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与点评【2课时】[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160980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与点评【2课时】[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与点评【2课时】[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与点评【2课时】[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与点评【2课时】[名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与点评【2课时】[名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与点评【2课时】[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与点评【2课时】[名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毽子里的铜钱教学设计与点评【2课时】一、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准备 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

2、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 1.自读课文,多种方式解决生字,读准字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2.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采用的倒叙的谋篇布局的方法。 小组内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相互交流感受。(三)思考:课文中“二婶”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指导书写 1.

3、小组内分析字形,书写。 2.着重指导“毽健”,“薯署”、“佝偻”等的写法。(五)总结评价 第 二 课 时(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认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体会老人的纯朴、善良 1.师:文中的老人,令作者至今难以忘怀,时时感到温暖在心中。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仔细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你从中体会到老人的生活状况可能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老人外貌、神态的词句“黑漆漆的手”、“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微微驼

4、着的背脊”等词句,体会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 4.引导学生通过相关词句理解老人的慈祥、善良。 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他“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 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 从以上语句中体会老人虽然做生意很辛苦,栉风沐雨,但是却很慈祥,很善良,有着纯朴、美好的心灵。 5.指导朗读。指名读,相互评议。理解毽子里的铜钱对于“我”和老人的珍贵 1.这样一个善良、纯朴,饱经风霜的老人,送给“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两块香喷喷的烤山薯,这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5、而“我”又将自己毽子里的两枚铜钱拆出来送他,你觉得这两枚铜钱对于两个人来讲,又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词句,结合“我”的心理活动,体会一下。 抓住以下语句理解 “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我心里说不出地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 “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 “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2.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我”和老人来讲,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 3.全班交流汇报。 4.指导朗读。小组内相互评议。 指导朗读 1.带着自己的体会,自己试着练

6、习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有感情。 (三)品味赏读,积累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3.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读或者背诵,体会感情。 (四)拓展延伸 1.师:文中老人的两块烤山薯,使我温暖至今。我不仅得到了两块烤山薯,而且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关爱。确实,金钱有时能买到一些具体的物品,却买不到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钱能买到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请你想一想,钱还能买到什么却买不到什么?小组内交流,互

7、相启发。然后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六、评析 1.本课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在课前及上课的开始,从学生的亲身调查实践出发,谈自己的感受,为阅读奠定情感基础。虽然课文中讲的事情距今比较久远,但小贩们的起早贪黑、栉风沐雨的生活会有些相似。另外,每个小贩的品行会有不同,或贪图小利,或善良纯朴,能与文中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或相互映衬。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能迅速与课文中的人物拉近距离,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激发情感参与,对于课文的理解,人物情感的把握,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2.本课教学设计将“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读中悟,读出意味与感受。遵循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让学生更多地拥有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权利和机会。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4.教给阅读方法,重视语言积累。在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划相关词句,细读课文,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味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划、思、议的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内涵,力求学生的感情与作者之情、作品之情产生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