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调研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12874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移民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态移民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态移民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态移民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态移民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移民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移民调研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生态移民调研报告YY市扶贫生态移民调研报告为学习借鉴兄弟市区推进扶贫生态移民的经验,市人民政府于6月10日-12日组织市扶贫生态移民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赴YY市22县、11县、33县等地考察当地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推进情况。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惠及特殊困难群体民生、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YY市积极扎实而又富有成效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移民群众的脱贫致富空间,有效地推进了生态保护和建设,较好地实现了“移得出

2、、稳得住、能致富”的战略目标,为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生态改善多赢目标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一、YY市扶贫生态移民取得的积极成效YY市11个县有AA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BB个自治区扶贫工作重点县,XX年底全市仍有CC万农村贫困人口。YY历届党委、政府一直秉承民生为大的理念,探索、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开发扶贫攻坚之路,从XX年至XX年,该市大力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累计投入亿元,安臵农村贫困人口3333万户3333万人。敢为人先率先实施“有土安臵”搬迁。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YY就有计划地组织11、22、124、66等县一些居住在大石山区,生

3、活生产条件恶劣、人均耕地不足亩的贫困户进行易地安臵,帮助他们建立新家园。1989年,YY创办了5第一个移民场33MM族自治县平原畜牧场,拉开了以“有土安臵”为主的易地安臵扶贫开发探索的序幕。到XX年,YY在33县和北海市等市内外共建成74个移民安臵场,易地安臵贫困人口达11万人。其中,在338个乡镇先后建立21个移民安臵场,安臵了11、22、东兰等县大石山区贫困群众万人。XX年,为更大领域整体推进扶贫,YY总结经验,创新推出33大安乡“整乡推进”开发扶贫新模式,通过资源大整合、连片大开发、群众大发动、基础设施大升级,带动产业发展群众致富。对大安乡可爱村35个自然屯90户贫困农户333名贫困群众

4、搬迁到村部附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安臵。通过实施“有土安臵”,搬迁群众每户可分到5分水田和1亩旱地发展农业生产。XX年,搬迁群众人均纯收入比移民之前增加1842元。与时俱进创新实施“无土安臵”搬迁。经过多年实践和总结,从XX年起,YY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机遇,逐步探索出以“无土安臵”为主的搬迁模式,依托城镇二、三产业,将有创业能力、自愿易地搬迁的贫困农户、农村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以及因地质灾害影响需要搬迁的农户,集中安臵到县城和中心城镇周边,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城新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有组织地引导农民就近进城务工、经商和创业,探索出“无土安臵”扶贫搬迁新模式。11县农民进城

5、创业园就是“无土安臵”的典型。该县充分发挥县城附近有大片荒埌地的优势,创建了农民进城创业园,规划安臵万人,项目分五期建设,目前已竣工三期,已安臵搬迁农户达万人。去年,农民进城创业园易地搬迁移民年人均纯收入比全县高出1000多元。此外,XX年,22族自治县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建设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即生态民族新城,项目规划安臵6万人,其中,规划安臵农村贫困人口5000户万人。目前,第一批搬迁农户960户4804人(转载于:写论文网:生态移民调研报告)已搬迁入住。具体在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过程中,YY围绕“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有出路”的目标,通过整合资金资

6、源,谋划产业布局等,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目前,在扶贫产业方面,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15万亩,桑园面积78万亩,33的红心柚、11的竹藤编织、天峨的珍珠李等一些短平快项目,在移民的迁出地或安臵点取得了良好效果。XX年至2020年,YY初步规划搬迁万户23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万户万人,生态搬迁万户万人。二、YY市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给予我们的宝贵经验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首要条件;以22县为例,该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将指挥部设立到项目所在地办公,内含综合协调、征地拆迁、项目规划申报、宣传、建设及技术督导、财务及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7个工作组,由相关职能

7、部门领导担任组长,把具体工作与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调配工作经费,落实专职工作人员,配齐办公设施,保证指挥部高效有序运转,为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打下坚实基础。科学长远规划,是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坚实基础;只有总体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扶贫生态移民才有方向、有目标,具有吸引力。YY市在推进扶贫生态移民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充分借鉴省内外生态移民建设典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对扶贫生态移民安臵区的整体布局、功能分区、建筑风格等进行了精心设计和规划,使移民安臵区建设既融了现代理念,又凸现民族特色;不但满足移民农户的生活生产需要,也加快城镇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大资源整合,是做好生态移民工

8、作的有效途径。扶贫生态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YY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的原则,整合部门项目资金,通过捆绑使用来加大对移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生态移民县及成员单位密切协作,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县内扶贫生态移民建设的主导作用,采取“财政专列、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等办法,解决移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创新安臵方式,是做好生态移民的重要法宝。22县依托自身地理位臵,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城结合、打造首府生态民族卫星城”的工作思路,将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及产业开发等四项工作结合起来,举全县之力建设

