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35997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社会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社会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社会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社会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总结(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社会学总结一、社会学的知识领域复习知识点:社会学的学科定位;社会学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及重要理论家。社会学的学科定位: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学以综合性的、整体性的视角来研究现代社会。社会学诞生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其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物的许多新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科学条件:当时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

2、成果,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给立志研究社会运行规律的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能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所以说社会学从产生开始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对圣西门试图用物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都对社会学的建立有直接影响。发展阶段和理论家:创立时期:孔德实证哲学研究斯宾塞社会学研究方法为社会学提供基本概念1839年孔德发表实证哲学研究标志社会学的诞生形成时期:韦伯迪尔凯姆涂尔干齐美尔滕尼斯多元发展时期80年代后:吉登斯福科布迪厄埃利亚斯哈贝马斯等社会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家:实证主义学派: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孔德: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社会

3、秩序由人性、家庭、宗教、劳动分工组成社会动力学:社会分为3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斯宾塞:社会与个人关系迪尔凯姆:社会事实、个人事实个人注意学派:马克思韦伯研究对象:人、精神,发现个性化、特性、理性化,重视个体精神世界,强调对精神世界的理解,提出解释性理解方法形式社会学:齐美尔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批判学派:弗洛姆批判是社会学的基本路程冲突功能主义:科塞社会交换论:布劳总结:实证主义取向: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人文主义取向:韦伯舒茨批判主义取向:法兰克福学派综合取向:帕森斯二、社会角色和社会化复习知识点:社会角色社和会化的系列相关概念解释。社会角色: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社会期望与个体行

4、为模式之间的统一这一定义包括三个基本思想: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密切关联,社会地位必须获得社会认可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不可分可地联系在一起角色是一种社会的客观期望角色是一种个体的主管表演社会期望:包括自身的期望、“观众”的期望、“剧本”的期望、其他角色是期望等社会地位: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关系:占据的是地位,扮演的是角色;地位决定角色不同类型的社会角色: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先赋角色:又叫归属角色,是指个人与生俱来的、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的社会角色,或者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字的获得的角色自致角色:也叫成就角色,指依赖社会成员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正式角色

5、与非正式角色:正式角色:是指存在相对明确的社会期望、得到社会正式认可的角色非正式角色:是指没有特定的社会期望,未能获得社会正式认可的角色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际角色:理想角色:指理想化的角色领悟角色:指扮演觉得的人对角色的领悟实际角色:个体实际的角色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功利性:以追求会实际利益、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角色表现性:以表现社会秩序与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为目的的社会角色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规定性:是指那些权利义务、行为规范有严格限制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开放性:是指那些权利义务、行为规范没有严格限制和明确规定的角色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个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

6、行为规范去活动时,他就是在扮演这个角色扮演过程:了解角色期望;培养角色意识;实践角色规范;角色创造角色扮演的基本技巧:创造/建立扮演角色的基本条件;想象性预演;角色换位认知社会化:社会化就是人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获得个性,是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完成的标志是人格的获得社会化的意义:对个人而言,社会化可使人获得个性,获得个性是融入社会生活的前提;对社会而言,它能帮助社会得到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完成社会的继替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学习生活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内化价值观、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类型:基本社会化未成年人经历的对未来角色的学习,这是社会化中最基础、一般的部分。可分为:婴儿期

7、0-3岁、幼儿期3-6、学龄初期7-11、学龄中期-14、青年期15-10左右五个阶段继续社会化指一个人在完成基本社会化以后,为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知识一种成年期的社会化。例如:职业社会化、婚姻社会化、老年社会化、死亡社会化等再社会化指有意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和接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包括非强制性的再社会化和强制性的再社会化逆向社会化传统的受化者向施化者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的过程:个性是社会化的核心;个性的核心是自我的形成三、社会行动和社会互动复习知识点:人的需要的层次;社会互动和集体行为的概念定义;

8、不同类型的社会互动的理论描述。社会行动:指行动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所采取的手段与客观情境条件加以控制和利用,并遵循一定的规范的行动。社会互动:社会成员针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做出反应的过程社会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互动=符号互动:人们彼此理解姿势,并在理解过程中获得意义,在此基础上的行动即为符号互动。包括定义符号、解释符号的过程,戏剧理论:每个行动者都是人生舞台的表演者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互动:付出成本并得到回报的过程,在成本和回报中,金钱地位最低,尊重和服从较高。社会交换的过程:吸引;竞争;分化;整合社会互动的类型:社会竞争;社会冲突;社会合作;社会调适四、初级社会群体和社会组

