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6至17世纪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659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一,16至17世纪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材料一,16至17世纪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材料一,16至17世纪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材料一,16至17世纪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材料一,16至17世纪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一,16至17世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一,16至17世纪(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16至17世纪哈尔滨市第六中学XX届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礼乐与法制并举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老子的道德经应著录于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

2、部3.“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持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庄子4右图是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先王之政重在“尚贤”ABCD5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

3、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6.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古代皇帝的“泰山封禅”显示的理念主要是A君权神授B天人合一C“制天命而用之”D顺从自然7.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8.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来自:写论文网:材料一,16至17世纪)之本”C“夫形于

4、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9.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C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D以思想统一促政治统一10.唐甄在潜书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具有与唐甄这种政治思想相似的思想的是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11.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12“

5、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13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A.石氏星表B.九章算术C.夏小正D.汜胜之书14有这样一幅画,让人看后“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尘土扑面耳”,这幅画最有可能是:A

6、.清明上河图B.松鹰图C.送子天王图D.洛神赋图1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小说的出现和繁荣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宋朝风俗画的发展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ABCD16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A山水画B人物画C文人画D风俗画17.贞观长歌是我国当代著名电视剧,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等杰出人物形象。下列有关虚拟景象,有可能出现在该电视剧中的是A唐太宗聚精会神阅读西游记B御书房里悬挂着

7、清明上河图C宰相房玄龄用行书撰写政事奏折D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18.民国时期,爬长城、逛颐和园、去梅兰芳家是当时老外来中国最向往的三大传统项目。梅兰芳是由于唱京剧而闻名于世。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主要是由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区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19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一位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普罗塔哥拉D亚里士多德20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墨家学派的诉求王阳明心学

8、的主旨智者学派的主张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ABCD21.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A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D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22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

9、时蔚然成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23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A上帝B罗马教皇C马丁路德D贵族24.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

10、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25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A天赋人权的思想B直接民主的思想C代议制民主思想D社会契约的思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治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材料二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

11、,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材料三“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王阳明王阳明全集材料四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积

12、极意义何在?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三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理学产生的影响。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法治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24分)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

13、活。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孔子和苏格拉底是“轴心时代”东西方的先哲,他们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提出什么主张?(4分)分析其主张提出的原因?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

14、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据材料二分析中、法启蒙思想的主张有什么相同点?(2分)有什么不同?(4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能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XX届高二学年10月份月考试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1)核心:仁。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不同之处:汉初:减轻刑罚,断狱从轻;秦:严刑酷法。原因: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3)核心内容:致良知。影响:强调气节、品德、操守,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维系专制统治;禁锢人的思想。(4)法治思想:倡导民治,主张立公法。影响:揭露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7.(24分)(1)孔子:主张仁和礼;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人应该具有美德,反对功利。(4分)原因: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诸侯争霸,政局动荡;农业发达,小农经济兴起;西方古希腊民主制的繁荣;工商业、航海业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