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预防探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022825 上传时间:2017-09-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预防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预防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预防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预防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预防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预防探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 页未成年人行为问题的预防探析摘要:未成年人指年满周岁不满周岁的人,这一时期被犯罪心理学家称作为“危险年龄”段。不良行为指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消极行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所以,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与教育。为此,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把未成年人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关键词:未成年人 不良行为 预防 一、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种类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范围包括匕

2、首、三棱刀、带有自动装置的弹簧刀以及其他类似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早恋的未成年人采用写情书、递字条等方式干扰异性正常学习和生活的行为;隐匿、毁弃或私拆他人信件的行为; 骗取他人少量财物等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吸烟、酗酒的行为; 在禁火区玩火,在禁放烟花区玩弄烟花、爆竹等行为;故意污损名胜古迹,破坏草坪、花卉等行为。二、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未成年人常见不

3、良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来自未成年人自身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教育的不利。自身方面,一是动机抉择时产生心理冲突,在冲突情况中,不同类型的儿童表现动机斗争不同,行为上就产生了差异。二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未成年人在道德观念与个人欲望产生矛盾时,正确观念不能占上风,必然会产生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三是挫折容忍力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的产生往往是与其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分不开的。 家庭方面,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使得他们养成蛮横无理、霸道任性的习惯;有的家长采取简单粗暴、专制施压的手段教育子女,致使孩子为了逃避处罚而说谎,或以反抗报复的形式对待成人;还有的家长用歧视、虐待、忽视、放任自流

4、的态度对待孩子,使他们得不到温暖,因而四处浪荡。学校方面,未成年时期面临着心理矛盾冲突的急剧发展和紧张繁重的学习负担及家长望子成龙所造成的巨大压力,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但是,由于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只是将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教育中,这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第 2 页 共 4 页解答和引导而更加严重。当他们不能承受时,很可能走向极端,通过暴力等方式宣泄出来,造成不良行为的产生。社会方面,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因而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容易感染他们,把他们引入歧途,出现较多

5、的行为问题。三、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1)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子女最早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老师。因此,家长应切实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育义务。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习惯,教育子女遵守法律和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健康的思想和品行带动、影响他们。要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育规律,未成年人此时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第二期和“性饥渴期”两个重要阶段,此时的他们很容易产生感情的困惑和心理上的挫折感。这就需要父母理解未成年人日益强烈的独立意识并尊重他们独立人格的健康发展。首先要言传身教,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用

6、自己的言行影响子女的成长,给孩子们做遵纪守法的榜样;其次要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再次要关心子女,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在满足他们物质需要的同时,更要重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需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科学地引导。总之, “家庭在所有国家中都是影响青年人生活的最重要的力量”。2)学校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是衔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是未成年人行为问题预防的重要阶段,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力度。首先要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抓好多方面的教育,既要抓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抓道德法制教育;既要抓文化科学教育,又要抓行为准则教育,使未成年人树立崇

7、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增强道德、法制观念,明辨是非。其次要加强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感,切实改进教育方法,使学校和老师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负责,在善于发现和培养少数优秀人才的同时,更要以最大的精力,关心大多数学生的成长,对后进生和失足生,应该满腔热情地、诚恳、耐心、细致地帮助、教育,而决不能嫌弃、厌恶、歧视,更不能随意开除。再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担负起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社会教育者的角色,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才。最后要开设有关挫折教育的课程和讲座,锻炼未成年人的抗挫折能力;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组织机构,用以帮助未成年人处理好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3)社会防范社会

8、防范,主要是指净化社会环境,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分为保护性、限制性和控制性预防措施。保护性措施,是一种积极的、疏导性措施。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少年的学习、就业、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的需要。劳动部门应为少年就业开辟门路,尽量使所有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少年都有工作,避免因没有工作而走上无聊、苦闷、颓废、堕落的道路。社会第 3 页 共 4 页各方面还应为少年广泛开展文化、体育、科技活动,使他们增进文化知识,陶冶性情,增强体质,把时间、精力、注意力集中到正当有益的活动上面来。限制性预防措施。指对有害于少年的行为作出限制。一是对少

9、年的某些行为作出必要的限制,如:禁止未成年人吸烟、观看某些影片、碟片、酒吧、网吧等场所;二是限制社会上从事有害于少年的活动。如:严禁编印、制作、出租、贩卖、传播反动、淫秽、荒诞的图书、录象带、碟片等;控制性预防措施。指对有劣迹的、处在犯罪边缘的、有犯罪可能或有重新犯罪可能的少年,以及接触劳教、少管、刑满释放的少年有当地公安机关、基层组织、学校等成立帮教组织,在家长配合下,给予帮教,促其改过。4)司法预防司法预防,指一个国家要制定、完善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法律制度,以适应未成年人特点的正当法律程序来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并采用有利于改造未成年犯罪人的执行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因不公正对待或者“交叉

10、感染”所致犯罪或重新犯罪的不利影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 2、由专人依照专门程序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3、加强对刑后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以防再犯。5)未成年人自身的预防防治对策是多方面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未成年人本身。一是要从综合上注意加强对自身的社会化过程的监督,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品德和文化素养,增强自身的心理“免疫力”,能够有效的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蚀。二是要进行犯罪心理的自我预防,应当避免做那些微小但却损人利己的事情,如果曾有过这样的行为,就该警惕不再犯类似的错误,防止积小过成大错。三是要养成自觉的习惯,即要认识到犯罪心理预防的重要性,并积极的用社会规范、法

11、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四是要维持和保护心理健康,在出现心理失调后要注意恢复心理的平衡。不对自己过分的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学会自我娱乐,多和朋友沟通和倾诉,积极的参加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适时排除愤怒情绪。五是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性,防止自己产生不良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结论:未成年人行为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行为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爱和保护,必须发动社会力量实行综合治理,研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12、,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杜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产生,才是治本的措施,才能真正做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总之,在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矫正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启发自觉,维护自尊心、荣誉感,要善于抓住时机,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区别情况,因人而异,摸清他们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参考文献:第 4 页 共 4 页1邱国梁.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M. 群众出版社.1991:40-246.2罗莉娅.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预防与矫治J. 黑龙江史志 .2009.24.3傅涛.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 河西学院学报 .200944杨晓梅. 青少年研究.19997.5康会发&王汉林. 青少年犯罪预防控制问题研究. 2000.6赵卫菊.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探析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19(4):73-74.7王大伟. 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 带犯罪发展论(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8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 年 11 月 1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