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实验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8517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消化系统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消化系统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消化系统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消化系统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实验报告(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消化系统实验报告篇一:蟾蜍的消化系统(生物技术实验报告)光镜下显微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蟾蜍消化系统的解剖实习一,实验目的:1,观察蟾蜍肠系膜毛细血管2,观察蟾蜍的消化系统二,实验原理:1,蟾蜍的正确握拿方法,动物探针的正确使用2,蟾蜍的“双毁髓”手术技术3,两栖类动物的解剖技术及手术剪的使用三,动物与器材:实验动物:雄性蟾蜍一只实验器械:显微镜,手术剪,骨剪,镊子,吸水纸,大头针,解剖针,解剖盘,有孔的蜡板。四,实验步骤:1,左手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分别夹着前肢、后肢,握住蟾

2、蜍,拇指按住吻端使头部上下活动,两耳后腺间出现一道褶线,此线中点或用金属毁髓针沿头背中线向后移动触到一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拇指下压使头前俯与脊柱相连处凸起,同时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1mm,再将针从枕骨大孔向前平行刺入颅腔并在颅腔内搅动捣毁脑,然后再将毁髓针撤回至枕骨大孔,反向插入脊椎管破坏脊髓,检查蟾蜍四肢肌肉完全松驰后处死成功2,将蟾蜍置于有孔的蛙板上,腹部朝上,四肢伸展后用大头针固定。左手用镊子提起腹部皮肤,用手术剪前端1/3处剪开一小口,并从小口处向前将腹部皮肤剪开至下颚前端。向后剪至两后肢基部之间,泄殖孔稍前方再将皮肤向两侧拉开。3,用镊子提起腹部肌肉,用剪刀沿腹部中线剪开腹壁,拉

3、出一段小肠,用大头针将肠系膜展开并固定在有孔的蜡板上。将肠系膜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找到毛细血管,观察血液的流动并拍摄照片。4,向两侧拉开蟾蜍的腹部肌肉找到蟾蜍的消化系统,小心地用剪刀和手术剪将其分离,置于解剖盘上并拍摄图片。5,处理掉蟾蜍,洗净解剖盘和实验器械,将显微镜收好放入柜中。五,实验结果:1,2,六,实验结论:1,毛细血管是体内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的血管,仅能容纳1个红细胞通过。其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在内皮外面有一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血流很慢,通透性大。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充分进行物质交换。2,蟾蜍的肝脏在体腔的前部,呈红棕色,不完全地环绕着心包,一般蛙类至少有

4、中,右,左三叶。在中叶的腹面靠近右叶的一边有一颗黄绿色或墨绿色椭圆形的胆囊,具有导管引入胆总管而与小肠相通。3,消化道的各个部分,在外形和构造上,都有很多变化,肺的稍后,有一个j字形的胃。胃壁富含肌肉,前端称,在之前有一段很短的食管,直接向咽腔开口。胃的后端称幽门以一圈凹隘的部分与小肠分界。小肠从幽门起弯向前方的一段,称作十二指肠,随即折向后,称为回肠,合称小肠。回肠比十二指肠长得多,经过几个曲折之后,通向一根正中宽阔的大肠。蟾蜍的大肠也就是直肠。直肠的末端下连泄殖腔。从后肢带的腹面经过,开口于体外,称为肛门。4,脾靠近大肠的前端左侧,连附在肠系膜上,呈暗红色接近圆形。脾的着生位置在消化道的一

5、旁,但是与消化道无关。脾并没有分泌液输送到消化道。七,问题解答:1,胆囊具有什么生理结构,具有什么生理功能?2,肠系膜的具有什么生理功能?蟾蜍薄而透明的肠系膜将其整个消化管悬挂在背体壁上,起到固定内脏的作用。3,脾脏的具有什么结构,什么生理功能?蟾蜍的脾脏与消化系统无关,而与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关。它是一个颜色暗红、质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脾脏内部可分为红髓及白髓。红髓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储存血液,由脾索及血窦组成,但因为其不含输入淋巴管,所以脾脏不能过滤淋巴的功能。而白髓的主要功能则为对抗外来微生物及感染。脾的组织中有许多称为“血窦”的结构,平时一部分血液滞留在血窦中,当机体失血时,血窦收

