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60039119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南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南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南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南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南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享发展,首先要发展。发展是前提,没有发展,共享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这种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富有质量的发展。简而言之,没有“有质发展”就不会有共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了30年,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仍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变化大,在世界经济领域独树一帜、蔚为壮观。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却在“蛋糕”的公平公正分配、改革成果的共建共享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和缺失。因此,如何在确保“蛋糕”持续做大的同

2、时分好“蛋糕”,着力化解分配领域的不公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社会阶层差距,已迫在眉睫。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提升经济发展和运行的质量,确保发展惠及不同阶层、区域和城乡居民,着力解决发展方式粗放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要确保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间翻一番;另一方面,要把发展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确保发展的公平性、普惠性和平衡性。通过对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不断拓宽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制度安排,通过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确保所有群体、阶层和区域都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既要保持经济发展的中高速,又要

3、注重发展的结构、动力、效益和协调等质量指标,还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能毕其功于一时、一地、一役。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向更高阶形态迈进,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地区或城市之所以缺乏发展动力,一方面是受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等非持续性发展方式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由于单纯地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增长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建设,从而偏离了发展的终极目标、终极价值。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在切实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切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告别过于重视GDP的单向度发展观,增强经济发展后

4、劲。一方面,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社会建设,像重视经济结构调整一样重视社会结构调整。坚持民生优先,把民生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协协调,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感。另一方面,重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有污染的GDP,坚持生态为先,把环境保护、环境治理与环境优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确保既有经济增长又有碧水蓝天。唯有如此,发展才会有效,才能共享。(摘编自周小毛、何绍辉把握共享发展要义的三个维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或中高

5、速的增长都是富有质量的发展,在世界经济领域独树一帜。B. 当前,不仅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还要做好社会财富的公平公正分配,这样就能快速缩小城乡等三大差距。C. 因为缺乏发展动力,一些地区或城市陷入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的发展模式,偏离了发展的终极目标、终极价值。D. 不能只重视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两个方面都重视才有利于共享发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着“共享发展”这一话题,从发展的质量、发展中的分配、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B. 文章在第一段中把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比喻成“蛋糕”,将经济发展中的分配问

6、题分析得浅显易懂。C. 文章在论证中几次提到我国经济持续高速或中高速增长,彰显了我国共享发展中发展速度至上的立场。D. 文章第三段在论述一些地区或城市缺乏发展动力的原因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条理十分清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经济持续发展,共享社会资源才有可能;同样共享问题不解决好,也会影响发展。B. 共享发展要坚持以发展质量为核心,其发展质量指标具体体现在发展的结构、动力、效益和协调等方面。C. 解决了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等问题,经济就能更好地跨入更高阶形态。D. 只有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以牺牲

7、环境、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才是“有质发展”,才能共享。【答案】1. D 2. C 3. C【解析】1.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或中高速的增长都是富有质量的发展”不准确,原文只肯定了保持中高速增长,但没有信息表明这种增长是“富有质

8、量的发展”。B项原文并没信息表明“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好社会财富的公平公正分配”“就能快速缩小城乡等三大差距”。C项颠倒了因果,“缺乏发展动力”不是原因,而是结果。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AB项曲解文意,C项颠倒了因果。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

9、,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项 “彰显了我国共享发展中发展速度至上的立场”错,文章的立场是发展不应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富有质量的发展。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C项错在“经济就能更好地跨入更高阶形态”,把“解决了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等问题”这个必要条件当作了充分条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0、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寻找悲伤杨轻抒取出刚买回的这把二胡时,他的手分明抖了一下。二胡太漂亮了,褐色发亮的琴杆,洁白如水的弓。相比之下,那把二胡像一个得肺结核的病人,斑斑驳驳,马尾也脱得可怜。可是一想起那把二胡,耳边就响起了一段熟悉的旋律:065643丨223112丨3565旋律凄凉、悲怆而优美,这是瞎子阿炳的那支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拉这支曲子的是和阿炳一样命运悲凉的他的父亲。“好悲伤噢!”五岁那年他第一次听父亲拉这支曲子时说。“你说什么?”父亲吃了一惊。“我说好悲伤,让人想哭!”父亲呆了一下,猛地搂过他。“孩子,你真了不起!”父亲说着,眼中噙满了泪水。其实那年父亲的

