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代理妈妈事迹材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01494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心代理妈妈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爱心代理妈妈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爱心代理妈妈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爱心代理妈妈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爱心代理妈妈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心代理妈妈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心代理妈妈事迹材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爱心代理妈妈事迹材料爱心代理妈妈陈玉文“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舅妈,一个是爱心妈妈,我现在感到很幸福?”17日,在磁县妇联组织的“爱心代理妈妈冬之情送温暖”活动现场,10岁的张宁朴实又真诚的“表白”令全场动容,一如当日连绵不断的雨,大家都不停地擦拭着那止不住的泪水,“爱心妈妈”陈玉文则用她颤抖的双手把张宁紧紧地拥在怀里,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我想让她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到爱”张宁,磁县后港小学四年级学生,今年10岁。她没出生时父亲就没了,随后母亲带她改嫁,但3岁时母亲又因病去逝,丢下年幼的

2、她与姥姥姥爷、舅舅舅妈一起生活。陈玉文,讲武城镇学区会计,她是磁县XX余名“爱心代理妈妈”中的一员,于XX年通过磁县妇联认识张宁,并与张宁结成对子。“了解张宁的情况后,我就想帮她。当时,一看到这个孩子,我心里特别的喜欢。”陈玉文告诉记者,刚认识张宁时,这个孩子不爱说话,不愿与人沟通。因为了解她的身世,陈玉文对她如此的性格没有感到意外,“就记得当时相认时,有人说快叫妈妈,孩子站在那儿什么也没说,没有叫阿姨,也没有喊爱心妈妈。”陈玉文对此并不在乎,她理解孩子的心情,“我不愿强迫孩子来叫我姨或叫我妈,因为孩子没有在我的身边长大,更何况现在又是这样的境况,我完全能够体会得到。”陈玉文说,孩子喊她什么并

3、不重要,关键是如何让张宁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充分享受到父母之爱、社会之爱。“家里很支持,我的父母就是我的榜样”“回家后,我就跟儿子说,儿子,妈妈又给你要了一个妹妹。陈玉文笑着说,已上大二的儿子十分高兴,全家都表示支持。“我这是受父母的熏陶,他们对贫困孩子和老人非常关心,对别人也是特别热心。”陈玉文说,自己打记事起,父母就一直是这样做的,如今母亲78岁了,父亲也80岁了,他们还是没有改变,父母身上那种精神很令她感动。现在父母岁数大了,她经常会做一些好吃的给老两口送去,“我们家里承包个果园,我给他们带点好吃的,谁要在果园里,他们就让人家先吃。”也正是因为这样,陈玉文觉得这个孩子她一定要帮,而且打心眼

4、里把张宁当自己的女儿来看待。“我会经常告诉孩子,这是你的爱心爸爸、爱心舅舅,那是你的爱心哥哥、爱心姐姐?”说到这里,陈玉文的脸上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幸福的神色,她要让张宁明白,现在关爱她的不仅有她的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和爱心爸爸妈妈,还有更多社会上的好心人一直在关心爱护着她,她不是孤独的。爱心妈妈事迹材料五二学校李红兰爱心妈妈事迹材料五二学校李红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是一名教师,我深知师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何况我是一名班主任,学校领导和家长把孩子托付给了我,我就应该爱他们。自我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发现大多数孩子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特别关爱;还有的孩子地处山

5、区,家庭条件特别困难,所以多年以来,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注意关注那些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XX年我在山区教学时发现我班上有三个男孩,他们特别懂事,刻苦学习,从不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但眉宇之间总是流露一丝落寞、自卑、无奈之情,经过了解知道了一个孩子的父亲得了不治之症,有两个孩子父亲经常在外喝酒不干家务,并且经常殴打孩子,几个孩子在家没有好的学习时间和环境,家庭条件也比较困难。想到他们小小年纪,回家后既要干家务活又要写作业,我怜由心生,下午我经常把他们三个留下来,烧好饭菜,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给他们辅导功课,一直坚持到他们小学毕业。当时我住在山区,买菜极不方便,我的丈夫也正

