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禹荐益于天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7728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一,禹荐益于天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材料一,禹荐益于天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材料一,禹荐益于天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材料一,禹荐益于天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材料一,禹荐益于天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一,禹荐益于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一,禹荐益于天(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禹荐益于天上海市八校XX届高三3月阶段测试联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答题纸与试卷在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下图星号所在地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核心地区,数千年来不同族群在此上演了兴衰更迭的历史大剧。以下在此活动的族群按照出现时间早晚顺

2、序排列正确的是巴比伦人阿拉伯人苏美尔人奥斯曼人ABCD2、某位先贤这样评价当时的政治体制:“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据此推测他是A释迦牟尼B苏格拉底C奥古斯都D伯利克里3、以下关于东西方史学之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活年代相同B治学方法相似C史书体裁相同D政治主张相似4、下列对左图所示制度产生的影响描述错误的是A加强人身控制,自由民农奴化B土地层层分封,国王权力有限C采邑逐渐世袭,王国分裂割据D等级制度森严,加强中央集权5、吕氏春秋恃君览

3、:“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缉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车舟、城郭、险阻之备。”以下哪一历史时期同此记载大致吻合?A姜寨遗址B炎黄神话C二里头遗址D尧舜禹传说6、嬴政霸业初定后宣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结果“始皇帝死而地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严刑峻法诛罚苛刻赋税徭役异常沉重ABCD7、“定居下来的征服者所采纳的社会制度形式,应当适应于他们所面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如果起初没有这种适应,那么社会制度形式就应当按照生产力而发生变化。”

4、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这一观点最能体现在以下哪项史实中?A秦商鞅变法B汉文景之治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8、“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著名史家陈寅恪眼中的“空前之世局”应指哪个时期?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9、诗歌虽是文学作品,但多能反映历史变迁。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体现的是A秦汉之际胡汉民族关系的融洽B唐宋之间士子价值取向的转变C明清更迭政府文网控制的严密D近代以降学者对新教育的推崇10、左图是明长城示意图“终明之世,边防甚垂,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防御。”明朝长城修

5、建之初主要的防御对象是A匈奴B倭寇C蒙古族D女真族11、“凡外夷贡者,我朝皆设市舶司以领之其来也,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明矣”。这里的“我朝”应指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2、康熙帝曾多次到朱元璋陵墓明孝陵去祭扫,并题词“治隆唐宋”,大加褒赞,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效仿先贤,欲为明君圣主B舞文弄墨,展示书法造诣C昭告天下,缓解满汉矛盾D文采赫赫,彰显个人才华13、陈衡哲西洋史中记载了一位法王的所作所为:“他靠了狡计,靠了酷刑,靠了兵力?竟使法王的领土加增了一半。在政治方面,他的权利尤能推及他的领土以外,他已禁止了诸侯的私铸钱币,已使他的法律通行于

6、法国全境之内。”据此推测这位法王的生活年代是A13世纪B15世纪C17世纪D19世纪14、“行政权利的委托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人民就可以委托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任何政府形式都不是人民承担的一种义务,它只是人民赋予行政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时为止。”据此文意推测这句话的作者是ALockeBVoltaireCMontesquieuDRousseau15、“_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对中央权力结构作了重要而适度的调整。”根据所学推测空格中应为A英国光荣革命B北美独立战争C美国南北战争D日本明治维新16、右图是1779年发表的

7、一幅漫画,画上被马掀翻者寓指A波旁王朝统治B英国殖民统治C克伦威尔统治D罗马教皇统治17、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历史人物是A华盛顿B拿破仑C罗斯福D斯大林18、左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典型体现在A17世纪后期的英吉利B18世纪末期的法兰西C19世纪前期的俄罗斯D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19、根据图片分析,右图所展示的主题应是A德国军费开支数额B美国失业人数占比C苏联工业生产总量D日本主力战舰吨位20、

