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生态省考核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29710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厅生态省考核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省厅生态省考核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省厅生态省考核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省厅生态省考核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省厅生态省考核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厅生态省考核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厅生态省考核总结(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省厅生态省考核总结创建省级生态镇工作总结一、镇概括镇地处县城东南位于60公里处,东临乡,南镇,西接镇,北濒港与隔海相望,下辖29个行政村,全镇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0495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已基本形成水产养殖、特色蔬菜、优质稻米、长毛免养殖四大支住产业。新形势下,镇党委、政府适时提出打造“生态、潜力、和谐”的战略构想。积极启动“鞋业回归”工程,发展个私经济;以新农村建设和

2、生态镇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港南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型城镇。二、主要创建工作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生态、潜力、和谐”的宏伟目标,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加大力度,注重生态资源保护和合理有序开发,既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加强组织建设,推进经济发展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组织是生态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生态建设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建立了以政府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职能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镇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以分管领导为主任的工作机构。为确保工作任务落实明确规定各行政村必须成立以村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领导小组,配合镇政府开展所属行政村生态建设工作,为确保生态建

3、设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二是精心编制了县生态镇建设工作规划,全面量化生态工作目标,增强了生态建设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建章立制,拒污防污,从防污上着手,对现有为数不多的企业进行生态建设教育,传达县、镇生态建设工作精神,使企业明确生态建设工作的目的意义,提高企业意识,自觉遵守生态工作规章。四是开展生态工作宣传,使全镇干部都十分清楚生态建设对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到农药使用等生活生产细节上堵塞生态建设漏洞。建设生态经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让的产品带着更多的绿色,附上更多的效益,带来更多的利润是我们建设生态的基本出发点,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出发,围绕生态经济建设

4、目标,近年来生态经济建设政府几大手笔是:1、针对远离城区污染,远离企业污染的良好生态条件,积极开展市级农业绿色认证,在市县有关专家精心指导,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绿色农业已通过省级认证,的农产品有了绿色护身符。2、从宏观上为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创造条件,积极鼓励群众投入开发清洁能源利用,目前清洁能源利用率已达到60%。3、农民的近期收入仍然在农业,借绿色认证的东风建无公害农业基地,是生态建设的一大特色,截止年,全镇共建有海水养殖基地8000亩,浅海滩涂养殖基地1亩,西兰花基地亩,高产水稻基地1000亩,4500亩柑桔基地,为农民增收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同时,对8000亩海水养殖基地和1亩浅海

5、滩涂养殖基地,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养殖认证,增强了无公害绿色产品的知名度,打响了海产品特色品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在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由于我镇没有可能形成危害的企业污染,也没有上规模的畜禽养殖,生态环境建设的精力主要转移到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环境建设上。一是注重水功能区环境保护,加强石门水库上游水源的整治,完成2个养殖场的搬迁及水库上游庙峙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饮用水的质量保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二是全力以赴推进生态项目建设,做好集镇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完成建成区污水处理站和部分管网建设。

6、加强溪流整治,改善水土环境,完善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规模较大村和污水产生量大村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三是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步伐,为山青水绿提供更坚实的基础。我镇现有省级生态公益林万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9767亩,并已全部按要求建成。四是认真实施县政府提出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制定了镇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到目前我镇已完成等15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五是深入开展双整治活动,努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通过治理,青山白化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治理率近70%,生态墓区建制村总覆盖率98%。随着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态公墓的不断推广,青山白化将逐渐成为历史。六是加强医疗废弃物处置管

7、理,督促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率达100%。七是加强垃圾堆埋场建设,除库区外全镇已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90%并落实了专职保洁员12名。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生态建设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绿色成为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个新名词,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潜在动力。同样,生态建设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社会进步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是计划生育法得到了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计划生育率达%。二是安定团结政治局面进一步形成,安居乐业成为时尚。三是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年没有重大破坏生态事件和环境污染事故。四是议案提案处理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处

8、理率达100%,做到了事事有回复,件件有着落。三、主要建设成效1、生态镇各项指标达到要求通过生态镇、村的创建,推进了全镇生态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镇社会经济、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变,镇辖区生态环境等13个建设指标和5项基本条件均已达到省级考核指标的考核要求,使全镇整体生态环境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城乡环境质量得到善改针对省级生态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3、环保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在环境保护基础建设方面,以创建省级生态镇为契机,同时采取多元化投资渠道市场化运作,实

