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心得体会(共9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44840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扎染心得体会(共9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扎染心得体会(共9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扎染心得体会(共9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扎染心得体会(共9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扎染心得体会(共9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扎染心得体会(共9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染心得体会(共9篇)(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扎染心得体会(共9篇)篇一:扎染学习心得报告扎染学习心得报告近日学校为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传承非文化物质遗产特意邀请了非文化物质传承人来我校指导教学,有幸我接触了一种我以前听过、看过,但从未真正体验过一种艺术扎染。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一、学习的基本情况扎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扎染大致分为四个步骤:扎染制作、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当我切身体验扎染的整个过程时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更让我深深地懂得了扎染的价值,我想扎染独特的工艺表现效果

2、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二、深入探讨扎染的制作技法及经验一制作扎染技法捆扎法:捆扎法是将织物按照预先的设想,或揪起一点,或顺成长条,或做各种折叠处理后用棉线或麻绳捆扎。圆形扎:将织物揪起一点,用线绳扎紧,可扎成同样大小的花纹,也可由小到大排列,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折叠扎法:是扎染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法,对折后的织物捆扎染色后成为对称的单独图案纹样一反一正多次折叠后可制成二方连续图案纹样。平缝绕扎法:即可形成线性条纹又有圆形扎法的机理,是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平针绕扎法五角星1、缝绞法缝绞法是用针线穿缝绞扎织物以形成防染,针法不同形成的效果不同。这是一种方便自由的方法,可充

3、分表现设计者的创作自由。平针缝绞法:平针缝绞法可形成线状纹样,可组成条纹也可制作花形、叶形,用大针穿纯棉线,沿设计好的图案在织物上均匀平缝后拉紧。卷针缝绞法:利用针与布的卷缝可得到斜线的点状纹样。将织物对折,如图卷缝。用画笔画圆形,捏起双层卷缝后拉紧。成品二扎染技法所得经验1、若染出后视觉冲击力不强解决办法:需要改进的就是轮廓使用两排紧密的平缝,使得线条变粗,来增强视觉冲击力。2、面与面的构成混入了轮廓线解决办法:这是由于捆绑时没有捆到缝线处,改进方法就是轮廓线用两排或三排紧密的平缝,之后就要细心捆绑。3、染后形状变形解决办法:这是由于在造型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没有注意平缝针距大小,改进的方法针距

4、一定要一致4、上色效果不好,染的色彩不纯解决办法:这是由于对布料属性不了解造成的,粗麻布不好染色,改进方法就是改用细麻布。三、扎染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扎染艺术特色鲜明,分布范围广,历史源远流长,手工扎染的图案自然活泼、清新优雅、别具特色,是重要的时尚流行元素,为国内外流行服饰接受,在现代服装设计应用中表现出民族性、时尚性、个性的特征,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1、扎染工艺在服装中的应用图案模糊却彰显自然、古朴、大方所形成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朦胧感觉,使人浮想联翩,留下无穷的韵味。篇二:教学设计-扎染篇三:春暖花开走进扎染艺术教学反思春暖花开走进扎染艺术教学反思春暖花开走进扎染艺术教学

5、反思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虽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表现艺术,但制作中教师简化了流程,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用亲自扎染的两件衣服,请学生展示,自己也佩戴了扎染的围巾,请同学们用走秀的方式展示,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二、合作探究、掌握方法分析图片中的图案,进而感受扎染的天然之美。尝试进行简单的扎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分析,并不给学生制作的方法,与框架。让学生通过亲手扎制,体会扎制方法,对扎染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勇气以及对扎染艺术的热爱。三、热情洋溢、创意挑战了解了基本方法,进行下一步的探究,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色彩

6、感受能力、简单的手工制作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注意引导学生将活动讨论的重点放在扎的基本方法上,通过猜想得出不同的扎法会有不同的花纹,如何扎出美丽的花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形象观察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很快通过自学得出结论,强调不同的折的方法产生的不同图案,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扎的方法,进而学生也在自己的脑子里勾画出各种自己创意的美丽图案。结果学生作品出现了丰富色彩的图形。本课即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又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四、新颖独特、成果展示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扎染作品,体验了我国悠久的扎染

7、艺术的魅力,并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加以归纳总结。教师简化了制作环节,使制作变的简单,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又能较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与想象力,作品丰富多彩,教学效果较好。五、拓展眼界,引发思考最后教师还原扎染的传统方法,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扎染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激发学生发现美、热爱美,创造美,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本课的学习中,注意运用了1、观察质疑法2.合作探究法3.归纳总结法4.互动交流法5.实践体验法6.创作提升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做,这样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足:当然,教学中,也出现了

8、不少遗憾,做到“面面俱到”想让学生了解更多扎染的知识,对扎染有更全面的认识。怎样做到知识面讲解全面,又不花费大量时间还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磨练,积累经验,以求取得最好效果。教案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授课教师:陈鹂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印染工艺:扎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染色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3.学会去发现与欣赏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工艺品中的美,增强对民族艺术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点:扎染的基本技法与要领。教学难点:扎布的松紧程度、染布的时间长短及颜色运用。教学准备:彩色墨水、毛笔、水、调色盘、白纸、各种染纸作品。教

