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1645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细菌芽孢染色姓名:徐一鸣学号:XX地址:周三下午微生物实验楼341第六排摘要:通过Schaeffer-Fulton氏染色法对枯草芽孢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进行芽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菌体形态和芽孢的大小,数量,位置,得到清晰的染色结果。关键词:芽孢;细菌;Schaeffer-Fulton氏染色法前言:细菌的芽孢的某些细菌的特殊结构。芽孢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它对不良环境具有很强的抗性。在合适条件下,可吸水萌发,重

2、新形成一个新的菌体。芽孢的大小、形状及其在菌体内的位置是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在一般实验室中通常用芽孢染色法来观察其形态。此外,由于芽孢具有很强的抗性,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都以是否有杀死抗性最强的芽孢来评定高温灭菌及某些化学杀菌剂的效果。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透性低,不易着色,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孢不着色。芽孢染色法就是根据芽孢既难以染色而一旦染上色后又难以脱色这一特点而设计的。所有的芽孢染色法都基于一个原则:除了用着色强的染料外,还须要加热,以促进芽孢着色,再使菌体脱色,而芽孢上的染料则难以渗出,故仍保留原有的颜色,然后用对比度强的染料对菌体复染,使菌体和芽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

3、而能更明显地衬托出芽孢,便于观察。1.材料与方法材料菌种枯草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染色剂和试剂5%孔雀绿水溶液,香柏油,番红水溶液仪器及其他载玻片,擦镜纸,吸水纸,记号笔,镊子,接种环,显微镜,酒精灯,夹子方法制片按常规方法涂片、干燥、固定。加热染色向载玻片滴加数滴5%孔雀绿水溶液覆盖涂菌位置,用夹子夹住载玻片在微火上加热至染液冒蒸气并维持5min,加热时注意补充染液,切勿涂片干固。脱色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复染用%的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水洗用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镜检将载玻片晾干后油镜检。2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1)观察分别接种有枯草芽孢杆菌和梭装芽孢杆菌的菌

4、落形态,枯草杆菌菌落大,表面粗糙,扁平,不规则,梭装芽孢杆菌菌落扁平,不规则。2)镜检观察,芽孢呈绿色,芽孢囊为红色。枯草芽孢杆菌菌体形态为短杆状,末端钝圆,单生或形成短链,芽孢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含芽孢菌体不膨大。梭装芽孢杆菌芽孢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大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极端或次极端,使菌体膨大呈梭状。分析在观察梭装芽孢杆菌芽孢时,发现有些部位孔雀绿水溶液染色过深,导致水洗时无法完全洗去,影响观察。以后实验中应注意孔雀绿水溶液加入的量,及加热时间,防止染色过深。实验时应注意一下以下几点:选用适当菌龄的菌种,幼龄菌尚未形成芽孢,而老龄菌芽孢囊已经破裂;加热染色时必须维持在染液冒蒸

5、汽的状态,加热沸腾会导致菌体或芽孢囊破裂,加热不够则芽孢难以着色;脱色必须等待玻片冷却厚进行,否则骤然用冷水冲洗会导致玻片破裂。3.小结本次试验用对比度强的染料对菌体复染,使菌体和芽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效果清晰,较为显著,只是在观察梭装芽孢杆菌芽孢时,发现有些部位孔雀绿水溶液染色过深,导致水洗时无法完全洗去,菌体也被染色,影响观察。以后实验中应注意孔雀绿水溶液加入的量,及加热时间,防止染色过深,影响观察。参考文献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实验,第7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桂平,李财新,优化的细菌芽孢染色技术,微生物学杂志细菌的荚膜染色、芽孢染色及其运动性观察实验报告马子午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6、14101班02号1.引言实验目的学习荚膜染色技术,观察和分辨细菌的荚膜形态,进一步理解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了解细菌芽孢染色的原理意义,掌握芽孢染色的方法。学习水浸片的制作方法,观察细菌的运动。实验原理芽孢染色法: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通透性低,对各种不利因素如高温、冷冻、射线、干燥、化学药品和染料等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当用一般染色方法染色时,只能使菌体着色,芽孢不易着色或仅显很淡的颜色。威力使芽孢着色便于观察,需采用特殊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先用一弱碱性染料,如孔雀绿或碱性品红在加热条件在进行长时间染色,此染料不仅可以进入菌体,也可以进入芽孢,进入菌体的染料可经睡洗脱掉,而进入芽孢的染料则难

7、以透出。若再用复染液或衬托染液处理,芽孢和菌体就呈现不同的颜色,借此将芽孢与菌体区别开。荚膜染色法:荚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多糖与染料亲和力差,不易着色,但荚膜通透性较好,某些染料可通过荚膜使菌体着色,正因如此,染色后呈浅色或无色的菌体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色差,荚膜染色常采用负染法,即将背景染成淡蓝色,此法使菌体和背景显色以衬托无色的荚膜。细菌的运动性观察:细菌是否具有鞭毛是细菌分类鉴定的主要特征之一,因鞭毛较细,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但有鞭毛的细菌在液体中能借助鞭毛的旋转和摆动使菌体能定向的运动,可以借此判断细菌是否有鞭毛。2.材料与方法材料与试剂枯草芽孢杆菌,孔雀绿,番红染液,无菌水,6

8、%的葡萄糖,胶质芽孢杆菌,黑色素液,甲醇,甲基紫染液,香柏油,二甲苯。仪器与设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镊子,试管,凹玻片,擦镜纸,吸水纸。方法与步骤细菌的芽孢染色法取一支试管,滴一滴无菌水,用接种环取23环枯草芽孢杆菌充分混合成菌悬液,再滴加两滴孔雀绿,沸水浴1520分钟后用接种环取35环菌悬液涂抹在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固定,冷却后水洗至水流无色,用吸水纸吸干后滴加番红染液复染5分钟,用吸水纸吸干多余染料,在显微镜下镜检。细菌的荚膜染色法滴一滴6%的葡萄糖溶液于洁净载玻片,用接种环取23环胶质芽孢杆菌涂抹在葡萄糖溶液中,于涂片的一端滴少许黑色素液,用另外一张载玻片以45度角顺

