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及标准化工作调查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16453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及标准化工作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及标准化工作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及标准化工作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及标准化工作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及标准化工作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及标准化工作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及标准化工作调查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及标准化工作调查报告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及标准化工作调查报告XX年,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将湖北省纳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范围,以枣阳市为试点在全市整体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工作。XX年,枣阳被国家标准委、财政部确定为国家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县。一、枣阳市基本情况枣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是汉更始帝刘玄、汉光武帝刘秀的故里,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前检察长黄火青、航天英雄聂海胜的家乡,版图面积3277平方公里,常用耕地

2、面积153万亩,下辖18个镇,共571个行政村及小三场,总人口110万,其中农业人口80万人,农户18万户。二、工作的具体作法明确方案,分步推进。一是摸清底子,明确思路。在省、襄阳市综改办的指导下,枣阳市于XX年底已开始在全市针对基础好的村、一般的村、较差的村,从农村基础设施状况、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创新农村公共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XX年10月,按照“群众急需、财力许可、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台了符合枣阳实际的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枣阳市市长何飞为组长,以财政局、综改办、质监局等

3、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改办,人员从财政局、综改办、质监局抽调,形成工作专班。二是典型引路,推动一般。XX年10月26日,枣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保障机制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围绕“典型引路,全面铺开”的原则,把全市571个行政村和小三场确定为两个层次:重点示范村和一般推进村。作为重点示范村的条件:一是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二是村级硬件设施功能相对齐全;三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有一定支柱产业;四是人口相对集中,已经开展了相应的村级公共服务;五是试点村有较为清晰的发展规划。对确定的重点村实施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出现服务质量不好的、套取资金的一

4、律取消重点村资格,作为一般推进村对待,递减经费额度;对重视公共服务工作,服务效果好,服务平台完善,人口相对集中,经济有保障的村,在今后工作中可考虑纳入重点示范村范围。根据乡镇申报情况,目前确定重点示范村30个,一般推进村541个。确定兴隆镇、吴店镇为重点示范乡镇。三是大胆探索,开展标准化试点。在推进全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枣阳市在湖北省综改办、湖北省标准委的指导下在兴隆优良社区、兴隆白土社区、吴店树头村、南城宋湾社区、鹿头丁庄村、新市火青村、太平胡庄村、七方梁家村八个村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工作,建立了三大标准体系。一是建立了服务管理标准体系,按照群众急需、先急后

5、缓、量力而行的原则设置服务项目,明确经费保障标准,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二是建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从服务职责、服务范围、完成时限、考核方式、奖惩兑现等方面进行,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三是建立服务工作标准体系,细化各公益项目具体服务标准,解决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四是健全机制,制定措施。枣阳市综改办从项目设置、人员确定、职责范围、考核办法、报酬确定、资金管理、资金兑现、公开公示等方面制定了一整套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制定了具体的合同样本、考核细则、农村公共服务一封“公开信”,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

6、运行维护机制建设专项资金兑付工作流程、关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实行“一封信”公示办法的通知、枣阳市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有关事项的说明等文件,拟定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考评办法。明确项目,规范操作。一是明确了服务项目的主要内容。主要围绕公共环境管护、社会事业服务、社会管理服务三个方面开展。以环境保洁、爱心帮扶、代理代办、文体管理、治安巡防、基础设施维护6项内容为主。重点示范村服务项目控制在6项以内,一般推进村服务项目控制在3项以内。各村从参考项目中选择或根据实际补充。最主要一是做好环境卫生保洁,二是和网格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做好代理代办、治安巡防等。二是明确了议定项目、人员的

7、工作程序。项目议定程序为:民主议定村级申报镇级审批。村委会制定好项目选票、人员选票,召开群众代表、党员代表会议,通过投票确定项目和服务人员,公开公示无异议后,上报镇政府审核,获批后严格执行。选票、会议记录作为重要档案。对环境卫生、治安巡防、设施管护等政策性要求不高的项目倾向于家庭困难、有劳动能力、认真负责的群众承包。三是整合各部门同类公益项目。从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入手,在保证服务质量前提下,将同类公益服务归并,提倡一岗多责,一专多能,扩大范围,延伸服务,责酬统一。比如,将各部门要求设立的网格管理员、计生助理、司法调解员、治安管理员等统一归并到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建设中便民服务大厅“代理代办”,

