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报告时满头大汗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531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作报告时满头大汗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李作报告时满头大汗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李作报告时满头大汗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李作报告时满头大汗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李作报告时满头大汗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作报告时满头大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作报告时满头大汗(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李作报告时满头大汗学雷锋活动主题班会五年级二班崔红静一、活动目标:1、通过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以及他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弘扬“雷锋精神”。2、通过认真地学习和参加有关的助人为乐活动,构建“优良班风、和谐校园”。3、让同学们以实际行动来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二、活动准备:1、准备一些相关的雷锋图片和他亲身经历的有先进代表性的真实故事。2、准备几则雷锋日记和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的录音带。三、活动安排程序:欣赏图片-生平简介-雷锋日记-雷锋故事-表演小品-听一听歌曲-学会唱歌

2、-精神大讨论-代表发言-要求行动-总结归纳-谈体会四、具体活动过程:1、师生共同欣赏一些与雷锋相关的图片。2、先请个别同学畅谈自己对雷锋叔叔的了解,然后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补充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雷锋的生平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1962年8月15日,一个普通士兵逝去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下了一个永不消逝的名字-雷锋,也留下了一种伟大而高贵的精神-雷锋精神。他的精神将会永远地闪

3、耀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雷锋精神将会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3、请一位同学来读几篇有先进代表性的雷锋日记。8月26日自从由鞍山转到弓长岭以来,自己就抱定决心:一定要很好地工作、学习,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各种学习任务都能认真完成;自学较好,每大早晨学习一小时,晚上总是要自学到深夜10至11点钟。早晨坚持做早操,没有违犯过纪律,都能按规定去做。今后,我应当继续加强组织纪律性,向违法乱纪做斗争,严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机器检查和保养,保证安全,消灭事故。努力学习政治,开展思想斗争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团结,虚心学习。10月11日一、加强修养,努力学习团纲、团章和有关团员修养的书籍,处处

4、听党的话;坚决地、无条件地做党的驯服工具。二、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献给党的建设事业,在生产中,一定完成任务,一红到底,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三、虚心向群众学习,并以团员的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前进。四。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经常向支部汇报自己的思想情况,在支部的直接领导、监督下,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10月19日昨天我听到一位从北京开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回来的同志作报告。他说,毛主席在北京接见了他们,毛主席的身体很健康,对我们青年一代无比的关怀和爱护当时我的心高兴得要崩出来。我想,有一天我能和他一样,见到我日夜想念的毛主席该有多好,多幸福啊!可巧,我在昨天晚上做梦就梦见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像慈父般的抚摸着我的

5、头,微笑地对我说:“好好学习,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我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了,只是流着感激的热泪。早上醒来,我真像见到了毛主席一样,浑身是劲,总觉得这股劲,用也用不完。我决心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永远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好好地学习,顽强地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做一个毫无利己之心的入,我一定争取实现自己最美好的愿望,真正见到我们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雷锋叔叔在数百篇日记里,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

6、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4、请若干位同学来讲一讲有关雷锋的真实故事,其他同学集中精神,认真听后简单概括。助人为乐的雷锋故事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知道累的。1961年5月的一天,雷锋因公事到丹东出差,清早5点钟从连部出发,在去抚顺火车站的路上,看到有一位大嫂背着小孩,

7、手还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去赶车。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他们母子三人都没有穿雨衣。那个小女孩因掉进泥坑里,弄了一身泥,一边走还一边哭。看到这种情况,雷锋立即想道:我军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雷锋急忙上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背小孩的大嫂身上,马上又背起那个小女孩,一同来到火车站。雷锋替她买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车。在车上,雷锋看到那个小女孩,全身衣服没有一点干处,头发还在往下滴水,冻得她直打颤。雷锋自己一身衣服也湿了,他急忙解开外衣,摸摸贴身的那件绒衣还是干的,立即脱了下来,给那个小女孩穿上。听说他们母子三人早晨没吃饭就出来了,雷锋又把自己带的三个馒头送给了他们。上

8、午九点钟,列车到了沈阳,雷锋领着小女孩,把他们母子三人一直送出车站。5、思考:同学们,听了雷锋叔叔的故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提示:-雷锋是一个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6、播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要求学生学会唱这首歌。学习雷锋好榜样歌词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愿做革命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学习雷锋好榜样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共产主义品德多高尚学习雷锋好榜样毛泽东思想来武装保卫祖国握紧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7、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激烈的“雷锋精神”大讨论,并且由代表发言。A、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9、、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牢固树立远大理想。B、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大力弘扬文明新风。C、团结友爱、诚实守信、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D、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E、在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8、要求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父母、老师、同学或其他人做些好事。用实际行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五、活动总结:1、由班主任老师总结归纳这次学雷锋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雷锋活动”,让同学们在心中树立雷锋助人为乐的良好形象,以雷锋为学习的楷模和好榜样,接过雷锋手

10、中的枪,继承革命英雄的光荣传统,把“雷锋精神”认真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来,全体师生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优秀文明的和谐校园。2、请个别同学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号?考?线号?学?封?名姓?密?级班?校学?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古藤那一段原来的凌空的qi空中,在风中摇y绿叶丛中微笑。_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身无彩凤双飞翼,_。五岭逶迤腾细浪,_。商女不知亡国恨,_。_,身世浮沉雨打萍。_,一览众山小。_,灵旗空际看。人活着要有理想和信念,要甘于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正所谓“_,_。”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

11、总资产,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而这个增长速度还在与日俱增。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C人生就是因为无法随心所欲,所以才有意义。D法令枪响后,刘明同学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获得第一名。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新形势下的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B读了此文,我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C通过这次作文评比,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D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就在于要勇于克服困难,充满自信。5名著阅读填空。?.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作家_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你还知道小说中另一个主要人物是_。?.课外阅读是提高我们语文水平的一个

12、重要的途径,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体会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童年,我们可以体悟到俄罗斯下层老百姓的悲惨命运;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_。6.某班级举行“长城”专题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活动一:有人说,“中国人不知道长城就不算是中国人”“外国人来中国不去长城等于没有到过中国”,可见长城的地位之高,请说说长城在你心中的印象。动二: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当你凭借毅力登上长城的最高处,发现有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你就是长城好汉”,这时你会怎样理解“好汉”的含义?二、阅读理解古诗鉴赏,完成下列两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

13、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7诗中的两个“笼”字富有表现力,请赏析其妙处。(2分)答:_8“商女不知亡国恨”,作者是不是单单遣责商女呢?请谈一谈你的看法。(2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