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2205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第二部分选修专题突破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XX山东潍坊一模)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这决定了改革的历程必定是曲折艰难,充满斗争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解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程志敏从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看雅典民主的诞生材料二(王安石

2、)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苏辙栾城三集(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上述改革措施的认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以此为事”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从改革的阶级基础与对民主政治影响谈认识。第(2)问,据材料二“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再联系王安石变法史实归纳措施;举措的影响从对国家、官僚地主等方面说明。答案(1)认识: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基础;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2)表现: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影响:在抑制兼并、保障

3、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激烈反对,导致变法失败。2(XX山东泰安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材料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1)材料一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改革

4、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是开放性的探究题,可先选择观点论述。可从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军事实力的衰弱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等角度思考论述;也可以从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等角度思考论述。答案(1)原因:注重改革策略(或运用迂回的策略排除改革阻力)。措施:如迁都洛阳。(2)观点一: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

5、北魏的军事力量;同时也造成了鲜卑族内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观点二: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的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3(XX湖北宜昌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循资格继承北魏停年格的思路,把官资、停替年限和选数结合起来考虑,所奉行的原则是“凡官罢满,以若干选而集,各有差等,卑官多选,高官少选,贤愚一贯,必合乎格者乃得铨授。自下升上,限年摄级,不得逾越”。从根本上讲,它带来的铨选规范,是以牺牲“选贤任能”原则为代价换取的。?两宋时期,

6、循资原则极大地膨胀起来,进而形成了无处不在而又具有赵宋特色的资格之法。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资格之法施行的背景。(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格之法对中国古代官僚选任的影响。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反映了重要官制及中央集权的特点,从该角度分析背景。第(2)问,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回答,紧扣材料信息作答。答案(1)背景:门阀士族制度的衰落;中央集权的加强;官僚队伍的扩大(冗官)。(言之有理即可)(2)影响:积极:资格之法体现了更为平等、开放的趋势;有利于建立平稳的选官秩序;促使官吏重视基层实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达官贵人子弟的过快升迁。消极:不

7、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容易造成官吏不求上进、墨守陈规的精神状态,助成保守政风。4(XX河北邯郸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体统既立,其次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有宣慰司,有廉访司。材料二中统元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二年,立劝农司。至元七年,立司农司,专掌农桑水利。农桑之术,以备旱为先。九年,命劝农官举察勤惰。于是高唐州官以勤升秩,河南陕县尹王仔以惰降职。自是每岁申明其制。材料三世祖中统二年,始命

8、置诸路学校官,凡诸生进修者,严加训诲,务使成材,以备选用。至元十九年夏四月,命云南诸路皆建学以祀先圣。自京学及州县学以及书院,凡生徒之肄业于是者,守令举荐之,台宪考核之,或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往往人才辈出矣。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元史(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元世祖继位后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世祖改革的积极影响。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政治上从中央与地方、经济上、文化上等方面归纳措施。第(2)问,从加强中央集权和推动民族融合两个方面分析元世祖改革的积极影响。答案(1)政治: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如答出具体措施: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管理行政和军事;设御史台监察地方

9、,在地方设立行省和宣慰司以有效管辖,亦可)经济:恢复发展农业,设立劝农机构管理农业,兴修水利,建立相应的官员考核制度。文化:重视教育,推崇儒学,实行汉化政策。(2)影响:元世祖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蒙古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5(XX湖北黄冈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色,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

10、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向国会负责的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关键信息归纳理由;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出处应诏统筹全局

11、折可以得出它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题中“日本制宪按普鲁士方式”回答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从中国的国情和日本自身政体两方面作答。答案(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仿。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仿的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6(XX陕西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12、。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李文忠公全书材料二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这样,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7年之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

13、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大国崛起解说词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解析第(1)问,从原因、方式、目的、内容和影响等角度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从两国改革内容上分析;第二小问,从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和俄国受民主思想影响角度分析,经济因素从资本主义在各国发展状况来分析回答。答案(1)相同:原因:对外战争失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内忧外患);高一历史暑假作业主观题第1天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府运转一直是两大中

14、枢点,一是中央权力,二是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这一政治结构的设计师是战国时期的韩非,韩非认为国家权力的运行与管理的实现,应当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摘编自齐涛集权与专制下的政府职能材料二伏尔泰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在这里,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在伏尔泰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

15、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两大中枢点”,分别指出西汉、唐朝政府运转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伏尔泰的观点。(9分)(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第2天16.我们往往关心的是法治思想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但是却忽视了法律的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论述了法治的好处:第一,法律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第二,法律是由许多人制定的,第三,法律具有明确性。第四,实行法治符合历史发展和国情。总之,他认为法治优于人治,可以防止政体的蜕变,防止专横与特权。倪健民公丕祥西方法律思想历程材料二?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故法者,王之本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