6、处在下岗期间,公婆多病,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只要一想到三个孩子和我的女儿一般大,却不能享受父母的关照,我就觉得关心照顾她们是我的责任,因为我是她们的老师。XX年春季,我所带的学生马上要初三毕业了,有一个女生向我提出不读了,我有点吃惊,尽管她有些叛逆,在学校谈恋爱,与老师吵架,经常违纪,给我惹了不少麻烦,但是一想到她年纪还这么小、毛病这么多就离开校园,我的心就隐隐不安。我多次找她交谈,她终于告诉我,因为父母离异,妈妈出外打工,她一直跟随父亲,因为叛逆,让爸爸觉得很没有面子,倔强的她不想再住在爸爸家里,想出外打工。我提出了让她和我住在一起的建议,她答应了。其他同事担心的说:“她有爸爸,你操什么心

7、。她这么不听话,万一出了什么事你担得起吗?”其实我也是担心的,但是想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本就是以心换心的事业,我心里有底,我深信,爱有力量,它无坚不摧;爱像甘泉,它能渗透、滋润学生的心灵;爱像暖流,它能化解师生间冷漠的隔阂。所以我给她加倍的关爱,像妈妈一样询问她的困难,关心她的生活。在我家里住了两个多星期,她的野性慢慢不见了,主动提出回家向爸爸承认错误,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迎接中考。当毕业后她提着牛奶来看望我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幸福。XX年,我班的一个男生,爸妈都不在身边,把他托付给舅舅,可是我发现每到周末他就泡在网上,作业一点也不做。我急了,找到他的舅舅,主动提出周末让他住到我家。于是周末我家

8、里又多了一个儿子,他在我家里格外乖巧懂事,学习自觉认真,我知道自己做对了,孩子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爱,直到他的父母从外地回家,孩子才又快乐地回到父母身边。XX年,我校开启了“梦想起航”活动,号召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子女,所有的老师都行动起来了,作为班主任我当然不能够落后,我和我班上的三个学生结对,三个孩子中一个没有母亲,一个没有父亲,一个父母离异,且都不在身边,每每看到她们在日记上流露出的对父母的思念,我的内心就酸楚不已,我知道他们渴望和同龄人一样享受父母的关爱,而教师的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是播撒在学生心田的种子,所以做为老师,我要尽我所能,帮助他们。家庭困难的给他带点牛奶,买点书籍,思想浮躁的经常

9、找他谈心,学习困难的帮他寻找学习方法,解决困难,当他们犯错时也想妈妈那样既关爱又严格,并且发动同学们去关心爱护他们。虽然我做的还很不够,但我相信这些善良的孩子知道老师对他们是真心的,所以在我班上三位孩子表现得特别懂事乖巧,脸上的笑容也灿烂无比。如今,我任教的二年级有一个学生又成为了我帮扶的对象。这个孩子在我还没任教他时就有同事告诉我,他经常不写作业,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后来我任教时,发现果然如此,并且他还特别害怕老师,于是我在课后把他叫到宿舍,抚摸着他的头,很和善的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业,刚开始他很害怕,后来我又给他苹果吃,还表扬他长的好看等等,于是就不怕了,就告诉我他没有妈妈。并且从中我了解到他家

10、比较困难,于是我给他买新书包、铅笔等,还在课后经常辅导功课,他改掉了不做作业的习惯,并且学习也跟上了其他同学。自从我踏上三尺讲台开始,我就知道我从事的事业必须根植于爱,离开了爱,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虽然我还没有到达名师教学的高度,也没有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的深度,但我知道教师的爱在举手投足间,清风无言花自开。作为老师,应该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像冰心所说的那样:“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爱心奉献十八载,甘愿尽责一辈子山东省十大优秀母亲、中国百名优秀母亲申洪英事迹材料从教二十六年以来,申老师践行着她“爱与责任的守望”,待学生如子女,用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了四十三名贫困

11、学生。今年,可喜的是她资助的三个孩子郑芳、卢静、刘超连同她的儿子一齐踏入了大学的校门。一家一年考出四个异姓大学生,这震动了齐鲁大地。相继有泰安日报延续十八年的爱心资助、齐鲁晚报爱心家庭一年考出四个大学生、泰山脚下掀起爱心传递潮,中国邮政报延伸到燕赵大地的爱、泰山晨刊的爱心妈妈感动泰安等报刊作了报道。山东电视台、泰安电视台等媒体相继作了连续报道。今年申老师成为“感动泰安十大人物”候选人、“山东省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申老师这一“爱心妈妈”的美名早已传遍了泰山南北。一、拉他一把-老师的关爱改变学生的一生1989年的一天,申老师上班的路上发现本班的李山同学在赶着羊群放羊,申老师立即赶到李山同学家里,