6、缩,将这部分血液释放到外周以补充血容量。血窦的壁上附着大量巨噬细胞,可以吞噬衰老的红细胞、病原体和异物。脾脏(来自:写论文网:消化系统实验报告)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4,蟾蜍的消化系统分别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来?内胚层演发成为消化管内侧的粘膜,以及所有由消化的突起所以形成的器官。这些器官首先形成的肝脏。它在开始呈现时,是从消化管靠近前端的腹侧,先生出一个突起,继续生长,再变成许多皱褶和分支,最后转变为一团团的细小的管子,所有的细管子皆通向总的管子,这是胆管是由最初的突起的颈部延长所成。胆管向侧壁突出,便形成胆

7、囊。肝膨部顶端许多分支中的最内层的细胞,将来即转变成为肝的分泌细胞。至于肝中的结缔组织,血管,以及肝脏外面的被盖物等则皆则起源于中胚层。其次是胰脏,胰脏起源消化管腹侧的两个突起,最后却只形成一个器官,其导管以后才与胆管连通起来。在胰脏中只有分泌的部分以及胰管最里面的一层是起源于内胚层,至于结缔组织的血管等起源于中胚层。5,有的同学在显微镜观察到蟾蜍体内有寄生虫,蟾蜍体内的常见的寄生虫是哪一种?有可能是孟氏裂头绦虫。孟氏裂头绦虫又称孟氏迭宫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是一种可以感染人畜的寄生虫。虫卵在水中发育成熟后孵出钩毛蚴,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并在其血腔中发育为原尾蚴,即第一期幼虫。剑水蚤被第二中

8、间宿主如蝌蚪、蛇、刺猬、猪等吞食,其中主要是蛙类于蝌蚪期感染,发育为实尾蚴,即第二期幼虫,又称裂头蚴。当蝌蚪发育成蛙,裂头蚴便寄生在肌肉与内脏组织中,人生食含裂头蚴的蛙、蛇、猪等肉类可致感染。如果被猫、狗吞食,则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完成其生活史。八,参考文献1,蛙体解剖学主编:周本湘科学出版社19562,陈阅增普通生物学主编: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高等教育出版社XX3,期刊论文胆囊组织、组织细胞膜及细胞株的ftir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XX31(3)4,期刊论文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脏破裂效果分析-医学信息:上旬刊-XX年第10期(2)5,期刊论文人体孟氏裂头蚴病6例报道-诊断病理学杂志-XX年

9、第3期(2)篇二:消化系统总结消化系统总结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食管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其中前者起主要作用,包括:抗反流屏障功能异常,即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异常的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食管酸清除能力下降即胃排空异常;食管黏膜屏障破坏。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剑突后烧灼感、反酸、胸痛等。1剑突后烧灼感、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症状,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2胸骨后疼痛3吞咽困难:胸骨后或者剑突下4其他症状:咽部不适,异物感,可能与酸反流引起食管上段括约肌压力升高有关。辅助检查:1内镜检查:主要观察黏膜损害程度,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

10、最准确的方法。2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正常值:特别是适用于内镜下无异常改变的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当ph4时为酸性反流指标。3食管测压:;les静息压为1030mmhg,les6mmhg易导致反流。4食管吞钡x线检查:主要是排除癌,严重反流可发现阳性x线征。5食管滴酸试验:滴酸过程中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者烧灼感为阳性,滴酸最初15分钟内出现,表明有活动性食管炎的存在。诊断:1典型反流症状2.内镜检查或者食管ph监测质子泵试验治疗。治疗: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拉唑家族,无拉唑家族选h2受体拮抗剂量替丁家族。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1降低胃酸的药,h2受体拮抗剂,阻止组胺与h2受体结合,壁细胞胃酸分泌减少

