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预防犯罪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131356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预防犯罪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预防犯罪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预防犯罪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预防犯罪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预防犯罪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预防犯罪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预防犯罪教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犯罪 一、学习目标1.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涵义和刑罚的种类。2.了解犯罪的危害。3.掌握加强自我防范的要求。二、评价任务1.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2.如何预防犯罪。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防微杜渐的故事: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

2、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出自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则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成语解释: 防微杜渐是指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 预防犯罪(二)自主预习 1.填空(1)刑法是惩治_、保护_和_的有力_。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_。(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 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 的行为。(3)犯罪的三个基

3、本特征:严重_、刑事违法性和应受 _。(4)犯罪的法律后果是_。刑罚又称为_、_,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_的_法律制裁方法,以_或_犯罪人_为主要内容。(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_和_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_、有期徒刑、_和_。附加刑包括:罚金、_、没收财产、_。(6)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_。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_美好生活,认清犯罪_,远离_。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_。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_,依法_,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_做起,避免沾染_,自觉_,防患于未然。2.刑法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3.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4.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5.刑罚

4、的含义及种类。6.预防犯罪,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三)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 了解罪与罚探究一:P52运用你的经验(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2)上述图片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3)上述图片属于非法拘禁罪探究二:P53探究与分享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1)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提示:(1)第一,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第二,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触犯的是刑法以外

5、的法律规范,犯罪触犯了刑法。第三,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犯罪要受刑罚处罚。(2)闯红绿灯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但因为闯红灯引发特大交通事故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探究三:P52拓展延伸王某在向杜某索要手机打电话遭到拒绝后,对杜某实施殴打致其轻微伤,并乘机开走其出租车。讨论:王某有哪些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提示:殴打出租车司机杜某致轻微伤,劫走杜某的出租车行为构成违法。构成犯罪。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我国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

6、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知识模块二:加强自我防范探究一: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老师、父母。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的处分。他非担没有接受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在社会上偷窃财产、参与赌博,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跟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内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分析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的?分析: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

7、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提示:陈某因为交友不慎,结交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沾染了不良习气;由于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又没有及时改正,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经历告诉我们:(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探究二: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纪 违法 犯罪打架(不良行为) 当达到聚众斗殴,多次参与, 聚众斗殴、杀人罪(犯罪)致人重伤或死亡等严重情节时偷窃(不良行为) 达到偷窃数额较大或特别巨大 盗窃罪(犯罪) 多次偷窃,盗窃金融机构,数额巨大或盗窃文物情节严重

8、的探究三: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危害行为表现对行为人的危害对他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打架斗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侵害他人生命健康影响家庭正常生活扰乱公共秩序夜不归宿可能受到他人侵害可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令父母担心易导致犯罪携带管制刀具可能被他人伤害毒害身心健康,诱导犯罪令父母担心败坏社会风气探究四: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提示:(1)个人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四、课堂小结: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

9、犯罪。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五、评价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B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C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 D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2.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这说明( C )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不良行

10、为是小节,无关紧要A. B. C. D.3.有期徒刑( B )是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是主刑的一种是附加刑的一种 是对犯罪分子实行的最严厉的制裁方法A. B C. D4.小郑到某市法院工作了,第一天接受了下列5个案件,哪一组属于涉嫌犯罪呢 ( D )周叔叔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将对方打成重伤。法院判决后仍不还债的人被称为“老赖”。法院将老赖的照片等个人信息及欠债数额,在街头大屏幕滚动播放,于是其中的一个老赖起诉,说侵犯他的隐私权。在某重点文物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并与管理员发生冲突。高三学生小王厌学,经常逃课上网吧,钱不够,就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王某是一家大型

11、国有企业的出纳,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近百万元。A B C D5.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表明( D )A.小偷小摸没有关系,不会构成犯罪 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C.“偷针”与“偷金”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差别 D.一般违法较容易发展到犯罪6.“法律如果不推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这句话表明( B )A.党员干部违法可以将功补过 B.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党员干部不可能违法犯罪 D.只有普通群众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7.一般违法行为包括( A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宪行为A. B. C. D.8.在生活中,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常受到各方面的侵害,当受到非法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B )以牙还牙进行报复 向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忍气吞声,忍一时风平浪静A. B. C. D.六、教学反思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