12、询问原因,原来是家里困难,不想让孩子上学了,她对学生家长说“不管怎样,我们做家长的苦点累点也不能误了孩子,以后李山的上学费用我来提供”,就这样,一个面临辍学的放羊娃重新回到了校园。还是一个民办教师的她,却用自己几十元的微薄工资开始了延续18年的爱心之旅。学生张云,父亲去世,经济失去了来源,面临辍学,申老师亲自上门看望,并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一家,让她重返了校园;学生邢珍,父母只靠种地生活,没有其它收入,家境拮据,申老师亲手把自己的连衣裙改做后让她穿,初中三年的生活费和杂费全由申老师包了;史爱国随其母改嫁,先后两次辍学,都是被申洪英老师拉回来的,最终考入重点大学,现在已是在读博士生最值得一提的是,今

13、年考入石家庄邮政学院的郑芳,是申老师资助孩子中较特殊的一个。她是个孤儿,从小被单身的爸爸收养,而爸爸又在几年前去世了,他只好跟着年老家境又贫穷的姑姑生活。从上初中起,郑芳几次辍学回家,每次都是申老师把她领回课堂,XX年为了郑芳学习方便申老师干脆让她吃住在家里。收留郑芳以后,申洪英又将辍学回家、在外打工的卢静领回学校。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小失去母爱的郑芳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叫“妈妈”时的情景:“当时,我提着两大包衣服回到宿舍,有同学问我是谁送来的,看到同学们投来的羡慕的眼光,我大声地说是妈妈送来的,那一刻一股暖流传遍我的全身,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从小没有叫过妈妈,叫申老师?妈妈?之前

14、我也斗争了很久。第一次叫妈妈是在打电话的时候叫的。妈妈对我说,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她只是想尽力帮助他们;而对于我,她是把我当作亲生女儿养的,对我做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一种义务。”就这样,申老师以自己的爱心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卢静一直记得“妈妈”对他们的好,“妈妈对我们几个格外?偏心?,不仅从生活上关心我们,而且还经常和我们聊天,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时候我就想,如果不是妈妈当初从工厂里将我叫回来上学,我会是什么样子,真得很感激,让我拥有了两个家”“拉孩子一把,可以改变他们的一生”。多年来,申老师一直坚守着这一信念。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到资助,去年秋天,在她的倡议下,十二中成立

15、了“同在蓝天下”助学基金会,如今已有45名学生受到基金会的资助。二、不图回报-只希望更多的孩子得到关爱今年,是申老师收获的季节,儿子和受她资助的三个孩子同时跨入了大学的门槛。为了早就业,减轻家里的负担,郑芳执意要上邮电系统的专科学校,在泰安市邮政局工作的丈夫张元民向局领导汇报了想让郑芳作为直系子女上邮电学校的想法。这样,申洪英一家人多年资助困难学生的事才为人所知。“要不是这次郑芳上学的事,人们也不可能知道我们资助学生的事情。让这些孩子多上一天学,就多一条成才的路,如果换成别人,只要有能力,都会这样做的。这么多年来资助学生,我们一家都没有对谁说过,花了多少钱也没有算过。能够坚持这么多年,全靠我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丈夫的支持,孩子的理解,双方父母的帮助。”谈起多年资助学生的感受,申老师这样说。申老师不仅在物质上支助孩子,更注意在思想上对学生的疏导。对无经济来源的刘超,申洪英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并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特别是刘超上高中以后,学习压力很大,申老师每周都会去看望他一次,带去他爱吃的并和他促膝交流。刘超说,迷惘时,是申妈妈诲人不倦的启发,使我明确方向;动摇时,是申妈妈语重心长的告诫,使我坚定信念;失败时,申妈妈告诉我,要有一樽还酹江月的洒脱;失意时,申妈妈告诉我,要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自信;考试时,申妈妈告诉我,要有“会挽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