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14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6553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一,1914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材料一,1914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材料一,1914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材料一,1914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材料一,1914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一,1914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一,1914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1914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专题检测卷(九)(上)(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法西斯分子曾图谋发动政变建立法西斯政党一党专政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公开扩军备战,准备发动侵略战争A.C.B.D.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型选择题。只有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史实全面地掌握,才能准确地比较、鉴别。建立法西斯政党并在国会选举中获胜的是德国,日本的政党政治此时并不完备,因而排

2、除;是相同点。答案C2.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其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好心肠”实为英国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B.“恶人”主要指德、意、日法西斯力量C.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二战的重要史料D.丘吉尔的言论揭示了二战爆发的根源解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从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这一言论未能揭示出二战爆发的根源,所以本题选D项。答案D3.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3、()A.伸张正义C.助纣为虐B.铸剑为犁D.强权政治解析慕尼黑会议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都纵容、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C项是其影响的共同点。答案C4.探索发现之“战争警报”中叙述道:“苏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部署变革正在进行,大量兵力和兵器要在短时间内进行一万千米以上的超长距离跨洲调动。”这次行动的意义是()A.推翻拿破仑帝国B.苏俄退出战争,实现和平C.导致苏德战场的转折D.促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析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按照协定,苏联最迟应在1945年8月8日前对日宣战。材料中的“跨洲调动”指的是苏军在欧洲刚结束与德军的战斗,又匆匆向远东开进。苏联的跨洲调动,

4、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所以选D项。A、B、C三项表述明显与材料无关。答案D5.从1945年11月开始对纳粹战犯进行了为期长达10个多月的纽伦堡审判,法庭起诉书指控被告犯有违反人道罪的罪行。下列史实可以用于法庭证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及图片信息的解读和理解能力。材料需要涉及犯有违反人道罪的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而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德国纳粹屠杀人民和战俘的场所,在此犯下滔天罪行,故答案为D项。答案D6.(加试题)“这个同英法对立的是另一个资本家集团,这个集团更加凶恶,更加野蛮。这个集团的资本家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了。”(列宁语)“这

5、个集团”是指()A.三国协约C.国际联盟B.三国同盟D.轴心国军事集团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协约指英、法、俄,三国同盟指德、奥、意,与英法对立的自然是三国同盟。答案B7.(加试题)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它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A.C.B.D.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不正确,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应是索姆河战役,可排除含的A、C、D三项。答案B8.(加试题)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6、()A.索姆河战役由英法联军首先发起B.索姆河战役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C.索姆河战役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D.索姆河战役以德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解析索姆河战役中,交战双方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仍未能决出胜负。因此,D项的叙述与史实不符。答案D9.(加试题)下列关于一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C.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B.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D.内部矛盾不断尖锐解析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无论是协约国集团还是同盟国集团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都是非正义的。答案B10.(加试题)1914年秋,正当欧洲国家纷纷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

7、伯爵评论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下列历史现象中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欧洲文明遭到严重破坏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欧洲仍为世界中心A.C.B.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可知是指欧洲的文明和地位受到破坏,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故D项正确。强调的是美国的强大,表明欧洲的强大,均与题干信息不符,应排除。答案D11.(加试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最能够突出反映美国争夺海外市场力量增强的是()A.凡尔赛和约C.国际联盟盟约B.五国海军条约D.九国公约解析美国没有在A、C两个文件上签字,因此排除。而B项主要反映的是美国海军实力的增

8、强,只有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扩大了美国的海外市场。答案D12.(加试题)1928年,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具有明显的虚伪性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解析帝国主义列强宣称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又宣布各种保留条件,就是准备随时找借口不履行非战公约,这是该公约虚伪性的体现。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珍珠港事件材料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

9、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联合国家宣言材料三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苏、美、英三巨头材料四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雅尔塔会议公报请回答:(1)材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有何影响?(4分)(2)材料二宣言的发表对大战进程有何影响?(6分)(3)材料三中会议的中心主题是什么?之后根据此会议主题进行了怎样的军事行动?(4分)(4)依据材料四,概括雅尔塔会议的主要精神。(2分)(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取胜的最积极的影响。(2分)解析

10、第(1)问,首先判断事件是珍珠港事件,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主要体现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第(3)问,是对德黑兰会议的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回江西省红色六校XX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24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A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B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C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D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25“有学者统计,元、明、清三代最重要的戏曲家、小说家、曲词家几乎都出在浙江,其数量在30位以上?在当时稳稳坐定了全国首屈一指的位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浙江A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达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11、C城市和商品经济十分繁荣D市民阶层文化需求日益强烈26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棉布进口棉纱进口A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B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271910年梁启超在中国国会制度私议一文中指出:“天下无论何种制度,皆不能有绝对之美,惟当以所施之国适与不适为衡。离国情以泛论立法政策,总无当也。”这表明当时梁启超的本质意图是A提醒国人要辩证看待政治制度建设B强调政治制度的建设要从国情出发C提醒国人认识各种政治制度的不足D抵制资产阶级革命,坚持社会改良281912年8月31日民立报报道,孙中山当面建议

12、袁世凯:“此十年内君当为大总统,专练精兵五百万,始能在地球上与各强国言国际之平等。”当记者黄远庸提问“袁世凯有没有野心”时,孙氏的回答也相当干脆:“那是没有的。”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符合当时中国国内的情势B孙中山迫切期望国家富强C体现了革命派的反帝主张D袁世凯骗取了孙中山信任291936年8月24日,大公报发表的社评朱徐毛彭等之新动向中指出:“近来朱德、徐向前、肖克、贺龙及毛泽东、彭德怀等,突由川陕分道窜往西北,情形极可注意。”由此报道可以看出A该社评是站在“剿匪”立场上立论的B大公报在为国民党提供军事情报C蒋介石加紧了对红军的军事“围剿”D工农红军已完成了战略转移30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

13、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列宁也曾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材料反映两者的共同点在于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应多样C从国情出发建设本国社会主义B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取向是必然选择D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路径可以选择31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不能说明的是A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B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C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D法官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32马丁

14、奥芬巴赫曾说,“一句民间格言说得很风趣,不是吃得好,就是睡得香。在这个具体事例中,新教徒愿意吃得好,而天主教徒则求睡得安稳。”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新教的俗世精神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天主教精神可以纠正资本主义泛滥的物欲C“求睡得安稳”是指责天主教徒懒惰D“愿意吃得好”是指责新教徒贪婪而缺乏精神追求33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34下列关于区域性合作组织模式的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模式4: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