9、施溪道整治、道路建设、生态示范农业基地建设,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程等一大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增强环境污染防治能力。4、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加强近年来,镇把创建省级生态镇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不懈地加大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镇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大部分村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置,农村原来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的环境建设向规划化、制度化迈进。5、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增强在创建生态镇村过程中,着力解决环保热点难点问题,以生生态环保工作总结生态环保工作总结一、*年生态环保工作总结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五水共治

10、和生态文明工作,县委县政府也把五水共治作为民生实事的首要任务。我局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主要工作目标和各项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为主线,以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染减排为重点,以加强环境监管为保障,以严格执法为手段,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真抓实干、团结奋进,努力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亮点特色工作1.聚焦“四风”,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狠抓思想作风建设。先后开展了破梗阻提效能、铁腕治污等9个专项行动,实现了狠抓落实新速度、克难攻坚新力度、优化服务新温度、钻研业务新深度的目标。二是开好高质量民主生活会。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要求,认真查摆“四风”

11、问题,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了沟通思想、改进作风、锤炼党性、增进团结的目的。三是建立动态问题整改清单。按照“雷厉风行、抓铁有痕、群众满意”十二字整改方针,对征求到的53条意见建议实行“五步整改法”,做到立知立改不含糊,件件落实明责任,群众满意为标准。2.创新机制,稳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一是稳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积极开展市级生态村创建,完成36个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申报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试点尖山镇;完成*县生态功能区规划调整修编工作,开展县环境功能区划编制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省级、市级绿色系列单位创建,深化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二是

12、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管理课题调研。课题组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为调研重点,起草完成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拓新求进,有加大投入实行全域保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机制、推行清洁文明户评比制等特点。三是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月度督查排名考核。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相关部门组建督查组,对全县19个乡镇农村环境卫生实况开展每月一次的督查,考核分直接列入全县乡镇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中的“创业竞赛项目”。今年已开展督查8次。四是开展寻找身边的垃圾河新闻曝光行动。从3月中旬开始联合县电视台、治水办深入开展“寻找身边的垃圾河”“寻找不能洗菜的

13、池塘”“七大流域水质探访”系列专题新闻曝光行动,以电视每日播报的形式高密度、高强度寻找曝光各流域臭水沟、垃圾河、臭水塘,并以督查交办的形式通知整改到位,限时回访复查。截止日前,已曝光整改100多期。五是设立河长公示牌。全县共298块,其中市级以上河流公示牌2块,乡镇级河段长公示牌19块,村级河段长公示牌277块。完成编制乡镇一河一策治水规划19个,流域治水规划7个。3.加强监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努力加快环境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15万元,完成了海螺山顶、管头村、高姥山、黄檀林场、源头湖、大盘山昭明寺6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发布平台,实时发布6个站点的数据。二是建

14、立乡镇交界断面水质考核机制。完善了乡镇交界断面考核办法,对乡镇交界断面水质考核进行月度排名及加、扣分,考核分由出境水质和污染指标得分两项组成。考核结果报“五水共治办”,并在*报等媒体公布,年底最终得分计入乡镇年终考核。三是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截止10月底,全县6个交界断面达标率均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县城区域噪声监测平均值达到类居住区标准要求。4.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多部门联合开展“铁腕斩污”行动。结合全省钱塘江流域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和全市“铁腕一号”“铁腕三号”“铁腕四号”“铁腕五号”专项执法行动,重拳出击,对环境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

15、200余人次,检查企业650家,查处违法企业117家,采用断电形式取缔非法加工点和企业24家,挂牌督办1家,限期整改36家,停产整治12家,立案查处43家,行政处罚总额万元。二是开展环境案件联合执法。建立公安环保联合执法机制,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惩处力度。今年共向我县公安机关移送两起涉嫌环境污染罪的案件,首次有五家违法排污企业在*电视台和*报上分别公开向全县人民道歉,20家排污企业整改治理情况在*报公开。三是加大信访处置工作力度。截止10月底共处理各类信访案件217件,切实解决环境纠纷,维护好我县的环境安全。5.克难攻坚,有效落实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制定了*县*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并提交县政府出台,并根据计划要求负责实施;根据市减排办上半年对各县、市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的核查核算,我县四项指标均达到时间进度要求。二是完成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根据省市环保部门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治理淘汰黄标车工作,并承担县治理淘汰黄标车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人员缺等困难,完成了制定方案、建立黄标车查询平台、建立黄标车淘汰补贴系统、宣传工作、区域限行等一系列工作。三是完成畜禽养殖场整治验收工作,协同县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对全县第二轮养殖场整治工作进行了逐一验收,截止目前,已验收关停养殖场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