9、势将黑色素液向涂片一端滑动,使黑色素成为一均匀涂层后自然干燥。滴加甲醇固定1分钟后倾去多余甲醇,晾干,滴加甲基紫染液染色12分钟,水洗晾干,在显微镜下进行镜检。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一片干净的凹玻片,在凹室内滴加无菌水,在用接种环取23环枯草芽孢杆菌涂抹在无菌水中,盖上盖玻片,将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在暗视野下用40倍物镜观察。3.结果与分析细菌的荚膜染色法100x,胶质芽孢杆菌荚膜染色细菌的芽孢染色法:100x,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染色细菌的运动性观察40x,枯草芽孢杆菌运动性观察4.讨论与结论注意事项1)所有的细菌接种都必须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完成。2)细菌芽孢染色实验中,进行沸水浴时,要注意不能让试管

10、内的菌悬液干涸。3)使用油镜后要用擦镜纸蘸取二甲苯对物镜头进行清洗。思考芽孢染色加热的目的是因为芽孢壁厚,透性低,不易着色,一般染色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孢不着色,加热可促进芽孢着色。结论1)细菌的芽孢染色中,枯草芽孢杆菌会被染成红色,芽孢被染成绿色,而为释放出芽孢的枯草芽孢杆菌会被染成一半红一半绿。2)细胞的荚膜染色中,采用负染法,背景和细胞都较暗,胶质芽孢杆菌周围呈现出明亮的透明圈,即荚膜。3)细菌运动性观察的实验中,枯草芽孢杆菌在无菌水中缓缓移动,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具有鞭毛,并能借助鞭毛的旋转及摆动完成定向运动。参考文献1樊明涛,赵春燕,朱丽霞.食品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7-31

11、.实验三细菌芽胞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细菌的芽孢染色法。2了解并观察细菌芽孢的结构和形态。二(来自:写论文网: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染色法实验报告)实验原理1.芽孢是芽孢杆菌属和梭菌属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休眠体结构,也被称为内生孢子,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是否产生芽孢及芽孢的形状、着生部位、芽孢囊是否膨大等特征是细菌分类的重要指标。2.芽孢染色法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的染料进行染色,使芽孢和菌体呈现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与正常细胞或菌体相比,芽孢壁厚,通透性低而不易着色,但是,芽孢一旦着色就难以被脱色。利用这一特点,首先用着色能力强的染料在加热条

12、件下染色,使染料既可进入菌体也可进入芽孢,水洗脱色时菌体中的染料被洗脱,而芽孢中的染料仍然保留。再用对比度大的复染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剂颜色,而芽孢仍为原来的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三实验器材1菌种:枯草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2溶液和试剂:5%孔雀绿水溶液、%番红水溶液、二甲苯、香柏油、蒸馏水、95%乙醇3器材: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四实验步骤1制片取一块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从枯草芽孢杆菌。2加热染色向载玻片滴加数滴5%孔雀绿水溶液覆盖涂菌部位,用夹子夹住载玻片在微火上加热至染液冒蒸汽并维持5min,加热时注意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

13、涸。3脱色待玻片冷却后,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4复染用%的番红水溶液复染2min。5水洗用缓流自来水冲洗至流出水无色为止。6镜检待载玻片自然干燥后油镜镜检,观察芽孢的形态并绘图。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枯草芽孢杆菌局部放大细节图12.梭状芽孢杆菌局部放大细节图2六注意事项1.选用适当菌龄的菌种,幼龄菌尚未形成芽孢,而老龄菌芽孢囊已破裂。2.加热时使用载玻片夹子,以免烫伤。3.使用染料时注意避免沾到衣物上。4.加热染色时必须维持在染液微冒蒸汽的状态,加热沸腾会导致菌体或芽孢囊破裂,加热不够则芽孢难以着色。5.加热时注意补充染液,切勿让涂片干涸。6.脱色必须等待玻片冷却后进行,否则骤然用冷

14、水冲洗会导致玻片破裂。七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芽孢染色需要进行加热?能否用简单染色法观察到细菌芽孢?答:芽孢是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只有加热时芽孢的渗透性发生了变化,染液才能渗透进入芽孢,所以芽孢染色需要加热。简单染色不能观察到芽孢,因为简单染色法没办法给芽孢着色。芽孢壁厚、透性低,着色、脱色均较困难,芽孢染色一般是利用细菌的芽孢和菌体对染料的亲合力不同的原理,用不同染料进行着色,使芽孢和菌体呈不同的颜色而便于区别。2若在你的制片中仅看到游离芽孢,而很少看到芽孢囊和营养细胞,试分析原因。答:芽孢染色涂片上仅看到游离芽孢的原因:因为该细菌的培养时间过长,已经达到生长的中后期。随着环境中营养物质的消耗以及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细菌来说,环境越来越不利于生长,所以必须产生芽孢以度过不良环境。因此也就会产生大量的芽孢,与此同时,芽孢囊也会解体。所以,在实验涂片上,就会出现大量的游离芽孢,而很少看见芽孢囊和营养细胞。3.用孔雀绿初染芽孢后,为什么必须等玻片冷却后再用水冲洗?答:脱色必须等玻片冷却后进行,否则骤然用冷水冲洗会导致玻片破裂。实验小结通过本次试验,掌握了细菌的芽孢染色法,并了解了芽孢的形状、着生位置、芽孢囊等形态特征。加热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