11、眼已经看不见东西了。父亲是右派他那时并不知道右派是个什么东西,但他知道父亲常常在胸前挂了大牌子被那么多的人打骂,家里好多东西都被抬走了,那架比他还高、亮得能照人的钢琴被人抬走时父亲不让抬,结果父亲被人踢了一脚,撞在门框的钉上,眼睛受了伤,一直又没法治,就渐渐看不见了。 搬到乡下的时候父亲偷偷藏下了一把二胡,一把很旧的二胡。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拉二胡,因为是在野外的草棚里,没人能听见,他托着腮静静地听。他问父亲,为什么这叫二胡的东西能发出这么让人悲伤的声音呢?父亲说是人的心悲伤。他不明白。那为什么您能让它发出声音别人不能呢?父亲说父亲当右派之前是教大哥哥大姐姐们唱歌的。“ 我也要拉二胡!”他说。

12、 父亲没有回答,又接着拉这支曲子,但拉了一会儿,突然停了下来。看见月光了吗?父亲说,很美丽很干净的月光,照着水,照着落花。他想了想,说,我咋没看见呢?你会看见的,会的!父亲喃喃地说,云散了,月亮就出来了。他似懂非懂地听着。以后父亲就教他拉二胡,他很快就学会了这支曲子,但是他觉得自己拉这支曲子时没有父亲拉的那样悲伤。为什么呢?他问父亲。为什么呢?父亲说,为什么你非要拉得那么悲伤呢?他把二泉映月拉得很熟练的时候已经是许多年后了。许多年后也是静夜,只是地点换成了大学的校园,父亲已经永不可能陪他了。一抹月光很美丽地落在水上。他依旧找不到那种悲伤的感觉。好漂亮的二胡噢!小女儿说,爸,拉一段听听!他没有出

13、声,但他还是自觉地操起了弓。操起弓的时候,他又听见了那段熟悉的旋律从心底升起。065643丨223112丨3565好难听噢!小女儿不耐烦地说,爸,您拉我们永远幸福嘛!他似乎并没有听见小女儿的话,继续往下拉。五岁的小女儿见没理她,赌气扭头就进了屋。他还是没动。但小女儿不知道就在她转身的那一瞬,他眼中突然盈满了泪。我找到悲伤了!他的心在哭。(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父亲用二胡奏出了凄凉、悲怆而优美的旋律,因为他的父亲的命运和阿炳一样悲凉;他因为聪明,所以听出了旋律中的悲伤。B. 他的父亲教他拉二胡,他很快就学会了拉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但是他拉此曲时总是

14、觉得没有父亲拉得那样悲伤。C. 小说构思巧妙,总体结构是“现实回忆现实”。这样构思使小说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完整。D. 小说结尾一句“我找到悲伤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照应标题“寻找悲伤”,又引人深思,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5. 小说中两处引用阿炳的二泉映月中的曲调,有什么作用?6. 对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的解读。请从代际的角度,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A 5. 第一次引用,引出了他听父亲拉二胡的往事;第二次引用,引出了他小女儿听他拉二胡的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前一次他听曲子的感受与后一次他的小女儿听曲子的感受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说主题。 6. 人与人之间由于生活时代,生

15、活际遇的不同,在心理上存在着差距,有了代沟、隔阂。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种隔阂的危险,努力走进他人的心灵,体会他人的感受,缩短彼此心灵的距离。【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项,“他因为聪明,所以听出了旋律中的悲伤”分析错误,从全文来看,并非因为聪明,而是因为他了解父亲的不幸遭遇,理解父亲的心情。5. 试题分析:文中第一次引用在开头部分,“他”由新二胡想到旧二胡想到阿炳的二泉映月中曲调,引出下文听父亲拉二胡的情景;第二次引用在结尾部分,应小女儿的要求他拉出了阿炳的二泉映月中曲调,然而却不被小女儿认可,虽然同是五岁,但“他”的感受和小女儿的感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儿童的不同心理,反映出时代的变化,突出了小说主题。点睛:本题考查小说中引用的作用,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先找到文中的两处引用阿炳的二泉映月曲调的位置,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确定小说是在什么背景下引用的,对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有什么作用。一般情况下,小说中的引用有突出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深化小说主题、丰富文章内容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