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从商周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6854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一,从商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材料一,从商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材料一,从商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材料一,从商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材料一,从商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一,从商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一,从商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从商周南京市、盐城市XX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D2史书记载: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C与都省相互制衡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3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

2、。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B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D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4“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5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3、”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A带有近代化的倾向B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D具有宗教迷信色彩C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6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7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B

4、8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3个大公司、5个厂、29A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9C国民党放弃了反人民的政治立场D国共合作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合作10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一举措A初步确立多党合作制度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11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得知A成立四百人会议B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D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

5、关C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14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到,“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15西方文明史读本载:“启蒙运动思想家质疑了传统对人的所有限制而且确实挑战了传统本身的正当性。他们拥护普通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奴隶、犹太人、印第安人和孩子的权利,但是并没有拥护妇女的权利。?在哲学和艺术中,启蒙运动中的男人支持传统的妇女思想:沉默、服从、恭顺、谦逊和贞洁。”材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A全盘否定西方传统文化C捍卫所有人的基本权利B哲学和艺术成就

6、突出D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16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17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材料相应的供应?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他认为苏联应当A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D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8,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从中可以看出新政

7、在美国社会遭到抵制部分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借用资产阶级民主立法手段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ACD19WTO)环境产品谈判进程已于24日启动,以APEC清单为基础,在WTO框架下进一步探讨实现环境产B中国开始主导世贸组织规则的制定C世贸组织促成了世界各国市场的开放D中国积极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20“我们在画中看到的是充满阳光的色块组合,充满了空气感。他们的创作只重感觉,忽视思想本质,以瞬间现象取代之。在阳光探索和色彩分析上有重要发现,在对光与色的表现上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技巧。”下列作品与材料反映的创作风格相符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

8、3分,第22题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21管仲管子治国材料三陈亮四弊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XX412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3619年唐高祖下诏:释典微妙,净业始

9、予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据此可知当时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统治者尊道礼佛14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A禁锢了人们思想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了君主专制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15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它”是指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6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

10、、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民族工业日渐萎缩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上的崇洋现象17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主要是因为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8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首次提出19有学者认

11、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B启蒙运动C代议制的确立D工业革命20这个新国家采用了一套新的立国原则,“即平等、自由、民主、法制、权力平衡”,从而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体现该国立国原则的法律文献是A民法大全B权利法案C美国1787年宪法D和平法令21“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并且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材料所描述的措施出自于A巴黎公社B人民公社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D德意志帝国22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但1948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12、,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23右图,作品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创意的部分是挂在枯树、平台、动物尸骸上软趴趴、看似会流表。该作品A创作于19世纪中期B。真实再现了社会现实C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D反映了工业化快节奏下人们的紧张感加剧三个披动的钟38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东方杂志“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

13、,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东方杂志材料二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

14、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39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古代中国政府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创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的工业化模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对苏联发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