8、近代某位皇帝在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发表措辞严厉的上谕:“总之,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据此推测,这位皇帝和这个不平等条约应是A道光帝南京条约B咸丰帝天津条约C咸丰帝北京条约D光绪帝马关条约21、下图为清朝晚期渤海及附近地区被迫开放的口岸和外国强占“租借地”的示意图,图中英国强占的“租借地”是ABCD2(来自:写论文网:材料一,禹荐益于天)2、用中国干支纪年法冠名历史事件,武昌起义又名辛亥革命。以此为基点,上一个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各有何大事发生?A太平天国起义中美正式建交B英法联军之役中日正式建交C太平天国起义重返联合国D英法联军之

9、役尼克松访华23、左图是某次国民党军队的作战示意图,根据所学推测在此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应是A“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B“对朱、毛与贺龙合股之企图,务必随时洞察其奸,在战略上要经常注意,加以防范。”C“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D“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必须团结奋斗,期在必胜。”24、以下文本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艰苦卓绝斗争历程,按照时间顺序早晚排列正确的是ABCD25、以下关于不同阶段党员人数变动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DAA阶段人数减少是

10、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革命形势处于低潮;BB阶段人数增长是中共找到正确革命道路,革命形势蓬勃发展;CC阶段人数减少是中共执行错误军事路线,国民党的围追堵截;DD阶段人数剧增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大量吸收城市党员;26、右图漫画反映的主题是A罗斯福新政财政贷款B雅尔塔会议C马歇尔计划D杜鲁门主义27、1953年,中国驻缅甸首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提出和

11、平共处五项原则28、观察右表,导致1957年到1962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灾害B政策失误C生态破坏D垦荒备战29、1979年邓小平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由此可知经济特区得以创办并发展的最大优势是A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B华侨众多的人脉资源C灵活自主的优惠政策D相对独立的货币制度30、右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某个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分布情况,该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B七十七国集团C东南亚国家联盟D石油输出国组织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如果说商、周之书多是可靠的,那么

12、所传虞、夏之书则多为后人的追述。再往前面追溯便只有零散的传说?,在考古学发生以前,人们不可能获得任何真实的知识,只能构建一个可以任意驰骋想象的神话世界。”对此言论理解最准确的是A考古学发生以前的神话世界虚无缥缈,没有历史价值B目前所见虞、夏之书均属于传世文献,信度值得商榷C商周两代之书中因有当时文献的记载,信度大为提高D历史的认知随着材料的丰富和方法的拓展而不断清晰32、古代东西方的大帝国均建立起以首都为中心的全国道路系统,主要目的在于A促进经贸文化交流B抵御游牧民族侵扰C加强地方管理控制D便于中央巡查地方33、鸦片战争后时人写道:“东南各省所植甘蔗获利颇丰。自通商以来,洋舶所带洋糖,色泽莹白

13、,人咸爱之。旧日之糖,销路日微,销数日绌,糖商折阅,无可挽回。”对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为准确的解读是A外国商品凭借质量和成本优势在中国市场进行倾销B旧式手工生产方式在时代潮流演变中的退缩与无奈C机器大生产淘汰传统手工业虽是无情但显历史进步D欧风美雨浸润之下中国传统手工业逐渐在进行转型34、申报某文评述幼童留洋:“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对此材料解读最全面的是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格致中学赵冰清教学目标1、知道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14、王朝。理解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社会转变的含义。知道判断夏朝已经进入国家状态的依据。知道二里头文化遗存的大概情况,理解二里头对于夏朝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2、以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思想贯穿整课。通过阅读文献,分析文献的目的和性质,相互比较,对文献记载的价值和可靠性作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通过展示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分析这些考古学发现代表的含义。经过两方面的考察之后,运用两重证据法,对目前的夏史研究作出一个概况性的判断。3、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史态度。通过可靠的理论方法来着手解决实际问题。面对材料有质疑精神。当材料不足时,能够有客观认识,不盲目下判断。同时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重点与难点重点:关于夏代王位传承方式的文献记载和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难点:夏代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尚不能完全相互印证,目前的夏朝历史带有推论性质。说明:1夏代王位传承方式从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是从?公天下?变为?私天下?的典型标志。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是理解考古中的夏文化的基础。2二重证据法就是通过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的相互印证,可靠的恢复古代历史原貌。但关于夏代的两方面材料都有缺陷,故尚不能很好的相互印证。要根据材料得出这一结论并且准确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教师讲述胡适先生1917年到北京大学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