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一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2174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据材料一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根据材料一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根据材料一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根据材料一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根据材料一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根据材料一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材料一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根据材料一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专题三过关检测(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意为毫不起眼的东西在不同的境况下有很大的用途)。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书()。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师夷长技”C.介绍西方史地D.力主变法图强2“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步,但从称西方国

2、家为“夷”这一角度看,其思想存在的不足之处是()。A.藐视西方科学技B.藐视西方思想成就C.主张全盘西化D.未放弃天朝大国的观念3“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A.魏源的海国图志B.张之洞的劝学篇C.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4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3、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A.B.C.D.51897年杭州诂经精舍主持人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大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我与各位同学抱着古老的遗经不动,这是前人所说的不通世变的鄙儒。”导致俞樾发此慨叹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危机加深B.皇帝实行变法C.通商口岸设立D.维新思想传播6中国近代仁学一书引用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名言:“誓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可见()。A.该书作者系“睁眼看世界”之人B.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C.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D.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7建立资

4、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是在()。A.兴中会成立时B.同盟会成立时C.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后D.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时8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A.实行三民主义B.实行君主立宪C.推动民主进程D.建立共和政体9毛泽东说:“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务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文中所说的这一事件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

5、发展B.北洋军阀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C.资产阶级要求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D.西方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10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宣传民主与科学B.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C.白话文取代文言文D.新青年等新式刊物的出现11道学家称颂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而李贽则辛辣地讽刺道:“啊!原来老天不生孔丘,世界就是黑暗的,怪不得孔丘以前的人,整天得点着蜡烛走路。”下面对孔子的态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康有为:以孔为托C.袁世凯:“尊孔复古”D.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12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

6、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深入研究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D.与现实的政治斗争密切结合1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康有为标榜孔子与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A.马克思主义B.三权分立C.社会进化论D.中体西用说14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材料反映了()。A.儒

7、家思想第一次遭到严厉的批判世纪初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C.新文化运动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D.向西方学习中资产阶级的困惑15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胡适得票数名列前茅。胡适的有关活动对其票数有影响的是“文学革命”中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主要宣传实用主义,主张社会改良极力赞扬新村相互协作的新生活A.B.C.D.16李大钊先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思想主张或历史活动包括()。曾是新青年的撰稿人在北大开设课程,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批判尊孔复古思潮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A.B.C

8、.D.18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三次论战,表现在()。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之间的论战马克思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论战改革派与复古主义者之间的论战A.B.C.D.1720世纪初,中国人在自己的论著中最早提到马克思和社会主义的是()。19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有()。发表有关的宣传文章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演讲宣传成立专门组织进行有计划的宣传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论战A.B.C.D.20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C.屈辱一步步走

9、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8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之洞说:“世人多谓西国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国之富实以工。盖商者运已成之货,工者造未成之货,粗者使精,贱者使贵,朽废者使有用。有工艺然后有货物,有货物然后商贾有贩运。”引自张文襄公全集卷54材料二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引自1900年郑观应著盛世危言后编自序材料三康有为曾说:“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

10、安得不困?”引自中国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材料四辛亥革命后,康有为说:“吾用法国责任内阁之制,则总统、总理日相争轧,黎宋卿、冯华甫、徐菊人之与段祺瑞,至于之战德国、战湖南。甚至于军事二十一条与日本为争具,前几亡国,后起争裂,幸而德败美胜,日本解约,否则中国亡之久矣。此法国共和制之不可行也。瑞士七总裁制广东行之,岑、伍、孙、唐争祸至今,瑞制又不可行矣。十二年来号称共和,而实共争、共乱、共杀,以召共管而已。”因此,他认为民国是以“秦始皇专制之戮,而冒称共和”。引自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思想的主要异同点。(4分)(2)简述我国明清时期传统的经济思

11、想。材料三中,康有为的经济主张对此有何新突破?(6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康有为认为在中国共和制度无法实现的原因。(6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有为的政治和经济主张进行客观评价。(6分)22五四运动后,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经历着空前的解放和变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下列人物得票相近。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的四位人物中,你认为哪两位应排在前面?为什么?(10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影响?(6分)(3)以上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发展

12、演变的特点如何?(2分)专题三检测答案1解析:海国图志之所以起到大作用,是因为其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启迪了日本民智,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答案:B2解析:称西方为“夷”,实际上是对西方国家的一种蔑称,表明了中国未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答案:D3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中体现的观点是“中体西用”,这是洋务派的主张,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故选B项。答案:B4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社会福利制度”“专门的技术训练”,可判断正确。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不符,康有为主张的是君主立宪制而非民主共和制,故选B项。答案:B5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风气大开,人人争

13、言西学”。这说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导致西学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在此背景下,维新派积极提倡西学。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B项符合题意。答案:B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主要反映了A.资本主义侵华国家的不断增多B.资本主义不同阶段的对外侵略特征C.中国通商口岸开放的不断深入D.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侵略要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从1840年到1901年列强侵华的特点。A项错在“不断增多”,因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一国侵略中国;C项错误,因为辛丑条约不涉及通商口岸;D项错误,因为从马关条约开始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14、故选B项。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甲午战后,为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选C项。3.“播共和龙种,收专制跳蚤”这一评论所反映的历史进程是A.从金田起义到天京变乱B.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C.从武昌起义到北洋军阀统治确立D.从国民党一大召开到“四一二”政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播共和龙种”是指推翻清朝帝制后,建立了共和政体;“专制跳蚤”是指后来北洋军阀破坏民主共和政体。故选C项。4.近代中国,对外交、西方科技、人民地位的认识上分别经历了从“夷务”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变化。这类变化集中反映出A.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变B.思想文化观念逐渐西化C.社会半殖民地化日益加强D.民主科学取代专制愚昧答案A解析材料从外交、科技等方面分析了近代以来的称谓变化,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逐渐由传统社会到近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