9、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二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一件什么样的围巾,你们知道这种别致的纹样是怎么来的吗?它是扎染出来的。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印染工艺。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2.扎染的运用很广泛,除了刚才的围巾,还有衣服、背包、领带、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人们用它来打扮自己,美化生活。说起扎染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据说,很久以前,有个人不小心将衣服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他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部分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色方法的试验,终于发明了扎染。往往不经意的一点,只要你善于发现和研究,你就有可能成为发明者。三讲授新课:1.今天我们就来

10、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手法染纸。扎染: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用布先扎后染的民间印染工艺。首先老师请大家先看一张已染好的扎染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扎染作品有哪些特点呢?特点:以棉布为材操作简便随意性大2.扎染的基本方法:圆心扎:以一点为圆心缠绕绳子扎条形扎:横向、竖向或斜向收拢后缠绕绳子揉合扎:随意揉合成一团缠绕绳子染浸染:将纸直接浸入染料中点染:用笔蘸饱染料后边点边染两环节紧密结合,教师在讲台上示范扎绑的方法,观察不同的扎法和染法会得出什么样不同的效果。3.小结:扎要紧,染要活,只要把握好扎和染两个环节,就能制作出美丽的扎染作品。提出注意事项:等颜色干后再打开,以免损坏作品,打开时一定要仔细。

11、四布置作业:以面巾纸代替布材,捆扎后用毛笔点染,展开后贴在黑板上并写上名字。作业要求:1操作过程合理2构图新颖3色彩鲜明五课堂点评:将学生作品一一陈列,请学生分别评出构图、色彩较好的扎染作品,对较新颖的扎法和构图可请制作者谈谈体会。课堂总结:同学们,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手,变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们的手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用双手来美化生活,打扮世界吧!板书:采风心得XX年4月6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腾冲和顺古镇,我们是晚上到的。拖着行李箱走在用凹凸不齐的石板路上,我们住在玉泽民居里,安顿好了,晚上就和小伙伴在外面的摊摊上吃了一碗饵丝和炒大救驾。和

12、顺古镇里处处是古巷,古牌坊,古居民,这些居民都是依山而建,房屋基本上都是木质结构,据说这样子房子就会冬暖夏凉,另外还有一个说法是这边地峭活动频繁,木质结构房子安全些。第二天我们参观了和顺图书馆,滇缅抗战博物馆,艾思奇纪念馆,元龙阁,刘思宗祠,洗衣亭,弯楼子居民博物馆和和顺小巷等景点。让我们体会到和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内涵所展现的宝贵财富和人文精神氛围。参观完后,我们打算吃一些特色小吃,下午我们十个人吃了和顺古镇的特色小吃土砂锅。回到住的地方我们开始聊着天,吃着东西,一起画着速写。嘻嘻闹闹的。等待老师的检查。第四天,下着微微的小雨,我们成群结对的逛着,撑着伞,走在安静的古镇里,嬉笑,聊天,

13、拍照,走走停停,非常的惬意与舒服,我们买了一杯水牛奶尝尝鲜,这一天过得特别的快,我非常喜欢和顺古镇里面的一家店铺叫爱上离开的店铺,我在店铺里给自己寄了一张明信片买了一张舒服的蓝调CD,老板人很好我们坐在店铺里聊天休憩。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就玩熟了,大家会互相损对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去你的”,我记得在一家店里面吃东西,我们买了一份蛋炒饭,我同学直接说“去你的,蛋都没有,老板听到了,还马上解释道,有鸡蛋的只是,我把他搅拌了,所以就看不出来了。我觉得古镇里的人们还是比较淳朴的,在古镇里过着安静,舒适的生活,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闹,就这样静静的我觉得也不错。第五天,我们睡过头

14、了,听到外面的吵杂声,醒来,急急忙忙的洗漱,整理,准备去拍集体照,出发去大理。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改国号为后理。古代大理国全盛时期的管辖区域相当于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部等地,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值得游览。大理受中原文化影响极深,几代国王曾在苍山神祠祀典。苍山神祠据云南通志载:唐贞元10年四川帅臬遣节度巡官崔佐时至云南,与云南异牟寻盟于点苍山,因立祠,每年春秋二仲月祭祀。宋代大理国相沿旧制,仿效历代帝王祀典,进行祀典,延续至明、清。这上下一千多年的封建史,至今仍可从敕封点苍照明镇国灵帝位碑中窥见一斑。到达大理在客栈安顿下来。就和几个同学去古城

15、里吃东西,进入古城后,大理带给我的感觉是大气,淡定,宽大的青石板路,精致的建筑,街道中清致秀美的花草,到处都是源源不断的潺潺流水,随风飘动的树枝,沿街的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比比皆是,石房檐上精致的花纹,和屋檐的翘角尽显建筑的厚重与大气。晚上我们逛了人民路,洋人街,等等,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来大理了,每次来大理都有不一样的体会,第一次来的时候还不怎么流行编头发,和画印度文,我最喜欢的就是人民路,这里有各种小玩意儿,我也很喜欢买,这里有不同人在这里摆摊,有大理学院的学生,有穷游过来的摆摊挣路费,也有不想过城市的生活在这里流浪的人,他们都很有艺术性,我喜欢这条街。和小伙伴们进了一家酒吧,和老外用不是很流利的英语交流,还好他也会一点点中文,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体会。第二天我们去了扎染工坊,买了两个手工扎染。去了喜洲,吃了喜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