11、。质子泵抑制剂,抑制h+k+atp酶。提高抗生素对hp疗效,本身无抑制hp作用。2根除hp治疗,无论初发或复发,ppi或胶体鉍+两种抗生素三联疗法,ppi和胶体鉍+两种抗生素四联疗法。3保护胃粘膜治疗,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前列腺素。外科治疗首选胃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治愈溃疡的原因1切除了整个胃窦部粘膜,消除了促胃液素引起的胃酸分泌2切除了大部胃体,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腺体数减少,神经性胃酸分泌也减少3切除了溃疡好发部位4切除了溃疡本身手术适应征1大量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时2急性穿孔,诊断后8小时内手术治疗效果最好3瘢痕性幽门梗阻绝对手术适应征4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5胃溃疡疑有癌变胃大部

12、切除术切除范围,胃的远侧2/33/4。gu毕1式,胃十二指肠吻合,du毕2式,胃空场吻合。迷走神经切断术只应用于du,胃大部切除术du、gu急性胃炎一、病因1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消炎药,吲哚美辛。2应激:恶化,黑便。3乙醇二、临床表现症状;上腹痛,恶心食欲不振三、诊断急诊胃镜;一般在出血24-48小时,表现为胃黏膜出血,水肿和糜烂。静止期可见瘢痕和胃变形。四、治疗1,对症治疗,去除病因2,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慢性胃炎一,病因1,b型胃炎;幽门螺杆菌-致病力-鞭毛。2,a型胃炎;自身抗体-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伴恶性贫血二、病理改变炎症,萎缩、肠化生1、不典型增生:胃小凹处上

13、皮常可发生增生,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可能是ca前病变。2,炎症静息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活动性中性粒细胞。三,临床表现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a型胃炎b型胃炎累及部位胃体,胃底胃窦病因多由自身免役性反应引起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大量降低正常或偏低贫血常伴有恶心贫血无四、辅助检查一、胃镜及活组织检查1、浅表性胃炎;胃黏膜呈红白相间或花斑状,以红为主,胃黏膜可有出血点或小糜烂。2、萎缩性胃窦炎;黏膜色泽变淡,可呈黄白或灰白色,以白为主,皱襞变细而平坦,外观黏膜薄而可见黏膜下血管,镜下见颗粒状或小结节不平。二、hp检测;血清hp抗体测定:最适合于流行病学调查,阳性表明感

14、染了hp,但不表示目前仍有hp存在。五、诊断确诊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六、治疗1、消除和避免引起胃炎有害因素2、根除幽门螺杆菌ppi+克拉+阿莫西林ppi+克拉+甲硝挫疗程1-2周消化性溃疡溃疡是指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而言。溃疡不同于糜烂。病因和发病机制:1.发病机制:主要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服用nsaid消化性溃疡最终形成的原因: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身消化、侵蚀而导致溃疡形成。胃酸的存在是溃疡发生的决定因素。壁细胞分泌盐酸,g细胞分泌胃泌素,嗜银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主细胞分泌蛋白酶原,粘液细胞分泌粘液。2、应激性溃疡:内镜下可见黏膜呈点状苍白区,继而水肿、充血、糜烂,直至浅表溃疡;重者侵及黏膜下层,甚至穿透胃壁全层,表现为急性腹膜炎的症状体征。典型的症状:呕血和柏油样便。可出现大出血导致休克和贫血。应激性溃疡四大特点:1、急性病变,应激情况下发生2、多发性3、多发生在胃体胃底壁细胞丰富的部位,胃窦部少见,病情严重恶化可累及胃窦4、不伴有胃酸分泌,对酸分泌抑制减弱造成病理改变du多发在球部前壁多见,gu多见于胃窦小弯处胃溃疡底部常见动脉内血栓机化,该处血栓机化的最主要机制是溃疡处动脉内膜炎致内膜粗糙如在题干中出现粘膜皱襞向其集中为良性溃疡,皱襞粘膜断裂或中断为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