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不违农时(共9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6757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一,不违农时(共9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材料一,不违农时(共9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材料一,不违农时(共9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材料一,不违农时(共9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材料一,不违农时(共9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一,不违农时(共9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一,不违农时(共9篇)(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不违农时(共9篇)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I考试范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2、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

2、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惜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4、下列文学艺术作品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的是5、XX年4月1日,意大利米兰击败土耳其的伊兹密尔,赢得了XX年世博会的主办权。50年前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了二战后的第一个世博会,推测下列各项中属于布鲁塞尔世博会主题的是A、“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3eud教育网/retype/zoom/1062afc4964bcf84b8d57b0e?pn=2&x=0&y=0&raww=621&rawh=80&o=jpg_6_0_&type=pic&aimh=&md5s

3、um=a6768a3fc24db9c97161abf11cfc4813&sign=3a13f222c1&zoom=&png=52162-&jpg=22886-80539target=_blank点此查看全球气候变冷,天气反复无常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的利益国的应急机制亟需改革A、B、C、D、23、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粉碎达尔文”等。这说明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沉重一击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达尔文的进化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A.B.C.D.24、明

4、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应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25、白居易的红线谈中:“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这句话深刻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以下作品与这首诗的艺术风格相同的是考试范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第一至第四单元命题人:高一历史备课组二、非选择题26、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大不胜用也

5、;谷与鱼鳖不可胜时,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材料二: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哪派的思想?简要列举其主要观点。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期哪派的思想?简要列举其主要观点。材料三反映了战国时期哪派的思想?简要列举其主要观点。依据材料一、三判断两派观点的异同。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

6、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材料二邓小平全面、深入地观察了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材料三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拿中国来说,五十

7、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以上材料均摘自邓小平文选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邓小平主要思想主张,并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史实,简述邓小平对这些思想的实践情况。(12分)3eud教育网/retype/zoom/1062afc4964bcf84b8d57b0e?pn=3&x=0&y=34&raww=30&rawh=550&o=png_6_0_0_0_0_0_0_&type=pic&aimh=550&md5sum=a6768a3fc24db9c97161abf11cfc4813&sign=3a13f222

8、c1&zoom=&png=-&jpg=80540-target=_blank点此查看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于为政,焉用杀?于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材料三: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

9、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宫便殿奏礼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阅读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根据材料四、五,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根据以上分析,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儒家文化?3eud教育网http:/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宜宾三中高XX级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I卷

10、一、选择题:1.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生产模式,也正是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下列有关这一生产模式认识错误的是:A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

11、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4.中共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发展民生的幸福画卷,其中指出:“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这一论述与下列哪一思想相符:A“礼之用,和为贵”B“仁者无敌于天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养心莫善于寡欲”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

12、画风格以写实为主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7.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8.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罗马法的基础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BCD9.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

13、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1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11.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12.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

14、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3.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4.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A延续元朝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D回归周朝典制15.“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16.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着一倾向的是: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17.“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8.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