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6202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材料-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材料-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材料-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材料-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XX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及答案第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A尊崇和颂扬先人B缓和君臣关系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D巩固儒学地位25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

2、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A专制皇权弱化B宗法观念受到冲击C地方吏治废弛D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2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27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

3、”,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28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29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

4、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30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31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A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D体现了国家对

5、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32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33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下表是1928至1931这表明A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C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D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34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

6、。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A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B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C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D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35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试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

7、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统一全国后,在南北之间建设一条运输通道成为迫切任务。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19世纪中期大运河开始衰落,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起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使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嘉定等逐渐衰落。据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材料二19世纪中期,法国加紧在埃及扩张势力,与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

8、。条约规定埃及无偿提供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的15%。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等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它把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从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到西欧、北关的距离,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摘编自赵军秀评英法改造苏伊士运河的矛盾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偶然性与必然性在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发生作用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客观性。恩格斯明确

9、指出:一种社会活动,一系列社会过程,愈是越出人们的自觉的控制,愈是越出他们支配的范围,愈是显得受纯粹的偶然性的摆布。它所固有的内在规律就愈是以自然的必然性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概括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地方上的行政和司法机关是合一的,对其审判权限的规定并不严格。到唐代,明确规定县只能决断杖以下的刑罚,州只能决断徒以下的刑罚,中央司法部门只能决断流刑以下的刑罚,宰相有决断

10、流刑的权力,但必须复奏。死刑决定权则一律控制在皇帝手中。自宋代起,审和判分离,县和州对重罪犯只有初审权和拟判权,而无判决审定权,终审判决统归中央,经中央批准,州县方能执行判决。中国封建社会在司法工作上表现为重刑轻民。一般民事纠纷被称为“户婚细事”,往往只由族长和乡、里进行调处解决。但唐代州县的户曹的职任中,便包括有处理民事诉讼的内容,这是将刑事和民事案件分别管辖处理的最初步骤。至南宋时期,对民事案件的审判便单独成为一个体系,即州县负责审判,而最终的裁决权归属于户部,在户部左曹分置三案以分工管理。这种民事案件审判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根据材料,概括唐宋时期

11、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表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4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第一条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为集思广益,团结全国力量起见,特设国民参政会。第四条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之选任,提交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决定之。第五条在抗战期间,政府对内对外之重要施政方针,于实施前,应提交国民参政会决议。前项决议案、经国防最高会议通过后,依其性质交主管机关制定法律或颁布命令行之。第六条国民参政会得提出建议案于政府。第七条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摘自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材料二国民参政会成立于1938年7月,是抗战初期中国政局上值得庆

12、幸的事情。国民党称新成立的国民参政会是“反映民意决定国家大政方针之代表机关”。中共发表声明指出,国民参政会是“我国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制度的一个进步”,是“我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地域的团结统一的一个进展”。苏联真理报认为,参政会成立表明中国“联合反日统一战线之伟大力量业已形成”。摘编自周勇国民参政会与中国各党派关系研究:19381948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条例对组织国民参政会做出了哪些方面的规定?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参政会成立的背景及作用。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日本一直叫嚣北进,迷惑美国。美国政府认为“也许一年之内,国民党就会被一个日本傀儡政权所

13、取代,那时全国就会变成一个大满洲国了。”美国人民认为中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个基本乱糟糟的,并不重要的外国。1937年在日本全部进口的军事原料和物资中,美国的钢铁占到92%,汽车及零件占到91%,石油及石油产品占到60%。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在1937年坦率指出:“日本的侵略得到了我国的大力支持。”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1941年,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美国志愿人员组成了志愿航空队,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同年,罗斯福签署一系列公告,宣布对日本实行部分禁运。在日本进兵印度支那南部后,美国断绝了对日石油供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对日实施经济制裁达到最高峰。1941年11月,为了拖延与日本开战的时间,罗

14、斯福政府考虑对日妥协的“临时协定草案”。美国民众和一些美国官员不赞成对日妥协,呼吁不要牺牲中国。在各方反对和中国所持坚决态度的影响下,美国政府打消了与日本达成临时妥协的念头。摘编自韩永利中国抗日战争与美国远东政策的演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形成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90天,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为了保住霸权地位,1971年7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利用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制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1973年3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根据材料,指出尼克松总统调整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做出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影响。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