9、织复习知识点: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和科层制的概念解释;初级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特征区别;社会组织的管理。社会群体:社会成员之间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组成的彼此有共同行为模式的共同体。特点:成员之间具有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群体内部往往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存在;多数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初级社会群体:也称首属、基本群体。是指人际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成员面对面交往。特征:情感浓厚、成员难以代替、内聚力很强、规模小、持久地直接交往、全方位满足成员需要、尘缘的全面投入。类型:血缘型、地缘型、友谊型、业缘型初级群体。功能:在社会化和社会秩序维护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初级群体过分发展可能会妨碍个人发

10、展,也可能会形成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等,从而损害社会其他利益。趣缘群体由于本身的群体特征,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对外群体有种至少是行为上的排斥。他们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形式。外群体仅通过表面的因素认识趣缘群体,难免会产生认识上的误差,这种误差不可避免地会衍生趣缘群体与外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社会组织:组织就是人们未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协调彼此行动而建构起来的社会单元。特征:明确、具体的目标,明确的分工和权力分配体系,内部存在权力中心,成员经常流动。科层制: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制度体系,具有明确的分工、职权等级、规章制度以及非人格性等特点,能够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科层制特征:1、把为实

11、现组织的目标所必须的日常工作,作为正式的职责分配到每个工作岗位;2、所有岗位的组织都遵循等级制度原则,每个职员都受到高一级职员的控制和监督;3、组织活动有一些固定阿不变的抽象规则体系来控制,这个体系包括了在各种特定情形中对规则的应用;4、成员必须在技术上合乎要求,并且不能被随意解雇;5、官员以严格排除私人感情的精神处理公务,没有憎恨和热爱,也不受感情的影响;6、规范的科层化行政可使组织达到最高点效率五、社区复习知识点:社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不同社区的特征比较;城市化的概念中国社区建设的状况。社区: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社区的构成要素: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

12、、一定的地域、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特有的文化、社区认同感。农村/传统社区:多为情感、血缘、地缘关系;同质性;乡土性;组织化程度低城市社区:多为契约关系;异质性高;多元文化;组织程度高城市化:是指一种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是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是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增大,城市人口怎讲;另一反面是指农村中的城市特质的增加。中国社区建设的状况:农村社区建设可以追溯到清末,之后不断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19471957农村合作社1958人民公社现在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是中国新世纪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部分。城市社区建设也由原来的单位制逐渐转变为真正的社区制,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

13、感逐渐加强,在未来的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的建设。六、社会控制与集合行为复习知识点:社会控制、强制社会控制、软性社会控制、越轨行为、集合行为的概念。社会控制:一切以维持社会整合为目的的、对社会化成员的行为及观念加以约束、引导和管理的制度或手段【社会控制的目的在于抑制越轨、鼓励遵从,达到社会的秩序性,防止混乱和整治越轨】强制社会控制:如法律等软性社会控制:如刀的、风俗习惯、舆论等越轨行为: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一切偏离或违反了特定规范的行动控制手段:宗教、习俗、道德、政权、法律、社会舆论等集合行为:在相对自发、不可预料、无组织的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

14、反应的行为。集合行为的机制:人群类型:偶遇人群;常规人群;表意人群;行动人群集合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结构性助长;结构性紧张;概念化信念;催发因素;行动动员;社会控制机制七、社会制度复习知识点:社会制度的概念;社会规范的概念;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社会制度:各种社会系统内,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规范与系统内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模式的总和。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观念系统、规范系统、组织系统、设施系统。社会规范: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时所遵循的行动规则八、社会分层复习知识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概念,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状况的思考。社会分层:建立在法律或规则和结构基础上的已经制度化的比较持久的社会社会不平等体系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地位、位置的变化,更精确地说,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与地理空间结构中的位置变化。九、社会问题复习知识点: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社会问题:指由于社会结构或社会关系失调导致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政策社会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基本特点:时间性和空间性;普遍性和社会性;多因性和复杂性;客观性和主观性;持久性和变异性;民族性和阶段性;社会历史性十、社会福利复习知识点:社会福利的相关概念。社会福利:一定社会条件下,一定社会场域中社会成员生存与生活的权利与能力的满足水平。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