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7093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

2、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

3、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来自:写论文网: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中。XX高考历史重大改革回眸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试诗赋,仪留策论,其次新增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郑师渠、吴怀淇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理财者居半,爱之,知青苗之类,皆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室异者之口。昆公武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

4、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措施:废除诗赋,改以经义策论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学和考试的依据;青苗法。不同:材料一侧重于育人角度;材料二侧重于理财角度。(4分)分析材料中王安石重视周礼的原因。王安石力图从中寻求与改革相符的方案;有利于推动变法的顺利进行。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然则革命者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

5、自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材料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完全的失败。?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的理由有哪些?立宪是循序渐进的;立宪会使国家安定;立宪会得到民权自由;立宪不会被野心家所利用。你怎么理解材料二中“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

6、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材富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诸侯们几乎都从路德的理论中读出了政府权力和威信的扩张。一个在德意志的一个小角落里进行的宗教研究,竟然和许多群体的利益及其热望联系在一起。一一摘编自约翰巴克勒西方社会史等著作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上“惟独圣经”,破除教皇、修士等阶层的特权;他提出“惟独信心“,告诉人们个人灵魂的救赎不靠教会的活动来实现;他的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圣经的德译本,这无疑使任何识字的德国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这项工作在宗教改革上具有重

7、大的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教徒对教育和白话的重视也助长了地方语言的广泛运用。以语言作为根本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现代民族主义国家也应运而生。依据材料一,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归纳罗马教廷与德国社会的矛盾。矛盾: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罗马教廷与德国世俗封建主争夺对德国的控制权;(2分)天主教会控制着德国教民的思想。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的历史影响。主张:圣经至高无上(2分);信仰得救(2分)。影响:打击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8、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29年至1536年,英王亨利八世召集的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宗教改革的法案,被称摘编自蔡骐英国宗教改革研究、刘新成英国都铎王朝议会研究根据材料,指出“宗教改革议会”在政治、经济上是如何推动宗教改革的?政治上:废除了教廷在英国的权力,确立了英王对国教的统治地位。经济上:截断了教廷对英国的经济盘剥;解散修道院,没收教产。根据材料,归纳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宗教改革对英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特点:依靠王权推动;利用议会立法手段;采取渐进方法。影响:确立了王权至上;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议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材料一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

9、,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摘自淮南子要略材料二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商鞅变法的条件?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特点: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刑赏并用。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增强秦军的战斗力;加快秦统一中国的进程。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10、。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摘编自叶坦大变法材料二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材料三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

11、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宋神宗持何态度?是节流还是开源。赞成司马光的观点,但又按王安石的观点执行。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哪一项理财措施最重要?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王安石认为免役法最重要。作用:增加了官府收入;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有利于发展生产。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关于王安石变法令人失望的原因。改革侧重于经济与军事;用人不当;性格固执;改革危及民众生活,造成社会动荡。材料一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

12、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克里斯提尼改革将全国划为十个地区,其重新划分选区的目的在于抽掉一些贵族势力的基础,“以便让多数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来”。材料二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设立军功爵制度,按照爵位高低可以享受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包括占有耕地、住宅、奴隶;采取严厉的抑商政策,立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还规定轻罪重刑,禁止儒家学说传播。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雅典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异:雅典改革禁止把公民沦为奴隶,而商鞅变法将工商业者沦为奴隶;雅典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则采取严厉的

13、抑商政策;雅典改革按财产分享不同的政治权利,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雅典改革扩大民主的基础,商鞅变法加强君主专制集权。同:打击旧贵族势力;改革涉及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结合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实行不同政策的原因。战国时期主要矛盾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矛盾,商鞅变法措施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政治要求;梭伦时期雅典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梭伦改革措施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矛盾,巩固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基础。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治政府刚成立时,参与维新的功臣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充满对欧美社会的美好憧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规范制度统统搬进日本,?正如伊藤博文在启

14、程之初草拟奉命使节要点中所写: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达到同等化域”。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材料二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伊藤博文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改革的目标。改变落后状况,实现文明开化;成为世界强国,与欧美各国平等。两则材料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发生

15、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对此加以评价。变化:由全盘照搬欧美各国先进政治制度转向仿效德国政治制度。体现: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内阁对天皇负责;建立陆军省、参谋本部等军事机构,把军队置于天皇指挥之下。评价:促进日本政治近代化;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归并各小都、乡邑、聚为大县。全国凡四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一一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奉上,愿朝廷处置。一一摘自萨、长、土、肥四藩主奉还版籍奏文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朕前听纳诸藩奉还版籍之议,新命各知藩事,使之各奉其职?今更废藩为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