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高三二轮复习)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117184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高三二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专题五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高三二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专题五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高三二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专题五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高三二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专题五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高三二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高三二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高三二轮复习)(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电,化学,电,单向传递,胞吐,促进,或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一、突触,考点一 神经调节,1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据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A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 B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b 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D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递是由于结构的存在,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A,2(2014海南,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

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C,再战题:(2013海南卷)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B,对应训练:-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

3、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A,“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为下次兴奋做好准备。”,有哪些异常情况?,受体被其它物质结合; 神经递质没有发挥作用之前就被分解; 水解神经递质的酶被破坏;,3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甲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乙所示效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

4、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a点:静息电位,K外流(协助扩散); ac点(上升支):Na内流(协助扩散),逐渐形成动作电位 ce点(下降支):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Na+内流停止、K+开始迅速外流(协助扩散) e点:静息电位。,1、兴奋产生的膜电位变化解读,知识回顾,二、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4图甲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轴突膜处于状态时钠离子内流 B轴突膜处于和状态时钾离子外流 C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a兴奋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D,再战题:(20

5、13海南卷)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蛋白质和无机盐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B,C,三、神经调节中的 “方向问题”,膜内电流方向 膜外电流方向 兴奋传导方向 怎样看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对应训练,再战题:图中a、c与所在神经纤维上电极的距离相等,且小于b与电极的距离。电极连在膜外,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规定为:若电流从左侧接线柱进入,则指针向右侧偏转。分别在不同部位给予相同强度的适宜刺激,可得到的结果是( ) A单独刺激a点,电流表指针先

6、偏右,后偏左 B单独刺激b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C同时刺激a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将不发生偏转 D同时刺激b点和c点,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D,实验,在传出神经上刺激,刺激点在电流表和效应器之间,四、神经调节的实验设计,要显示兴奋经过突触时的情况,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模式图。 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 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 B C D,A

7、,6、(2013安徽卷).(8分)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a和b。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a和b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右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 ()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 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 电位计a有波动,电位计b未出现波动, 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 。,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b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b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a未出现电位波动。

8、,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学案1(2014安徽,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考点二 体液调节,再战题(2010.上海)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

9、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C,B,传出 神经,腺体,神经中枢,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效应器,效应器,分级,负,机体维持稳态,生态系统中是否也有反馈调节?作用是什么?,二、激素间的关系,负反馈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学案2有关下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a分泌d、b分泌e具抑制作用 B.若该图表示食物链,则能量传递效率d或e的值一般为10%20% C.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兴奋ac一定是以电信号传导的 D.若该图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C,三、怎样判断属于哪种生命活动的调节

10、呢?,【例2】 图(一)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图(二)表示的是激素的传送方式。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由图(一)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 _,其所分泌的激素的传送方式属于图(二)中的_。,下丘脑,神经分泌,(2)激素的名称是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这是一种_调节机制。图(一)中存在_条该调节机制。,(3)远距分泌是指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或组织)而发挥作用。激素中属于此传送方式的有_。 (4)从图(一)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的生理过程是由 _共同完成的。,甲状腺激素,下降,反馈,2,

11、神经调节、体液(激素)调节,解题模板 利用激素的模型突破激素调节 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直接合成并分泌。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学案4(2014海南,12)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A,肾小管、集合管,渴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转化,合成,氧化

12、分解,一. 血糖的 和,血糖 0.81.2g/L,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消化、吸收,分解,转化,肝糖原、肌糖原,脂肪、某些氨基酸等,来源,去向,对血糖的调节: 当血糖低时, 增加血糖的_ 当血糖高时, 增加血糖的_,来源,去路,血糖,糖原,肝糖原,非糖物质,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肝糖原,非糖物,质,构建血糖调节模型,课本P26模型建构(第一段),0.81.2,胰岛素,神经,效应器,(负)反馈,胰高血糖素,自身免疫,减少,摄取、,利用和储存,学案3(2014海南,14)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13、( ) A红细胞吸水增加 B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D,学案6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减慢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反射中枢处于抑制状态,AB,例3、(2009.广东)34.(8分) 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妊娠并发症,孕妇患GDM后血糖调节能力下降,

14、对胎儿发育和自身健康带来多种负面影响。以下是某位孕妇的GDM筛检报告,请你完善。 (3)相当一部分GDM患者在产后会康复。请简述康复后她们体内血糖水平偏高时的血糖调节过程。(主要),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反射弧的各个环节看,和属于 , 和属于 ,皮肤血管、立毛肌等在反射弧中属于_。 (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_,骨骼肌 会 ,甲状腺分泌活动会_。 (3)神经和激素都可以对体温进行调节,其中以_调节为主。,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收缩,不自主收缩(打颤),加强,神经,(4)写出此条件下,皮肤血管产生变化的反射弧_。,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15、枢传出神经血管收缩,例2、(2010.上海)(八)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9分) 52. 写出图中A、B的名称:A 、B 。 53. 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时,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渗透压。此时,体内温度调节的主要反射弧是 。 54. 写出此时人体渗透压的神经体 液调节机制: 。 55.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A的调节效应 是 A的活动,此种调节方 式在人体内环境平衡的调节中广泛存在, 其意义在于 。,下丘脑,垂体,此时出汗增加,血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重吸收增强,尿量减少;同时,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