油外泄。,6、油封:轴流缩机的轴承箱内安装有油封,用于防止轴承箱内润滑油的外漏,油封上设计有一个挡风板,防止密封处泄漏的高温气体(特别是排气侧)进入轴承箱内,造

6、成轴承温度升高,润滑油老化。 7、密封:在压缩机的进气侧和排气侧分别设有轴端密封,型式为拉别令密封,密封处镶在轴上,密封片的数量是根据计算确定的,密封间隙的大小可通过调整密封套圆周上的调整块来实现。,8、轴承:轴流压缩机的径向轴承为椭圆瓦轴承,止推轴承是金斯泊雷轴承,主付推力面均可100%承受轴向推力。 每个径向轴承附近安装有两个互成90度的轴振动探头,用于检测轴流压缩机运转过程中转子的振动,止推轴承一侧安装一个轴位移探头,用于检测轴压缩机过程中转子的轴向位移。 轴流压缩机的径向和止推轴承已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各种不同大小型号轴承的选用,都是根据转子转速、重量等因素确定轴承的润滑油量、轴承消耗

7、功率、轴承油温等,并通过计算确定的。 径向轴承和止推轴承结构如下所示,9、平衡管道:在压缩机上设有一个高压平衡管道和排空官道,高压平衡管道的作用是将排气侧的高压气体引向进气侧的平衡活塞,用来平衡一部分由于气动引起的指向进气侧的轴向推力,以减轻止推轴承的负载,增加止推轴承的寿命。排空管道是将排气侧密封后的泄漏气体及机壳与叶片承缸之间的泄漏气体排向大气。,10、伺服马达(静叶调节油缸):在轴流压缩机下机壳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伺服马达,它和调节缸相连接,当120bar的高压油投入运行后,伺服马达活塞作轴向往复移动,同时调节缸也做同步的轴向往复移动。伺服马达也是设计成为系列的,伺服马达的选用,是由驱动调

8、节缸所需的轴向力来确定的。,外配套设备参数,润滑油系统 联轴器 整流栅 防喘振阀 消声器 进气补偿器,润滑油站 油牌号: ISOVG46透平油 油箱容积: 15000L 泵流量: 1878L/min 泵压力: 1.0MPa 电机功率: 55kW 电机转速: 1470r/min 过滤精度: 20 电加热器功率: 6x4kW 电加热器电压: 220V 排油烟风机功率: 2.2kW 排油烟风机电压:380V,高位油箱 容积: 4500L 型式: 立式 材质: 不锈钢,润滑油站主要设备: 双联冷油器互为备用 双联滤油器互为备用 两台螺杆式电动泵互为备用,润滑油站由油箱、两台交流电动泵、两台自力式调节阀

9、、双联冷油器、双联滤油器、排油烟风机、电加热器、压力及温度检测仪表组成。,型 式:膜片联轴器 传递功率:27000 kW 转速:4200r/min(高速轴) 1497r/min(低速轴) 优点: 1、金属弹性元件,使用寿命长。 2、补偿不对中能力大;无需润滑。 3、变形时对设备轴和轴承的附加作用力很小;同时有明显的隔振和吸振作用;特别适合高速大功率场合。,整流栅(2个) 通径:DN2400 作用:使气流平稳的进入压缩机,减少阻力损失。 入口补偿器 型式:纤维补偿器 通径:DN1900 作用:可在较小的尺寸范围内补偿管道上较大的轴向、角向、侧向位移。,进气、放空消声器 型式:立式 通径:DN24

10、00(进气消声器)1台 DN1200(放空消声器) 2台 消声量:30dB(A)(进气) 45dB(A)(放空),防喘振阀( 2台) 型 式:气动调节蝶阀 通 径:18 ”两台 壳体材质:碳钢 快开时间:1.5 s 泄 露 量:0.05% 制 造 商:FISHER,二、烟机结构原理,烟机系统示意图,云南石化烟机 YL-33000B,能量回收机组操作,轴流风机的风量由静叶调节控制,静叶调节采用DCS画面手动调节,如果投自动控制会发生静叶有大的波动,风量不稳定;静叶控制不能投自动; 轴流风机出口两个防喘振阀,正常时采用DCS画面手动调节控制,事故状态会自动联锁打开;如果投自动控制会发生喘振阀的波动

11、。正常运行时处于全关位置,如果防喘振点离喘振线近,可以通过开大喘振阀的副线阀调节,紧急情况可以调节防喘振阀;,压缩机喘振,当压缩机流量小到足够时,会在整个扩压器流道中产生严重的旋转失速,压缩机出口压力突然下降,使管网的压力比压缩机出口压力高,迫使气流倒回压缩机,一直到管网压力下降到低于压缩机出口压力时,压缩机又开始向管网供气,压缩机又恢复正常工作。当管网压力又恢复到原来压力时,流量仍小于喘振流量,压缩机又产生严重的旋转失速,出口压力下降,管网中的气流又会倒流回压缩机。如此周而复始,一会儿气流送向管网,一会儿又倒灌口压缩机,使压缩机的流量和出口压力周期性的大幅波动,引起压缩机强烈的气流波动,这种

12、现象就称压缩机的喘振。一般管网容量大,喘振振幅就大,频率就低,反之,管网容量小,喘振振幅就小,频率就高。,压缩机一旦出现喘振,则机组和管网的运行状态具有以下特征:,压缩机工况极不稳定;压缩气体的出口压力和人口流量周期性地大幅度波动,频率较低,同时平均排气压力值下降;喘振有强烈的周期性气流噪声,出现气流吼叫声;机器强烈振动,机体、轴承、管道的振幅急剧增加。由于振动剧烈,轴承液体润滑条件会遭到破坏,损坏轴瓦。转子与定于会产生摩擦、碰撞,密封元件将严重损坏。,要防止压缩机喘振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防止进气压力低、进气温度高和气体分子量减小等;防止管网堵塞使管网特性改变;在开、停车过程中,升、降速度不可太快,并且先升速后升压和先降压后降速;开、关防喘振阀时要平稳缓慢。如万一出现旋转失速和喘振,首先应立即全部打开防喘振阀,增加压缩机流量,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处理。若是因进气压力低、进气温度高和气体分子量减小等原因造成的,要采取相应措施使进气气体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如是管网堵塞等原因,就要疏通管网,使管网特性优化;如是操作不当引起的,就要严格规范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