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206748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卷 选择题(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24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中书省正式成立;西晋以后,历代都沿袭曹魏立中书省,只有北周实行六官制;隋朝时期,废六官制,置内史省,即中书省,隋炀帝末期,他又曾改内史省为内书省;唐朝初期,命中书省为内史省,后复命中书省。这表明 A曹魏制度奠定了历代政治格局 B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存在 C君主集权专制制度不段加强 D唐代官制根植于历代传统25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

2、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A人地矛盾的显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 C稻麦种植的减少 D技术交流的增加26乾隆皇帝认为:“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并标榜,“前代所以有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今皆无一仿佛者 ”。上述材料表面,乾隆帝时期A政治统治比较清明 B官员管理比较严格 C注重对官员的控制D善于提高官员品德271872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据此,该“课程计划”A背离了“中学为体

3、”的思想 B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殖民化28.严复不再使用陈旧的“体用”“道器”观念评判中西文化的优劣,而是对中西社会文化作了多方面的比较,特别指出中国人“好古”,西方人重“日进无疆”。据此可知,严复的思想进步A.奠定了革命思想的根基 B.借鉴了西方文明成果C.促进了中西民主的结合 D.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29.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A.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C.“尊孔复古”逆流再

4、次出现 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30.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A.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C.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31.世界小史:他教导人们,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他所做的尝试就是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这可以反映出A.“认识你自己”在新时代的展现 B.人文主义提倡解放人本身C.宗教改革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虔诚 D.

5、启蒙运动重建信仰与理性32.当启蒙运动实际发生时,法国人并没有将此称为启蒙运动和给出一个定义。1783年,柏林月刊以“什么是启蒙运动”为题进行公开征文讨论。下列符合征文要求的是A.注重提倡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B.经过别人的引导来运用自己的理智C.不需改造社会和改善人的命运 D.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3319世纪40年代,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谈到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的道德问题时用了“道德堕落”、“道德沦丧”、“道德败坏”、“完全失去了道德感”等词语。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工人阶级缺乏道德教育 B.城市化运动发展迅速C.工人劳动具有强制性 D.工业革命导致价值观念变迁34如果以“

6、苏联政治信仰的变迁”为题撰写专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列宁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B斯大林创立了斯大林主义进而抛弃了马列主义C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发展了列宁主义 D苏联历届领导人十分重视建设科学的政治信仰35它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它反对封建制度,深入挖掘人的感情世界;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这种文学创作方法是A.现代主义文学 B.古典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浪漫主义文学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160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

7、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增加廉价原料供应成了英国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生死攸关的问题。英国国内旧的保护关税的制度问题则日益凸现起来。1776年,亚当 斯密出版了国富论 。在此书中,他尖锐地抨击了重商主义的保护政策,提出以自由贸易来代替以前的商业竞争1852年,“国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自由贸易原则。同年,免除关税的货物达123种,以后15年,除茶、酒、可可外,其余关税一律免除。 -摘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故事政策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在低关税条件下受到世界

8、市场的制约和冲击作用开始凸显出来。低关税导致了大量商品进口,形成对国内的巨大冲去,一些与洋货直接对抗的手工业先后衰落,甚至破产淘汰。在国外商品冲击及高额利润的刺激下,中国实业界开始探索抵御洋货,不让利益外流的振兴之道,因而,进口替代工业在竞争中相继兴起。近代状元企业家张謇提出的棉铁主义就是进口替代的体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棉纺织业纷纷筹建或扩建纱厂,而张謇兴办的大生纱厂规模尤大。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确立自由贸易原则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11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形成低关税的主要原因

9、,并对比中英两国低关税的不同点。(14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当代学者一般都强调如图11所示的转化链:R为基础科学研究成果,A是应用研究,D为发展,P为应用技术。这条转化链考虑了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成果,然后影响社会经济的整个过程。因此,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时,学者们通常把科学技术本身当做最初的变量加以处理。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愿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3道历

10、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新北市万里区,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化、侵蚀作用,逐渐形成了海蕈状岩、蜂窝石等绵延罗列的奇特景观。其中“女王头”(蕈状岩)是该公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如图8所示,但它修长的脖颈已经变得十分细弱。地质学家推测,“女王头”颈部大概还可以坚持10到20年,一旦遇上大地震、强风就可能会折断。 (1)指出野柳地质公园“女王头”旅游资源的主要价值。(4分)(2)近年来围绕“女王头”如何保护争议不断,请你就“女王头”的保护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43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在我国佛教界和道教界,放生本意是指以慈悲护生之心,救助

11、受伤或濒临死亡的动物,将它们放归到适合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去。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是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放生活动最为集中的时候。2016年2月,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尤其是大明湖景区,正式发出倡议,号召市民不要再到大明湖随意放生。分析在大明湖随意放生水生动物对当地环境的危害。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

12、“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吴起变法的背景和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的结果并简析其原因。(7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在二战中,美国摧毁了日本帝国。但是,战后新中国的成立,从地缘战略的角度看,意味着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这是美国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所绝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美国之所以介入朝鲜战争,以及在数年以后介入越南战争,其战略目标都是同一的,即“这实质上是

13、一场为争夺欧亚大陆边缘地区沿海地带控制权的战争。”为此目标,美国为朝鲜问题必然不惜与中国一战,以从根本上抑制新中国的崛起,此正是美国政府的长期战略性国策。中国军队通过朝鲜战争,从根本上挫败了美国的这一战略目标。朝鲜战争不仅使中国在东方具有一条安全的国境线,而且打出了中国的国威。朝鲜战争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历史进程。没有朝鲜战争,就没有后来的越南战争。没有越南战争美国军事上的失败,就没有美国世界霸权体制在70-80年代的衰落和新中国在20世纪中后期世界政治中的蓬勃崛起。摘编自何新(论朝鲜战争和20世纪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出兵朝鲜的必然性。(6分)(2)根据材料

14、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9分)4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姚鼐(1732-1815),安徽桐城人。其一生,仅八年的仕宦生涯,而读书、教书、著书,则是他毕生的主要活动。在学术思想方面,姚鼐极为崇尚程、朱之学,可“正之”,但不能诋毁、讪笑,否则便是“诋讪父、师”,要遭天谴。姚鼐虽加意维护程、朱,但较为通速,能兼容其它学说,甚至能吸纳汉学之长。他还提出文章的核心在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的统一。“义理”,是指当时的理学思想,主要来自宋学;“考据”,是指文章要有实据,避免空泛,主要来自汉学;“辞章”,是指文章还要有结构、文字、音韵上的文学之美。这一理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是有相当积极意义的。他先后任杨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等书院主讲,精心培养了梅曾亮、姚莹等一大批弟子,他以自己的古文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桐城家法”得到广泛的传播。姚鼐一生可谓著作等身,有惜抱轩诗文集、惜抱尺牍等著作。与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被盛誉为“中国古文第一人”“中国古文的高峰”。摘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