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计划书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36330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活动计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会活动计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会活动计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会活动计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会活动计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活动计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活动计划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社会活动计划书小组计划书小组课题: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行动力提升小组导师:领导团队:小组的设计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大学生做事情的时候总喜欢拖拉,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虽然这总是体现在小事上,但见微知著,日积月累,人不自觉就会产生一些惰性。而且,大学生对拖拉产生的内在深刻原因并不是很清楚。我们组可以提供给组员一个平等轻松的平台,通过工作者的引导,让组员清楚认识到拖延的成因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能正确规划时间,改善自己拖延的态度,从而做到行动上改变。努力做到今日事,今日

2、毕。我们主要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和系统理论,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讨论及工作者的引导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会开展一次组前会议和三次活(转载于:写论文网:社会活动计划书)动。第一次活动主要是破冰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拉近组员的距离,增强团队凝聚力,同时引出我们的主题。第二次活动则切入主题,走进拖延,主要以分享交流互动为主,通过活动,小组成员间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从而不断成长。为实现小组目标奠定基础。第三次我们计划是进一步深化主题,同时进行一下评估。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会运用一些工作方法,如赋权,给组员一定的权力,让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同时也会运用一些专业的技巧,如同理心、真诚和接纳。在交流过程中,工作

3、者要价值中立,设身处地的体会小组成员的感受,站在组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工作人员必须是真诚的,并且会对小组成员做出诚实的回应,是组员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还要学会接纳,接受每一位组员的行为语言及想法。但我们觉得最重要的倾听,不仅工作人员要仔细聆听组员的想法,也应告诉组员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的理论架构(治疗方法):1.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行为和环境具有交互作用;观察和模仿学习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认知非常重要,人可以借观察和模仿学习新行为。我们希望通过练习设计、游戏及小组讨论

4、,让成员观察到各种拖延的行为及其后果。所以成员间经历、经验的分享的材料,可以给每个组员提供学习的榜样及前车之鉴。2.系统理论在小组内部,组员之间存在这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小组有以下四个作用:整合、适应、模式维持、目标实现。在小组活动时,工作人员要尽力将组员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努力培养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做好组员之间的权力分配。特别是要注意组员在小组活动中的互动,让组员与组员、组员与工作者之间的关系融洽,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组员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小组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组员的决定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活动。工作人员以各种小组活动将组员团结在一起,保证小组实现小组目标。

5、小组的目标及目的:1.总目的:改善组员的态度和行为,提高其做事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2.具体目标:让成员认识拖延的成因学会如何规划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形成今日事,今日毕的生活态度。小组的服务对象:1.服务对象群体:在校大学生,年龄不限,性别不限,教育背景不限.2.服务对象特征及需求:对本小组课题感兴趣,有拖延状况并愿意尝试改变的同学或已改善拖延状况并愿意分享经历的同学.小组的特征:1.性质:自愿封闭式小组2.持续时间及聚会频率(日期/次数):,为期两周,每周两次聚会.3.规模(人数):6-9人.最终以实际情况来确定.4.聚会时间地点:随机安排.尽量不占用组员上课时间.活动地点借用社工实验室

6、.组员招募方案:1.宣传:于北区综合楼张贴海报.于校组织内进行宣传.2.邀请:小组领导团队亲自邀请招募对象参加.PS:以宣传招募为主,邀请招募为辅.评估方法:1.在小组前面谈及小组最后一节时,组员将被安排完成同一份问卷,以比较它们在参加小组前后拖延行为的改变.2.在小组的最后一节上,组员分享及提出意见和问题.3.观察员在小组进行时的观察及分析.4.组员出勤率及参与投入程度的评估.第一节活动相见欢地点:目标:让组员互相认识建立组员间及组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让组员认识本小组活动的目的及目标鼓励组员发表对小组的期望活动时间:4560分钟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社会实践报告计划书学院专业班级管理学院

7、财务管理3班指导教师曾进拟订日期学生姓名方正学生姓名:向进学生姓名:周圳学生姓名冯凯钟学生姓名王浩宇学生姓名:杨晋武学生姓名学生姓名1备注:每个小组48人摘要:寝室是学生的一个小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基本单位之一。寝室不仅是休息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的重要场所,因此,寝室卫生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的效率一:我校大学生宿舍卫生问题的调查大学生主要在校期间的活动地点在宿舍,不仅仅是一个休息的场所,而且是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场所。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在寝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可见,寝室的卫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如今的情况而言,很多宿舍都是乱糟糟的,一堆垃圾的地面,

8、衣服,鞋子到处乱扔乱放,这给寝室的卫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二:我校大学生宿舍卫生问题的原因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寝室整体的保持意识较差,认为属于自己的床,桌子才是自己的,其他的都不归自己管,更不用说卫生了。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了家人照顾的生活,并且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当寝室需要打扫的时候,他们都表示无助了。三:解决我校大学生宿舍卫生问题的方法树立保持寝室卫生的思想,营造一个良好的宿舍环境,大力宣传寝室卫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让寝室室长起带头作用,拉动学生们做好寝室卫生,并长期保持。学校还应制定一套关于维护寝室卫生的规章制度,通过系统的制度,并定时组织检查

9、学生寝室,来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学习环境。3社会实践策划书南开大学泰达学院赴辽宁志愿服务与城市发展寻访小组南开大学泰达学院XX年6月27日目录一、活动主题-第2页二、实践背景-第2页三、目的意义-第3页四、活动时间-第4页五、团队介绍-第4页六、活动内容-第4页七、所需用品-第5页八、可行性分析-第6页九、活动预算-第7页一、活动主题在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感染下,我们组成了一支以志愿服务和城市发展寻访为主题的调研小组。本小组计划在暑期赴辽宁为当地的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并且采访南开在辽宁的校友,记录南开人在城市发展

10、中所贡献的力量,了解城市变化,从中感受家乡和社会进步、时代变革呈现的勃勃生机。同时共同回顾母校的记忆,记录校友对南开发展的建议和意见,为学校建设改革发展出谋划策。二、实践背景1.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由于农民工忙于生计无时间照顾孩子、自身水平有限,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情况令人堪忧。因此我们决定在假期进行农民工子女的帮扶活动,开展学

11、业辅导、自护教育、文体活动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同时我们还将带领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利用课余时间就近就便参观城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参观高校、企业等,帮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城市生活、了解和融入城市。同时开展图书、玩具、文体用品、生活用品、教学设备等物资、资金捐助,为农民工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2.十八大召开以来,各城市都开始进行具有进步意义的首创性改革,作为辽宁人,我们能感受到家乡和社会进步、时代变革呈现的勃勃生机。令我们自豪的是,南开人对于城市的发展贡献出了强大的力量。我们将从“南开人推动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了解南开人在城市发展中的强大推动力,加强南开在社

12、会中的影响力和南开人在社会中的凝聚力,让他们成为南开和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同时我们将咨询成功南开校友对于母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南开更好地发展。三、目的意义1.践行南开精神,公能服务社会秉承着“实现青春价值”的精神,我们将与当地的志愿者协会联系,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学校等开展支教服务活动。关心社会,服务社会这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素质。同时,我们将建立一个南开大学志愿服务的基地,建立我校与落后地区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也能够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在这过程之中,我们自身的价值也能够得以实现。2.追寻城市发展,凝聚紫色力量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南开人都谨记于心的精神。十八大召开以来,南开人为推动城市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