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15956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名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名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名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片树叶教学设计与点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读1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通过描写小兔子、小猴、小熊都喜爱小黄牛栽下的小椿树,但小椿树还是被他们摘得“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告诉孩子们应该严于律己,认识和行动要统一,也说明“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有些道理他们不是不懂得,但有时却原谅自己的不良行为,甚至找借口,为自己的不良行为开脱。也就是说有时不能自律。“知行要统一”的道理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小动物的故事也适

2、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多媒体出示一片翠绿的树叶)师:谁能用一句话生动地描述它?生:树叶是春姑娘寄来的信,它告诉我们春天来了。生:春天的手多神奇呀,它把树叶都染成了绿色。生:看到这片树叶,我想起了一首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师:这么美丽的一片树叶,对小树有什么作用呢?生:树叶能进行光合作用,给树木制造养分。3师:正是这一片片翠绿的树叶,组成了一株株茂密的大树。(多媒体出示一片片翠绿的树叶,一株株茂密的大树)看来,我们还不能小瞧这一片树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板书:一片树叶)二、学生字。1师:在学课文之前,我先要检验

3、大家生字掌握得怎么样?(生开火车读生字)2师:小火车顺利到达终点站,看来,大家掌握得还不错,那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生:我是用查字典的方法学习了“哟”。生:我是用查字典的方法记住了“漂”;漂亮、漂浮。生:“赏”字,上面是和尚的尚,下面是宝贝的贝,我想到了西游记里那个和尚正在欣赏唐僧的宝贝袈裟。生:我记滋味的“味”有个好办法。我们学校有幅大标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从中认识了“未”,左边再加上“口”,就是滋味的“味”。生:“伙”是一个形声字,读半边就认准了。生:“呆”字,我觉得一个人像木头人一样,张着个大嘴,这就是呆头呆脑的“呆”。3师:我国汉字

4、成千上万,识字方法也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动脑,一定会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4师:最后我们一起把生字齐读两遍。三、初读课文。1师: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朗读,小声品读,同桌对读,小组轮流读等形式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不添字,不去字,不错字。读完以后,请小组长推荐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2师: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把课文读通顺了。注意:同学读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看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需要我们帮助。(指名读课文,生评)四、再读课文。1师:课文读通顺了,下面我们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你从课

5、文中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出来?你认为这些词句应该怎么读?)2师: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课文里有7位朋友。(师板书: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小山羊、小猪、小椿树)生:我喜欢画画,所以我特别喜欢课本的插图。师:你能给大家说说图意吗?(多媒体出示第一幅图)生:第一幅图是说:小黄牛栽了一棵小椿树,还在旁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爱护小树。小兔子、小猴来了,他们都摘了一片树叶。(多媒体出示第二幅图)生:第二幅图意思是:小熊、小山羊、小猪都来了,他们也摘下了一片叶子,小黄牛来浇水时,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小黄牛目瞪口呆。师: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小黄牛很爱护

6、小树。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从小黄牛植树、立牌等看出来。师:从你的语气中,老师感到你还挺为小黄牛感到骄傲呢!请你读读这段课文,好吗?(生读课文)师:“欢快”应怎么读?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有欢快的感觉?生:得了100分时。生:受到老师表扬、嘉奖时。师:那么你能造个句吗?生:元旦联欢会上,我们欢快地跳舞。生:妈妈带我去北京旅游,我欢快地踏上火车。生: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师:此时,小椿树就和你们一样(多媒体出示:春雨淅沥,小椿树欢快跳舞的景象),看啊,一场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太阳暖暖地照着,热气从土地里冒出来,仿佛整个大地,开始了呼吸。小黄牛栽下了小椿树,小椿树多高兴呀!在春风中,她舒展

7、着腰肢,长出了一片嫩绿的叶子,你喜欢它吗?来,带着这种感情读读。(生有感情地读课文)3师: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小兔特别喜欢小椿树。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从小兔子对小树发出的赞叹。师:假如你是小兔,你会怎么读呢?(生读)师:嗯,你的朗读,让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我心中暗暗赞叹:读得多好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生读)4师: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小兔子非常爱护小树!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从“小心地”知道。师:你能读读吗?(生读) 师:你们读书读得越来越好了,有什么窍门吗?生:我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去读。 生:我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故事

8、中的画面。生:书读得多了,意思自然就明白了。师: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试着把下面几段读读好吗?生:我来读读小猴的话。师:读得真好,为了鼓励大家的精彩表现,老师决定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喜报,夹在你的成长记录袋里。(学生欢呼) 师:瞧,大家高兴得欢呼起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小猴的话。生:我喜欢憨憨的小熊,我来读读小熊的话。生:我觉得“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应该这样读,才能读出小熊反复看、反复闻的样子。生:当小黄牛来浇水时,他心爱的小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应用伤心、难过的语气。(生读)生:我觉得应用惊奇的语气读。(生读)师:书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你们读书,就是要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五、自读质疑。1师:同学

