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17213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3-1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1?180MPa,取循环基数N0?5?106,m?9,试求循环次数N分别为7000、25000、6XX0次时的有限寿命弯曲疲劳极限。解3-2已知材料的力学性能为s?260MPa,?1?170MPa,?,试绘制此材料的简化的等寿命寿命曲线。解根据点A(0,170),C(260,0),D(,)按比例绘制该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如下图所示33:解:3-4圆轴轴肩处的尺寸为:D=72mm,d=62mm,r=3mm。

2、如用题3-2中的材料,设其强度极限B=420MPa,精车,弯曲,q=1,试绘制此零件的简化等寿命疲劳曲线。解因Dd45所查值代入公式,即?54?,rd?345?,查附表3-2,插值得?,查附图3-1得q?,将k?1?q?1?1?1?查附图3-2,得?;按精车加工工艺,查附图3-4,得?,已知q?1,则?k?111?1?K?1?1?1?q?A0,170?,C?260,0?,D?,?根据A?0,?,C?260,0?,D?,?按比例绘出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如下图3-5如题3-4中危险截面上的平均应力m?20MPa,应力幅a?20MPa,试分别按r?Cm?C,求出该截面的计算安全系数Sca。解由题3-

3、4可知-1?170MPa,s?260MPa,?,K?r?C工作应力点在疲劳强度区,根据变应力的循环特性不变公式,其计算安全系数Sca?-1Ka?m?170?30?20?m?C工作应力点在疲劳强度区,根据变应力的平均应力不变公式,其计算安全系数Sca?-1?K?mK?a?m?170?20?30?20?第五章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5-2将承受轴向变载荷的联接螺栓的光杆部分做得细些有什么好处?答:可以减小螺栓的刚度,从而提高螺栓联接的强度。5-3分析活塞式空气压缩气缸盖联接螺栓在工作时的受力变化情况,它的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如何得出?当气缸内的最高压力提高时,它的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将如何变化?解:最大应力

4、出现在压缩到最小体积时,最小应力出现在膨胀到最大体积时。当汽缸内的最高压力提高时,它的最大应力增大,最小应力不变。5-4图5-49所示的底板螺栓组联接受外力F作用在包含x轴并垂直于底板接合面的平面内。试分析底板螺栓组的受力情况,并判断哪个螺栓受力最大?堡证联接安全工作的必要条件有哪些?5-5图5-49是由两块边板和一块承重板焊接的龙门起重机导轨托架。两块边板各用4个螺栓与立柱相连接,托架所承受的最大载荷为20kN,载荷有较大的变动。试问:此螺栓连接采用普通螺栓连接还是铰制孔用螺栓连接为宜?为什么?Q215,若用M640铰孔用螺栓连接,已知螺栓机械性能等级为,校核螺栓连接强度。解采用铰制孔用螺栓

5、连接为宜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三、分析与思考题323图示各零件均受静载荷作用,试判断零件上A点的应力是静应力还是变应力,并确定静应力题323r=+1324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与材料试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有何区别?在相同的应力变化规律下,零件和材料试件的失效形式是否总是相同的?为什么?m325试说明承受循环变应力的机械零件,在什么情况下可按静强度条件计算?什么情况下可按疲劳强度条件计算?3答:N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表面质量系数=,强化系数q=1,材料常数=,=。试确定安全系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一、选择题31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当截面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随之C。A增加B不变C降低D规

6、律不定32在图中所示的极限应力图中,工作应力有C1、C2所示的两点,若加载规律为r=常数。在进行安全系数校核时,对应C1点的极限应力点应取为A,对应C2点的极限应力点应取为B。AB1BB2CD1DD233同上题,若加载规律为m=常数,则对应C1点的极限应力点应取为C,对应C2点的极限应力点应取为D。AB1BB2CD1DD2题32图Sm34在图中所示的极限应力图中,工作应力点为C,OC线与横坐标轴的交角=60,则该零件所受的应力为D。A对称循环变应力B脉动循环变应力Cmax、min符号相同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Dmax、min符号不同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题34图35某四个结构及性能相同的零件甲、乙、丙

7、、丁,若承受最大应力的值相等,而应力循环特性r分别为+1、-1、0、,则其中最易发生失效的零件是B。A甲B乙C丙D丁36某钢制零件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1=300MPa,若疲劳曲线指数m=9,应力循环基数N0=10,当该零件工作的实际应力循环次数N=10时,则按有限寿命计算,对应于N的疲劳极限-1N为CMPa。A300B420CD37某结构尺寸相同的零件,当采用C材料制造时,其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最大。AHT200B35号钢C40CrNiD45号钢38某个40Cr钢制成的零件,已知B=750MPa,s=550MPa,-1=350MPa,=,零件危险截面处的最大工作应力量max=185MPa,

