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新区未来的发展与计划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84229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原新区未来的发展与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原新区未来的发展与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原新区未来的发展与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原新区未来的发展与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原新区未来的发展与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原新区未来的发展与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原新区未来的发展与计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海原新区未来的发展与计划海原县新区水资源评价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二八年二月海原县新区水资源评价1任务由来为彻底解决宁夏中部干旱带贫穷落后的局面,促进中部干旱带经济社会发展和新的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自治区政府拟将海原县城整体搬迁至黑城镇西北。为摸清县城新址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海原县水务局委托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海原县新区所在区域进行水资源评价。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主要对新区内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分析评价。2概况海原县新区位于黑城镇西北,海拔高度

2、在14501600m之间。本次水资源评价范围:东经:1060010609,北纬:36213527,涉及黑城镇及其苋麻、黑城、坪路、小河4个行政村。本次水资源评价面积,其中河谷平原面积,山丘区面积37km2。山丘区中较大的山洪沟主要有苋麻河、恋家大沟、坪路沟、扫帚沟及周官沟等。新区南部有清水河一级支流苋麻河,东部为清水河,固海扩灌十一干渠流经新区。评价区在水资源利用分区上属清水河,水功能区属清水河固原农业用水区,现状水质为劣类,水质目标为现状水质。黑城镇现有人口万人,其中回民万人,牲畜万头,灌溉面积万亩(其中井灌区万亩,扬黄灌区万亩。)。黑城镇居民现状用水主要由红城供水点供给,部分由黑城2镇老街

3、道集中供水点供给,此外,评价区范围内零星分布有农村居民,人畜用水基本为水窖蓄水,水窖蓄水主要为固海扩灌渠道的黄河水,少量为黑城镇老街道集中供水点地下水。评价区现状无工业。黑城镇现有用于农业灌溉的地下水井344眼,灌溉面积万亩;扬黄干渠4条,泵站2座即固扩十一泵站、十二泵站,其中十一泵站设计灌溉面积万亩,设计流量/s,总扬程;十二泵站设计灌溉面积万亩,设计流量/s,总扬程。十一、十二泵站现状实际灌溉面积12万亩。评价区现状农业灌溉为扬黄灌溉与井灌联合运用,现有农业灌溉机井134眼,井灌面积万亩,扬黄灌溉面积3万亩,扣除重复计算面积,总灌溉面积为万亩,灌区亩均用水量360m3。3气候气象新区深居内

4、陆,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无霜期短。多年平均气温,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初霜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终霜一般在5月上旬,2的无霜期120天;土壤结冻时间最早始于10月上旬,解冻时间最迟在四月下旬,冻土时间近6个月,冻土深90100cm。全年三分之二的月份为晴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18小时,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光照较长,太阳辐射较强。全年风多,而且常伴有大风、尘暴、干热风等,多年平均大风天数22天,平均风速为/s。多年平均降水量365mm,多集中在69月,其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2%。4

5、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埋深海原新区地貌上位于清水河冲积平原和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之上,下伏地层为第三系,厚1500m,上覆第四系厚约250m左右,由粘砂土、粘土为主体,间夹砂卵砾石层组成。含水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三个含水岩组,埋深80130m以上的为潜水,地下水埋深变化较大,清水河河谷平原1020m,向两侧近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逐渐递增为2040m,局部大于60m。潜水水质矿化度36g/l。80130m以下,150180m以上为第一承压水,富水性受清水河古河道控制,矿化度13g/l;150180米以下为第二承压水,水质差矿化度大于3g/l。该区洪积层发育,构成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地下水主要为单一的潜水,往

6、东至河床地带过渡为潜水承压水,处在淡水与苦咸水的过度地带。地下水属径流、入渗径流、开采回归型;补给以山前侧向径流和上游侧向径流为主,降雨入渗次之,有少量井灌回归入渗量,排泄为径流、机井开采。地面坡度:黑城一带由5渐变至13,靠近清水河较平缓;黄铎堡一带。井灌区东南部有中河自西南向东北流入清水河,北边有苋麻河自西向东北流入清水河,在其上游约5km处建有苋麻河水库。在黑城井灌区一带河床切割深度1020m之间。从地下水监测资料看,新区北部的小河监测井处于井灌区边缘,附近500米范围内就有农用机井,在每年的农作物生长期受抽水影海原县三河镇XX年XX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序言XX年XX年,我镇将处于机遇前所

7、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的关键时期。做好XX年XX年规划将是我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区、市、县重大决策及发展要求的三年。科学制定并实施好XX年XX年规划,对实现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回顾“十一五”以来,三河镇党委、镇府紧紧围绕“增服务职能,抓新区机遇,促工业经济,强主导产业,建和谐三河”的工作方针和“主攻草畜、葵花两大产业,扩大枸杞、蔬菜两大种植基地,狠抓劳务、非公有制经济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紧盯各项目标任务,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和社会