8、既是网格管理员,也可以是代理代办员、治安巡防员等。项目数量从严控制,一般项目设置1个,卫生保洁、治安巡防等,根据工作量可设置2-3个。不确定过多的服务人员,做到政府向社会直接购买服务,间接养人,避免养人不养事,把体制外人员转为体制内人员,避免因劳动法而产生新的包袱。明确职责,严格考评。一是签订了服务合同。由各村委会与项目承包人员统一签订服务合同,服务合同中,明确各项目的基本职责、管护范围、工作标准、完成时限、报酬数额、考核方式、奖惩措施等,由合同双方共同签字认可,并交镇党建办、财政所存档备查。其中,考核方式采取百分制形式进行,即明确项目承包人员所承担的每项任务所占分值,明确每次检查履职不到位的

9、扣分标准,年底实行量化考评。各行政村XX年农村公共服务项目承包合同已全面签订。同时,明确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是政府拿资金购买服务,不是养人发工资,签订的是公共服务项目承包合同,不是人员聘用合同。二是制定了服务质量考评办法。按“月考核、季兑现”的原则,对公共服务项目承包合同完成情况实行村“两委干部”每天巡查,镇财政包村专管员每周抽查,镇委镇政府每月检查,每次检查情况要填制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抽查巡查记录表并作好台账;次月初对上月公共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填制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考评打分表,以群众代表、村委会、镇工作专班成员所打分值为依据,按4:3:3比例测算出综合得分。凡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的,全额

10、兑现服务报酬,考核得分在80-90分的,发放80%的服务报酬,考核得分在80分以下的,发放60%的服务报酬,并取消下一年度公共服务项目承包人选资格。所扣服务报酬,用于奖励本村公共服务贡献突出的项目。村主职干部不得兼任公共服务项目承包人,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好本村公共服务的开展,对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进行监督管理,杜绝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情况出现。公开公示,完善资料。一是实行项目、考核、报酬“三公开”。做到定点公示:村委会将服务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服务范围、工作职责、服务报酬等情况在村务公开栏上向全村群众公示;定向公示:村委会在每个服务区域内设置本区域项目服务人员职责公示牌,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全积

11、极稳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X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先后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加大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同时,先后发布国

12、家服务业标准XX-XX发展规划、国家服务业标准化XX-XX发展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把“标准化”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并在农村教育、卫生等方面制定实施了一些标准,开启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新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作为路径选项,是当前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一、标准缺失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将“标准”引入农村基础设施、社保就业、医疗卫生、

13、环境整治、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公共安全、行政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中,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服务行为、业务流程、日常管理、工作考核、财政定额等建立一套标准,并组织实施。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以公共服务财政定额标准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和核心,通过财政均等实现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均等;制定并实施公共服务标准;引入质量管理模式。近年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总体上标准缺失,服务条件差、水平低、评价难、随意性大、农民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成为当前农村公共服务面临的突出问题。1.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标准缺失。合理的资源配置是保证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物质前提。资源配置标准缺失直

14、接导致了公共服务提供条件差、能力低。一是产品品质标准缺失。产品品质是公共服务的核心,具体表现为产品质量应该达到什么标准,例如农村道路硬化的宽度和厚度、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级别等,这是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农村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公共服务品质需求差异很大,统一标准很难制定,且由于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财政投入多少,地方缺乏制定实施标准的积极性,少数现有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往往要求低、弹性大。二是机构设施标准缺失。机构设施是提供服务的物质条件,包括机构、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等。虽然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且已经在一些领域制定了国家或

15、地方标准,但这些标准普遍要求过低、弹安定区内官营学区XX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依据安教督发XX10号文件精神,我学区XX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1.清溪初中、仁化学校、锦钊小学等学校既无土地使用证,也无乡镇土管中心出具的土地使用证明。2.农村完小必须的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计算机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音乐美术教室等教学辅助用房较为紧缺,要么一室多用,要么教师办公室兼用,要么彩钢房暂用;黑山大庄小学、南阳小学、湾儿川小学、勤宝小学,教辅用房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教辅用房。3.学生运动场地不规则、不平整,无法划设60米直跑道或200米的环形跑道。4.卫生保健室和心理咨询室不规范。5.教学基本设施不足,设备使用不够。器材自行购置偏少,总体数量不足,图书陈旧单一,每年新增图书占总量1%的要求未达到。6.部分指标解读不准,教学常规管理不严。主要是36、38、39、40等办学内涵方面的几项指标。7.办学理念不先进、德育地位不突出、常规管理不严谨、校本教研不扎实、教师培养不重视、课堂教学缺实效。改进意见:1.学校必须按规定编制校园总体规划。校园设计应结合当地的地域坏境、地形地貌、民族生活习惯和传统等因素,突出校园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学校的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