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三则】[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160930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三则】[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三则】[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三则】[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三则】[名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三则】[名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三则】[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三则】[名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三则】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之一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诗歌这种体裁的课文容易接受。读通顺,掌握生字词速度较快。但是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则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以读代讲”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多种朗读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教学设想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

2、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CAI:雪绒花的音乐,雪花纷纷扬扬飘洒树林。 五、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吗?(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人们喜爱雪,赞美雪,但每一个人对雪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二)读中领悟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CAI 课文朗读) 1.你听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诗人在下雪的早

3、晨想起了一个小孩;下雪的早晨,整个世界很安静) 2.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默读课文一至两遍,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交流,课文该怎样朗读。 3.教师:谁来说一说,第一节该怎样读,为什么?学生交流,汇报。(第一小节,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语速较慢。因为诗人写道:“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学生根据理解,朗读第一节。 4.教师:第二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可以自己揣摩,也可以与前后伙伴交流,讨论。 汇报。(作者想起另一个小孩;作者想到了夏天的树林;作者还记得这个小孩手上提的东西) 教师:这一小节该怎样朗读?(轻快、活泼一点)为什么?(夏天的树林是充满生机的,太阳出来了,多么温暖,所以应该欢快

4、一点;这个小孩有一双发亮的眼睛,他应该很活泼,所以读来应轻快点) 指名朗读,学生互相评价。5.教师:请同学们找到小伙伴来共同朗读最后一节。 学生可以下座位寻找朗读伙伴。上台表演朗读。 教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朗读呢?(因为书上写了“很轻很轻的歌声”,作者正在想着这个小孩,语速要放慢;这一节是写的“下雪的早晨”,所以要轻柔一点)齐读最后一节。 6.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学习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CAI音乐作为背景) (三)品味感悟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在下雪的早晨,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小孩呢?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A

5、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站在飘着雪花的树林,就让我们慢慢地,静静地读,体会诗歌描写的情景。 (五)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 作业设计: 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七、教学反思 诗歌一向就受我班上学生的欢迎,生字词不多,学习起来感觉没有多大的压力。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之二一、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站在作者角度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

6、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雪下了一夜,早上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配乐),初步感受课文。 要求:认真听,诗歌讲了什么内容?(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眼中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师: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

7、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地读一读。 (让学生在平和的心境中体会冬日清晨雪景的宁静以及美丽。) 3.师: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学生进行交流。) 4.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教师要注意学生评价方法的指导。) 5.师:就在这个美丽、宁静的冬日清晨,就在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作者的思绪却飘到很远很远的一个夏天里。 6.教师范读2、3节,学生闭上眼睛听这部分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像。(让学生在闭眼想像中身临其境。) 7.师:听了这部分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2、3节中小男孩所玩的游戏。) 8.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会对这部分印象深刻呢? (引导学生结

8、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9.教师播放课件(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在静静的画面中想像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10.交流学生想像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鼓励学生尽情地说,指导口头表达。) 11.指导朗读。 师:夏天有那么多游戏可以让我们参与到其中去,夏天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快乐的乐园,你该怎样读2、3小节呢?在小组中试读一下。 12.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生互评,评出全班读得最好的和进步最大的同学。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以抑扬顿挫表现情感。) 13.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第一种可能:诗人想到

9、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表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第二种可能:诗人想起了童年的玩伴,表明了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思念之情。第三种) 1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 15.进行习作指导。 同学们以后在书写习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置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 16.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提醒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表达。) 17.进行背诵比赛。 (1)交流:你觉得怎样记忆才能很

10、快地将这首诗歌记住? (抓住一定的顺序。) (2)和小组同学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背诵一下,比比看,谁最快最准确地背过。 (3)同学推荐同学在班级中进行有感情地背诵(配乐)。 18.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如果有问题,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19.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如:我学到了在写儿歌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会生动) (三)作业超市(任选一项) 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1.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2.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

11、生的故事。 3.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地写下你的想法。 (四)板书设计 下雪 安静、洁白 下雪的早晨 喜悦和期盼 夏天的树林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之三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诗歌意境。2、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3、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人情感。2、展开想像,领悟诗所描写的情境。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雪景图,课前谈话:你见到雪吗?2、学生闭眼感受,教师描绘情景: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下着,一刻不停。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12、3、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4、导入:看看作者在这个下雪茄的早晨想起了什么情景。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1、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监察院词,试着联系业务上下文理解。2、全班交流:字词质疑,共同讨论解疑。3、全班交流:对哪些诗句无法理解。三、以读代讲,学习第一部分1、轻声试读第一部分,试着读出感情2、指名汇报朗读,并说说你是怎么朗读的,说出自己的朗读体会。3、指名读第一节指读评议再指读再评议4、指导齐读5、引导讨论:通过朗读,这个下雪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洁白、静)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银装素裹的世界)6、指导背诵,当堂背诵。四、课堂延伸1、仿第一节写写“雨下着,下着”,描述雨景图。2、

13、课堂交流,笔下的十景。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把你写的雨景诗朗读给家人听。第二课时一、引读第一节,复习导入1、师导生读,这是一个下雪的早晨,雪下着,下着2、过渡:在这个宁静的下雪早晨,作者浮想联翩,翻开课本,学习下文。二、以读促思,学习第2、3节1、自由朗读第二节2、课堂讨论:作者从飘飞的雪花想到了什么?3、引导齐读,描写小孩的句子:“一个小孩,赤着脚”4、师引导,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当初这个男孩此时此刻会在哪呢?5、全班展开想像,描绘此刻男孩的情景。6、齐读第三节。三、品读诗歌,升华情感1、讨论:你从诗歌中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世界?2、师小结:诗人在下雪天想到了夏天树林里小孩子天真活泼玩耍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小孩的关爱和期盼之婧。3、闭眼听录音范读此诗,想像诗境。4、音乐声中原有关雪景的侍作朗读。四、作业:1、背诵整首诗歌。2、预习下一课。板书:下着下着雪花飘飞:盖满了盖满了多么多么想起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子(脚、脸、嘴、手、头、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