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4826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课课程目标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方法上都应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接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深刻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熟练掌握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定理和公式。能将实际物体简化成准确的力学模型,应用力学基本概念和定理解决相关力学问题;2、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刚体、

2、物系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3、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4、通过应力状态分析建立强度理论体系。5、步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材料的相关力学实验。掌握基本实验的操作及测试方法课程内容与要求工程力学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部分。理论力学部分以静力学为主,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材料力学部分包括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杆的强度和压杆稳定。第一篇静力学静力学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力对点的矩,力对轴的矩,力偶与力偶系的简化,力的平移,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特殊力系的平衡,

3、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物体系的平衡,平面静定桁架的内力,考虑摩擦时的平衡。第二篇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主要内容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强度条件、刚度条件,应力状态分析与四种强度理论。课程要求: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四个概念、六个公理及推论、一个定理。能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熟练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四种变形方式的内力、应力、内力图;学会四种载荷作用方式下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理解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课程实施和项目设计1、课程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

4、结合模具专业及学生特点,对少学时工程力学的教学采用讲授、练习、自学、集中答疑等多种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力学概念、原理和定理时,应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和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实际力学问题出发,通过理想的抽象分析的实验观察,进行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指导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生产实习中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要确保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完成。为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必须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积极的思维。学生学习工程力学,应在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程的基础上,学会

5、应用所学的定理和公式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演算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加强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各种实物、模型等教具和挂图、教学录像片,并组织进行现场参观教学。同时应重视材料力学实验课这一教学环节的开设。高职力学课程的教学,要紧贴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在课程的教学上打破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实现相关内容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消除重复,达到精选课程内容,提高工程力学教学效率,满足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的。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处理工程实际问

6、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提高。1)本课程共分三大模块: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与动力学。第一模块分两大任务: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力系;第一模块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求深入理解,但理论的证明和公式的推导都要力求简明。着重分析公式的应用条件及物理意义。重点放在公式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上.本模块学生演练一定数量的习题是非常必要的。第二模块设一大任务,两条线索,一是载荷作用方式,二是外力-内力-内力图-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本模块设有四个实验,安排四个课时,通

7、过实验引出相关内容。第三模块学生自学。2)全书以工作项目统领整个教学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完成单个项目的训练。3)复习习题课是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要对典型例题进行剖析,辨明容易混淆的概念,纠正常见的错误,增强分析和运算能力。课外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业要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分析要条理化,步骤要规范化,绘图要正规化,这也是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和举例时要作出较好的示范。广泛推行职业导向型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并能根据课程类型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教学手段,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录

8、像、参考文献等要上网开放,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并在网上建立良好通畅的师生沟通渠道。4)实验要求开出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弹性模量的测定;梁的弯曲变形实验和弯扭组合变形实验。2、项目设计绪论2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2.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二)知识目标1.了解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2.熟悉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及其区别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研究的对象2.本课程的作用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重点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二)难点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及其区别。第1章静力学14【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力、衡和刚体概念;熟练掌

9、握力的基本性质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2、掌握力矩、力偶、力偶矩的概念及合力矩定理,熟练进行力矩、力偶矩的计算;深刻理解力偶的基本性质及等效条件;熟练计算平面力偶系的合力偶矩和求解平面力偶系的平衡问题。3、掌握常见约束的类型、特性及约束力方向;学会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并画出受力图。4、熟练地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及平行力系.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求解物体及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能应用滑动摩擦理论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简单的平衡问题;5、掌握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对轴之矩的计算。6、理解重心的概念.坐标公式,学会重心位置的求法。【教学内容】:静力学基本概念力的概念2力的概念平衡与刚体的概念力的基本性质工程中常见

10、的约束.1约束与约束力的概念.2约束的基本类型.3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几何法力的分解和力的投影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解析法2平面力偶系2.1力对点的矩.2合力矩定理.3力偶及其性质.4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2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的解题步骤摩擦2滑动摩擦摩擦角与自锁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空间力系简介4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重心及其计算任务二:第2章拉伸与压缩6【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直杆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受力和变形特点;2、

11、建立内力和应力的概念;学会应用截面法求轴力并画出轴力图。3、掌握直杆在拉伸或压缩时的应力和应变计算。4、熟练掌握应用拉杆的强度条件求解强度计算中的三类问题。【教学内容】:概述轴向拉伸与压缩杆件横截面上的内力轴力与轴力图轴向拉伸杆件截面上的内力和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拉压杆的应力横截面上的应力应力集中的概念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2变形胡克定律拉压杆的变形计算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2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第3章剪切与挤压和扭转4【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联接件的两种破坏形式剪切破坏与挤压破坏的特点。2、掌握剪切与挤压实用强度计算方法。3、了解剪切变形概念

12、与剪切虎克定律。4、建立杆件内力概念,掌握用截面法分析和计算圆轴内力的方法。5、理解切应力.切应变.剪切虎克定理和切应力互等定理6、能熟练计算转矩.扭矩和绘制扭矩图。7、能牢固地掌握圆轴受扭时的切应力与强度计算和受扭圆轴的变形和刚度计算。【教学内容】:剪切与挤压2.1剪切和挤压的概念.2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扭转2轴扭转的概念与实例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与扭矩图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轴扭转时的变化与刚度计算1.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2.圆轴扭转时的刚度计算天津大学机械设计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学时分配:授课学院:适用专业:先修课程:XX00880机械工程学院近机类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1

13、学分:5授课:80上机:实验:6实践:实践:工程图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训练。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基本能力,并初步具有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能力;2)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及通用机械传动装置的基本能力;3)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4)具有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

14、资料的能力;5)能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二、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熟悉机构和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和应用,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标准和结构,熟悉摩擦、磨损、润滑和密封的一般知识。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机构的组成、主要类型、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能进行简单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掌握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机械的调速、刚性回转件的平衡。熟悉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形式等。熟练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强度、刚度、耐磨性、寿命、热平衡及经济性等。能进行简化计算,掌握当量法,试算法等。了解改善载荷和应力分布不均匀的方法,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改善摩擦性能的途径。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熟悉零部件的设计计算,能进行零件工作图的绘制,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文件及应用计算机的技能。三、教学内容1、绪论1)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本课程的性质;2)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机构运动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