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及反思2[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162131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及反思2[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及反思2[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及反思2[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及反思2[名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及反思2[名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及反思2[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及反思2[名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及反思2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3、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教学过程:一、 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来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篇课文。咱们已经上了一节课了,谁来说说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复习词语,开火车读词语。3、“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第一次劳动是做什么 ?(挑煤)二、列提纲,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课文第二部分详写“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请同学们浏览这一部分,然后画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半夜天亮后午后太阳落山) 2、按词语简要复述第一次

2、挑煤的经过。 a、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b、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c、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栽倒在半山腰,煤洒了一地; d、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从这几个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时间)看着这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你从中想到了什么?(为了谋生,天不亮就动身,直到太阳落山了才挑着空筐回家。) 作者当年只有十二岁,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他的这种生活体验吗?(板:历尽艰辛)三、细读课文,加深认识。1、在旧社会,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就要过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背负起生活的重负,开始了艰难的求生生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认

3、为最能体现当时挑煤艰难的句子,把它画下来,多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感受记下来。(作批注)2、交流句子。出示句子:(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这是个什么句子?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什么?作者用打比方写出了“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的难过程度。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感情朗读。(2)“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这里两个“像狗一样”突出了什么?突出了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艰苦,干活太累,生命没有保障,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看待。更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4、。感情朗读从作者“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随机再练习朗读)(3)“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这里用“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来比喻什么?“我”突然被重重地摔在地上的感觉。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没有人情味,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穷人当人看待。感情朗读(4)“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从作者这个打比方的方法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

5、劳动的艰难。感情朗读(5)“红肿的肩头跟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这里用“跟水烫过一样”比喻什么?来比喻肩头被重担压得又红又肿、皮也破了那种难忍的疼痛的程度。进一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感情朗读。3、多么无力,多么无奈,多么无助的吴运铎,一鼓足气,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肩肿皮破而又远远地落在后头的吴运铎只得加快脚步赶路,那他有没有把煤挑到车站呢?为什么?请读后面四节,也可以选你特别感动的一节读。(学生自读,读后让学生有选择地读)4、从半夜动身到这时候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挑回来的是什么?(饥饿和疲劳、遍体鳞伤。)5、除此以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东西挑回

6、来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母子的对话。(齐读)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且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哭了,而吴运铎没哭,只是轻轻地告诉母亲: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你再想一想,挑回家的仅仅是饥饿与劳累吗?(板:意志坚强)6、这里作者没有详写“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但从“扁担一压到肩膀上,头上就直冒冷汗”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挑煤一开始就已经-吃不消了。(1)“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齐读)“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这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

7、,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2)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最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最能够反映出作者挑煤的艰难、意志的坚强和旧社会的黑暗。写作者家里穷、矿工工作条件差及第二次挑煤较简略,因为这些是次要材料。四、总结全文,拓展文本1、这就是受尽欺侮而饱尝人间冷暖的吴运铎;这就是挑不动煤而将煤撒在半山腰的吴运铎;这就是肩肿皮破挑着空筐回家的吴运铎。从此他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同学们,生长在幸福时代的你们,对劳动有何理解?2、作者童年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8、让我们知道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也让我们深深地领悟到了作者那种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五、课后作业、请看插图,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伤痕累累的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写下来,要反映出我坚强个性背后挑煤生活的艰难。六、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献给党。大家知道吗,那个个性坚强的少年名叫吴运铎。正是从小经受过这么多的磨难,锻炼出了他顽强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战争爆发时,英勇地参加了;解放战争时期又参与制造武器,表现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有时间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劳动的开端就节选自这本书。这本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9、。七、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历尽艰辛 第一次挑煤 意志坚强劳动的开端的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吴运铎,他早年参加革命,在战争年代多次因试制武器而受伤,但他身残志坚,仍然坚持工作。本文讲述了他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谋生道路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在描写“我”第一次挑煤的过程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本课重点内容是“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抓几个描写时间的词语外,特别抓住本课中的比喻句和写体会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比喻句的用法,进一步体会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体验,体会生活的艰难和旧社会人民命运的悲惨。难

10、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旧社会穷人生活的艰难。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第三学段“阅读”部分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教学设计:因为课文描述的时代背景与

11、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较远,很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较难感悟其中流露出的劳动的艰辛。针对这点,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就有意转变以往老师有声有色地讲,学生毫无感受地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预案时,重点放在抓住课文一个突破点,并运用大量课外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教学流程:课前准备,查找资料检查预习,了解自学情况初读感知,理请条理深入体会,读中感悟。教后反思: 一课前准备,为教学活动作铺垫。课文描述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很远,课前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难的小故事,以及有关作者的资料。这样可

12、以帮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中心。因此,在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根据自己的需要查找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难的小故事,以及有关作者的资料。二.整体把握,理清条理。整体把握主要相对于琐碎的分析而言的。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我力求以精问代替多问,以学生的自主实践代替烦琐的讲解,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接着,再让学生思考:作者在描述“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然后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这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进而提高学生

13、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三. 以读代讲,抓文眼,悟中心,个性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我” 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的段落时,我采取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通过默读、自读、品读多种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感悟文章的中心。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生体会到“我”第一次挑煤的艰辛时,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能体现“我”第一次挑煤的艰辛的语句,然后让学生找出课文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谈体会。同一个句子,学生的感受也不同。学生在自己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思维,交流了自己的理解和体

14、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与文本和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在教学劳动的开端中,抓住学生第一课时中质疑的“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怎样?”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学生在自己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交流了自己所感受到的作者第一次劳动的感觉,当问及作者对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时,学生都找到了“艰难”这个词。“艰难”是这篇课文的“文眼”,课文的整体内容,包括具体涉及到的体现的词句也比较多,而这些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悟到课文的中心。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是在学生找到文眼的基础上,以文眼为切入点,以“文中哪些具体的词句让你感受到那份艰难的?”为引领,进入课文的中心内容,反复揣摩,朗读,感悟中心,也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