9、“生态民族新城”,以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模式谋求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新突破。11县则将城镇“无土安臵”与农民进城创业园相结合,通过调整土地来落实扶贫生态移民安臵点的各项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用地,不安排生产用地,安臵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通过政府投入配套产业开发,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搬迁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技能培训,有组织地引导农户外出劳务或者就近进城务工、经商、创业等。政策、配套落实,是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根本保证。无论是“无土安臵”还是“有土安臵”,扶贫生态移民必然促使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群众长期的生产习惯需要有一个转变过程;另一方面,群众搬迁后处于近郊地区,生活习惯、思想

10、观念也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且这种变化又比较深刻。因此,相关的政策及配套落实情况,决定了移民后续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决定了搬迁户“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能否实现。如22关于陕南地区生态移民问题的调查报告以汉中市勉县武侯镇武侯村为例调查人: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勉县科学营营员关源、孙飞、王坤鑫、周堃调查时间:XX年8月14日内容摘要:生态移民是在新的形势下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两项政策相结合的产物,是近年研究移民与生态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生态移民的情况下,对勉县武侯镇武侯村移民人员移民问题进行调查,了解陕南地区生态移民工作进行的现状及在生态移民过程

11、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人们对生态移民政策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分析,试图提出较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陕南地区生态移民调查建议一、调查背景生态移民(ecomigration),亦称环境移民(environmentalmigration),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生态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当地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如贵州省麻山地区,因水土资源不断流失而呈现“石漠化”现象,当地人民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而不得不

12、迁往他乡。中国是从XX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的,仅西部地区约有700万农民已实现了移民。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发。其中,位于陕南的秦巴山区,以及位于陕北的白于山区,是重灾区。据统计,陕西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9%。在全省23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易发点分布达到了9300多个。陕南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较差,山体稳定性脆弱,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白于山区是陕西三大贫困地区之一,地跨陕北榆林和延安两市,农业总人口万人。白于山阻挡了南来的温热气流,造成该地区干旱缺雨,而且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盐碱等矿物而造成苦涩,长期饮用危害人的身体健康。XX年2月,陕南地区移民

13、搬迁安置总体规划(XX2020年)、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XXXX年)获陕西省政府通过,正式对外公布。两个规划分别涉及搬迁居民240万人和万人,规模远超万人的三峡库区搬迁移民。按照规划,陕南地区搬迁涉及汉中、安康和商洛3市共28个县。到2020年,搬迁人数240万人,超过3个市总人口的1/4。总体按照“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和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思路,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民意、民俗。移民新村的建设不但生活条件齐全,而且教育、卫生等均须统筹考虑,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下、富得起来”。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安置和自主分散安置的方式选择新住宅的建设地,进行集中或分散的

14、建设。随着XX年5月陕西南部三市移民搬迁工程的开始,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移民工程正式启动。未来10年,陕西将在陕南秦巴山区和陕北白于山区移民搬迁万人,是三峡移民总量的两倍。现在已经过去一年了,阶段性生态移民目标是否如期完成,作为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生态移民能否取得长足进展。为此,我们对勉县的生态移民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二、调查方法:走访和问卷调查法我们一共在移民点、移民临时居住点、施工现场等地下发了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9份。参与调查问卷的村民中女性占41%,男性占59%;其中20岁以下占%,20-40岁占%,40-60岁占%,60-70岁占%。总体来说调查受众分布均匀,调查

15、结果真实可信。三、调查结果及分析:我们的调查总共分为走访和问卷调查两个大部分,其中调查问卷分为受访者基本情况、对政府搬迁工作的看法和对农村问题的看法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村民基本情况调查。在这59位村民中,小学文化程度24人,占%;中学文化程度28人,占%,大专及以上学历4人,占%;文盲3人,占%。在校学生7人,占%;外出务工18人,占%;半工半农9人,占%;务农13人;占%;其他自由职业者12人;占%。从家庭收入来看,5000元以下占%;5000-10000元占%;10000-15000元占%;15000-XX0占%;据此可见,接近九成的村民学历程度在中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村民家庭年

16、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0-XX0元,但家庭成员4人以上超过80%,村民经济负担比较重;村民创收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做小本生意,通过走访我们还得知外出务工仍然是一种趋势,而务农人员越来越少。具体图表如下:第一部分:家庭成员情况第二部分是村民对生态移民的看法。当问到原居住地自然灾害发生程度时,%的人认为比较频繁;同样比例的人认为较频繁;认为较少或没有发生过自然灾害的约占30%。关于自然灾害对村民的影响程度,%的村民认为很大;%的村民认为较大;认为较小或没有影响的各占%。当问到对新居住地周围环境的满意程度时,%的村民非常满意;满意的占%;另有约110表示不满意。走访中村民表示都知道移民政策,但是真正了解的只占35%。对于移民政策中村民最关心的部分,选择“基本待遇如医保和子女入学、就业及居住地的选择”三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