9、们的书读得这么好,都能当小老师了。现在你们就来当小老师,你可以考考其他同学,也可以考考其他小组,还可以考考老师。下面,我们再次默读课文,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且用笔画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地方。(生默读课文)2师:下面小组讨论,请小组长负责筛选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生汇报):小组(问老师):我来考考你,当小兔、小猴、小熊来过之后,还有哪些动物来过?师:这个问题简单,课本上不是告诉我们了吗?还有小山羊和小猪呀!生:不全对,请您仔细阅读课文,小山羊、小猪之后还有一个省略号呢!生:对,这说明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来过,比如说:小猫、小狗等。师:你们可真会读书,我要向你们学习。小组:请问

10、同学们,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小椿树会怎么想?生答:没有了树叶,我怎么让学步的小宝宝在我的树下和蝴蝶捉迷藏。没有了树叶,我怎么让白发的老奶奶在树下聊家常。没有了树叶,我怎么让下棋的老爷爷在树下悠闲度时光。小组:为什么小黄牛立了“请爱护树木”的牌子,他们还要摘树叶?生答:他们只管自己摘,没把这块牌子当回事。他们已养成了随便摘树叶的不良习惯。他们喜欢树叶,想摘了去留个纪念。他们虽然知道要爱护树木,但认为自己只摘一片树叶,没关系的,没想到后果。师小结:我们不仅要懂得道理,还要严格要求自己,落实在行动中,其实古人很早很早就告诫我们(课件出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就是说,不要因为好

11、事太小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让我们把这句话牢记在心,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爱护每一片绿叶,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到那时,我们的小椿树一定会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师勾画出一棵大树)六、品读课文。大家能提出这样那样这么多问题,老师心里可真高兴,老师建议你们再次品读课文,在读的时候,如果能加上表情和动作,那就更好了。(生配乐自由读课文)七、作业。师:你们读书是那么有感情,你们的表演是那么投入,可以做小演员了。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下,把课文排演成课本剧,争取在我们的校园艺术节上一展风采!总评:周老师这堂课是成功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突出 “扎实”。教师毫不

12、放松地进行语言训练。如读课文这一环节,初读课文时,她明确对学生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要求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读;细读课文时,她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读出了课文的情味和主旨,读出了对人物精神风貌的感受;在学生充分交流感悟与体会之后,她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读出抑扬顿挫,读出神情语调。这种扎扎实实的阅读教学,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几个来回,步步提高感悟、体验的要求和质量,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二、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注重体验。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认识水平、情感体验还处于较粗糙、零碎的时期。周老师基

13、于儿童已有的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沟通情境,让学生来理解、提炼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与语文学习相融相通的最短路途。教学过程被还原为生活过程,教学情景被还原为生活情景,教学活动被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学生在亲切、亲近的沟通环境中,不但获得了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陶冶。三、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落实自主。首先,每次活动,周老师基本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没有出现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的现象。如“自读质疑”后,教师设置了“角色互换”一个环节,让学生当小老师,考考自己最佩服的同学、考考其他小组、也可以考考老师。这种新颖、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他们再次

14、读课文时,一个个非常专注;小组讨论时,为了筛选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小组成员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应考答题时,学生更是绞尽脑汁,积极应对。学生在这种深入的阅读、思想的碰撞中,对课文的体验更深了一层。同时,质疑问难的习惯、探根求源的意识、辨别正误的能力也在这种探究中不断生成。其次,学生动起来的时间非常充分。语文课堂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而读是达到这个目的的“直通车”。为此,周老师不惜花费时间。读通课文用五分钟,理解课文、自学质疑也都安排了将近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出感情,又安排三分钟的时间,课堂上,老师基本上没有提出多少问题,而所解决的问题基本上都来源于学生,解决于学生。学生发言

15、很踊跃,不管是质疑,还是回答问题的思路都很广。课堂上没有出现思维“真空”(即学生不思维)和课堂“盲点”(即学生无事可做)。再次,这种动起来的层次也较深,它是一种思维的动,一种心灵火花的动。周老师虽然没有提太多的问题,没有对课文进行剖析、解释,但关键处她的一两句点拨,却深深地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促进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发。四、以学定教,课堂体现生成。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周老师在教学中,就很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适时调控,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如:检查初读课文的教学中,她悄悄告诉小组长,留意小组内读得不好的同学,待老师请各组读得最好的同学汇报时,推荐他朗读。孩子们是带着激励的动力、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