8、最小工作应力min=-75MPa,疲劳强度的综合影响系数K=,则当循环特性r=常数时,该零件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Sa为B。ABCD39对于循环基数N0=10的金属材料,下列公式中,A是正确的。mmArN=CBN=CC寿命系数kN?757mN/N0D寿命系数kN310已知某转轴在弯-扭复合应力状态下工作,其弯曲与扭转作用下的计算安全系数分别为S=、S=,则该轴的实际计算安全系数为。ACD311在载荷和几何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钢制零件间的接触应力A铸铁零件间的接触应力。A大于B等于C小于D小于等于312两零件的材料和几何尺寸都不相同,以曲面接触受载时,两者的接触应力值A。A相等B不相等C是否相等与材料

9、和几何尺寸有关D材料软的接触应力值大313两等宽的圆柱体接触,其直径d1=2d2,弹性模量E1=2E2,则其接触应力为A。AH1=H2BH1=2H2CH1=4H2DH1=8H2314在图中示出圆柱形表面接触的情况下,各零件间的材料、宽度均相同,受力均为正压力F,则A的接触应力最大。题314图315在上题A图中,d2=2d1,小圆柱的弹性模量为E1,大圆柱的弹性模量为E2,E为一定值,大小圆柱的尺寸及外载荷F一定,则在以下四种情况中,D的接触应力最大,A的接触应力最小。AE1=E2=E/2BE1=E、E2=E/2CE1=E/2、E2=EDE1=E2=EBCD二、填空题316判断机械零件强度的两种

10、方法是最大应力法及安全系数法;其相应的强度条件式分别为及ScaS。317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机械零件,不仅可以产生静应力,也可能产生变应力。318在变应力工况下,机械零件的强度失效是疲劳失效;这种损坏的断面包括光滑区及粗糙区两部分。319钢制零件的-N曲线上,当疲劳极限几乎与应力循环次数N无关时,称为无限寿命循环疲劳;而当NN0时,疲劳极限随循环次数N的增加而降低的称为有限寿命疲劳。320公式S?S?S?S?S?S?22表示复合应力状态下疲劳或静强度的安全系数,而?s2max?4?2max表示复合应力状态下的静强度的安全系数。321零件表面的强化处理方法有化学热处理、高频表面淬火、表面硬化加工等。

11、322机械零件受载荷时,在截面形状突变处产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的程度通常随材料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三、分析与思考题323图示各零件均受静载荷作用,试判断零件上A点的应力是静应力还是变应力,并确定应力比题323图静应力r=+1324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与材料试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有何区别?在相同的应力变化规律下,零件和材料试件的失效形式是否总是相同的?为什么?325试说明承受循环变应力的机械零件,在什么情况下可按静强度条件计算?什么情况下可按疲劳强度条件计算?答:N103时,或在疲劳极限应力图处OGC区域时,可按照静强度计算,否则,应按照疲劳强度计算。326在双向稳定变应力下工作的零件,怎样进行疲劳

12、强度的计算?答:先按单向应力分别计算出:S,S再由:Sca?S?S?S?S?22?S检验。四、设计计算题327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应力-1=350Mpa,疲劳极限S=550Mpa,强度极限B=750Mpa,循环基数N0=510,m=9,试求对称循环次数N分别为510、510、510次时的极限应力。6457B截面处的弯曲疲劳极限的综合影响系数K和剪切疲劳极限的综合影响系数K329某轴只受稳定交变应力的作用,工作应力40max=240MPa,min=-40MPa。材料的机械性能-1=450MPa,s=800MPa,0=700Mpa,轴上危险截面处的k=,=,=1,q=1。绘制材料的简化极限

13、应力图;用作图法求极限应力r及安全系数;取S=,试用计算法验证作图法求S值,并校验此轴是否安全。330一零件由45钢制成,材料的力学性能为:S=360MPa,-1=300MPa,=。已知零件上两点的最大工作应力和最小工作应力分别为:M1点:max=190Mpa、min=110Mpa;M2点:max=170Mpa、min=30Mpa,应力变化规律为r=常数,弯曲疲劳极限的综合影响系数K=,试分别用图解法和计算法确定该零件的计算安全系数。331转轴的局部结构如题3-28图所示。已知轴的-截面承受的弯矩M=,扭矩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