8、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镇域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加强XX年全镇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542万元,年均增长%,其中第一产业11942万元,占总体的%,第二产业9950万元,占总体的39%,第三产业3420万元,占总体的%,其它收入230万元,占总体的%,农民人均纯收入3688元,较XX年净增长1498元,年均增长%。农业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农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形成了以葵花、枸杞、蔬菜、玉米为主的主导产业,到XX年全镇葵花种植面积达万亩,枸杞留床面积万亩,蔬菜万亩,种植玉米万亩

9、。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累计建设移动拱棚面积3130亩,日光温室352亩,为推动我镇农业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草畜产业收益明显。“十一五”以来,累计种植紫花苜蓿万亩,年均复种禾草万亩。XX年末全镇羊只存栏万只,生猪存栏万头,牛存栏万头,家禽存栏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360万元。同时,引导广大养殖户积极改良品种,强化免疫,确保了我镇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一五”以来,全镇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亩,新区道路及机关单位绿化28万株,福银高速、银平公路两侧绿化2300亩,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劳务经济得到全面提升。“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通过建劳务信息中心、搭建信

10、息平台,服务务工群众,加强对劳务技能的培训。累计完成中长期技能培训620名。在外从事建筑、公路工程的务工队达到25家,年均输出富余劳动力8236人次,创收4063万元,全镇年人均劳务收入达99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新建内青化公司、石嘴山、庆阳公路工程等劳务基地5处,建立劳务输出示范村2个,参训人员达2844人,使劳务输出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XX年全镇农业机械总台数达4303辆,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5辆,手扶拖拉机1434辆,四轮拖拉机925辆,三轮农用车796辆,播种机、旋耕机等其它农用机械2113件。新增灌溉机井8眼,使全镇机井总数达到262眼,农民劳动强度不断降低

11、,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在农副产品销售领域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农民经纪人和营销队伍,其中葵花购销大户27户,枸杞购销大户25户,为我镇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抓住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整修村级砂砾路面165公里,修建漫水桥6座,村级主干道铺柏油路面21公里,绿化村组道路51公里,客货车辆达到500辆。实现了银武高速公路在我镇境内如期完工和通车。农田水利建设扎实开展。“十一五”以来,新打水窖615眼,维修1421眼,建集雨场620处;灌溉机井增加到262眼,农机总动力达到6万千瓦。

12、实施扬黄扩灌渠系配套75公里,新增水浇地3万亩。实施危房改造2291户。办公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镇政府办公楼投入使用,院内硬化绿化,镇文化站各种设施购置齐全,为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新建镇卫生院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13所,新建苋麻、辽坡、六窑、黑城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非公有制经济提质扩量。“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以全民创业工作为契机,通过落实优惠政策,使全镇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现有个体私营经济631个,从业人员达2450人,经济总收入达亿元,新增工业企业26家,为我镇经济的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支撑作用更加显现。非公有制经济总收入由XX年的14163万元增

13、长到现在的25542万元,非公有制数量达到268个,其中各类企业达76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服务功能显著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水平、上台阶。“十一五”以来,累计完成结扎780例,上环1667例,实施“少生快富”264例,纯女户123例。创建合格村6个,村民自治村2个,创建“一无”达标村13个,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明显。“十一五”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弱势群体和困难户的生产生活问题,全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98户2303人。建成了苋麻、黑城、坪路三个安置点,安置农户1739户。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元。安全生产监管更加有力。认真贯彻“安全生产,预防第一”的方针,积极开

14、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不定期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资存储、农用车载客等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加强监管,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强化措施、加强管理,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使小学入学率达到%,初中入学率达到%。中学辍学率%,小学辍学率%,15周岁完成率达到%,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文化体育事业丰富多彩。举办农民篮球运动会15次、秦腔自乐班演唱398场次,放映电影650场次,成立了镇民族乐队和现代乐队。筹措资金5000元为黑城村民族乐队添置了乐器,镇文化活动中心设立了阅览室、活动室、陈列室,丰富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卫生服务网络初具规模。新建卫生

15、院已投入使用,建设村级卫生室15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千家万户,年均参合率达97%,有效地解决了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宣传工作有声有色。“十一五“以来,制作专题片5部,各种宣传横幅350余条,刷写固定标语500条,制作宣传展板120块,黑板报610期,掠影栏46期,对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十一五“以来,全镇解决2300口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了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第一章总则第1条镇域第2条第3条第4条三营镇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北部边缘,距固原市38公里,北临海原县三河镇,东依寨科乡,西北与海原县九彩乡和李俊乡相接,西邻西吉县沙沟乡,南接头营镇。镇域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万人。镇区三营镇区范围为:东至清水河,西到中宝铁路,南至铁路桥,北到须弥山路口,南北长3700米,东西宽1300米,总面积约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万人,人均建设用地225平方米。规划指导思想贯彻“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战略,从全局出发,确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全面推动三营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促进小康社会的建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坚持“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努力提高区域整体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