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数一数》教学设计【二则】[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158888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数一数》教学设计【二则】[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数一数》教学设计【二则】[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数一数》教学设计【二则】[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数一数》教学设计【二则】[名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数一数》教学设计【二则】[名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数一数》教学设计【二则】[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 数一数》教学设计【二则】[名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数一数教学设计【二则】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了解单位间的关系,并会数出物体的个数。2、数学思考方面: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能数出或估算出生活中的大数。3、解决问题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生活中大数的例子。4、情感与态度方面: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了解单位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计算机一台、教学软件。学

2、生:计算机若干台。教学过程:一、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展示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大数。1、教师谈话,引入主题。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分别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到了很多生活中的大数,谁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搜集的信息?”2、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大数,教师结合内容进行人文、环保、爱国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学生收集的作品,便于学生集中交流,更具形象直观性,吸引学生注意力。】3、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信息。师: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大数,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忍不住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4、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师:看到这些

3、大数你有什么体会呢?5、小结:我们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询问家长,可以了解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也有关于大数的一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生活中的大数”有关的数学知识。二、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建立计数单位“千”“万”的概念。1、课件显示大立方体。师:请你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师:要知道究竟有多少个,我们需要数一数,请4人小组商量一下可以怎么数?学生上机操作。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电脑演示,由一组十,由10组百,由百组千。、 一个、一个地数出一排,10个一是一十;、 一十、一十地数出一百,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3、软件拖出

4、10个一千的大立方体,学生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师:现在小正方体更多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数一数吗?4、出示数位表,学生说说数位表的位置和顺序,个别学生拖动“个”、“十”、“百”、“千”、“万”填进相应的位置里,理解数位顺序。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千”、“万”,还有我们以前学习的单位“个”、“十”,它们各有自己的数位顺序,请同桌两人先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课件演示(强调数位顺序表应从右边起)。数 位 顺 序 表( )位( )位( )位( ) 位个 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千”“万”的概念,并了解他们之间的进制关系。

5、】三、 解决实际问题。1、估一估:、一本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我校大约有学生一千人,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人?2、看图说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课本第29页,学生看图在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这个数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然后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给出一个数,如“248”,个别学生上机操作,拖出相应的数量的小正方体,进一步练习大数的组成。4、小组轮流活动(上机操作):其中一人说数,其余同学托出相应数量的小正方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电脑操作的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交流

6、、感悟,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四、师生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的大数,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呢?教学设计之二【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教学目标】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和体验计数单位“千”产生的意义与价值,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之间的10进关系,建立一千的直观表象。2. 经历从工具计数到符号计数的发展过程,体会位值制与十进制计数法的优越性。3. 结合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之间的10进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位值制。【教学资源】每个小组一盒豆子、一个空盆、6

7、个小纸杯、1000人的照片、幻灯片。【教学流程】一、数豆子,体会计数单位的价值1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提出任务:(每个小组有一盒豆子)小组同学合作,想办法得到1000粒豆子。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能够找到最快的办法,最先完成任务。小组先商量办法,有了办法以后再开始行动。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3汇报评议,寻找佳法。教师调查:每个小组汇报是怎么做的?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A每个人都一个一个地数,将每个人数的结果记在本子上或心里,再加起来,一直到1000粒为止;B每人抓一把豆子,数完之后放在空盆里,再用计数器记下来,再继续数;C把小纸杯装满豆子,然后再数,一杯一杯地数;引导评议:教师引导:怎

8、样数更快一些?(可以100粒、100粒地数。)集体尝试:每个小组同学快速数出100粒,放到讲台上后,教师引导学生一百、一百地数: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是1个千。反思延伸:提问:一百、一百地数,能很快得到1000粒豆子,那么想得到比1000还多的豆子,怎么办呢?(可以一千、一千地数。)二、运用多种手段,理解位值制与十进制计数法的优越性1数形结合,理解计数单位的10进关系电脑演示:一个一个地数,1、2、3、4、5、6、7、8、9、10, 10个一是1个十;一十一十地数,10、20、30、40、50、60、70、80、90、100, 10个十是1个百,;一百一百地数,100、200、300、

9、400、500、600、700、800、900、1000,10个百就是1个千。(教师同时贴图并板书: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个百;10个百是1个千 )教师提升: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就可以用“千”作单位。“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较大的计数单位。2发展数感,丰富对1000的直观表象。3工具计数,经历位值制的演变过程“羊变石子”,建立计数单位表象。边交流边演示:古人在放羊的时候需要用石子来代替羊的只数,1只羊怎么办呢?古人就用1个小石子代表一只羊(屏幕出现1只羊和1个石子的画面);10只羊呢?古人很聪明,不用10个小石子,用一个大一点儿的石子(出示羊图)代替

10、10只羊;那么100只羊、1000只羊呢?就用更大的石子代替100只羊(出示图),用更大、更大的石子代替1000只羊。给石子起名字:石子成了古人的计数工具,给这些石子起个名字,一、十、百、千就是计数单位。(教师板书:一、十、百、千)石子变珠子,建立位值概念。提出问题:给大小不同的石子起了名字,可有的石子还是很大,如果有更大的数,石子就会越来越大,计数也不方便,怎么办呢?想用大小一样的石子表示不同的数?向学生介绍:为了计数方便,我们用位置的不同来区分,就有了位置计数。把大小相同的石子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表示一个;第二位是十位,一个表示十个;第三位是百位,一个表示一百;第四位是

11、千位,一个表示一千。(屏幕演示)这样就有了计数器和数位。三、应用计数器,建构“十进制”计数法1工具计数,深化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用计数器表示109个、110个和111个小正方体。问题: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又是怎么表示的?(学生演示给大家看)怎样用1个珠子表示100个正方体呢?(帮助学生理解并说明个位上满10,向前一位进1。)用计数器表示333个小正方体。思考问题:怎样用“3”分别表示300、30和3呢?在计数器上分别拨了三个“3”,都是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用计数器表示999个、1000个小正方体。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看出是999的?如果再多1个,该怎么办呢?(到前面拨一拨。)2符号计数,形成对计数法的认知飞跃布置任务:3只贪玩的小狗在打靶,请你当裁判用计数器帮小狗记一下打靶的成绩。宣布游戏规则:请三名同学分别替小黄、小白、小灰操作鼠标。每只“小狗”用鼠标点七下。如果打中最里圈,是1000分,记1个千;打中从里向外数的第二圈是100分,记1个百;打中第三圈是10分,记1个十;打中最外圈记1个一。每打一次就拨一次珠子,七次之后看总分,并试着把这个分数写在练习本上。教师演示一次,学生再开始游戏。追问:说一说每只小狗分别得了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深化:如果用数字符号记录小灰狗的成绩(如241),与计数器这个工具计数相比较,你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