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心得(共10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26849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心得(共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心得(共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心得(共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心得(共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心得(共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心得(共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心得(共10篇)(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心得(共10篇)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的总结XX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本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通过培训,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有阳光的心理。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

2、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还是隔代照顾,从小就受到溺爱,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轻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比如变得自私、唯我、冷漠、生活依赖性严重。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作为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除了要教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教他们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才能使他

3、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我非常珍惜这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今后,我会继续认真的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姓名:所在班级:所在学校:期末论文要求:请分享学习之后的感悟、收获与成长。字数800字以上,不得抄袭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心得年月本人有幸参加了年第期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再次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给予本人此次学习机会。我认真学习了各位专家的心理知识讲座,有视频、有理论、有实际案例、练习小测。这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我受益匪浅。这次心理健康培训详细介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知识,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技能,专家朱维娜老师的讲座教师心理教育实践技能提出关注人的三个状态:“内在儿童”、“内在成

4、人”和“内在父母”,还注重师生在学与教的情绪健康的管理,让师生在学教当中如何有效处理和构建和谐课堂,系统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如何认识学生世界的方法,如何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和辅导,全面系统地渗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下我结合这次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一、要正确理解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心理健康既代表心理健康,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类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

5、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

6、;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二、要学会觉察内在自我状态,学会接纳。每个人都有三个方面的性格:内在成人、内在儿童、内在

7、父母,而且三个方面是可以共存的。大家通过认识内在自我状态,使自己的教育有方向性,有目标性了,并能具体了解其起因,善用“强化与弱化”,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辅导和帮助。这样可以很好的利用孩子和自己的内在特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激发孩子向上的动力,通过内在成人和内在父母约束孩子自己的行为,使老师的教育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通过内在成人和内在父母可以约束孩子自己的行为,通过内在儿童和孩子进行游戏、交流、角色互换等教育,都能很好地提高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教师自身而言,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觉察力,能很好地和家人、同事、领导、朋友、及学生家长等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使负面情绪得到及时地纠正,使积极投入

8、到工作学习中去。同时知道了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作为教师通过认识内在自我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许多教育界面临的困扰,同时帮助很多孩子,使自己的教育有方向性,有目标性了,并能具体了解其起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辅导和帮助。教师还要学会克服自己的负面情绪,以正面的情绪去面对学生,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正面的辅导和教育,使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在一个客观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完善。三、要学会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

9、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

10、,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

11、,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四、要在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

12、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要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

13、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期末论文参加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从教30多年的教师,有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根深蒂固,有的甚至固化,更需要接受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的教育,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不但深刻理解认识了心理健康的定义,同时通过理论讲座和实践技能的学习,丰

14、富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文化课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般文化课是要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关的概念、原理等等,这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而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改变人的心理状况,这就必须首先引起人的主观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在这样的

15、基础上加以引导和干预,才能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维护。而人的心理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产生和变化的,因此要改变和影响心理状态,必须在活动中进行,这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只有充分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为教学技能优良、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通过学习,重新认识了“自我”。每个人都有三个方面的“自我”:内在成人、内在儿童

16、、内在父母,且三个方面是可以共存的。大家通过认识内在自我状态,使自己的教育有方向性,有目标性了,并能具体了解其起因,善用“强化与弱化”,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辅导和帮助。通过内在成人和内在父母可以约束孩子自己的行为,通过内在儿童和孩子进行游戏、交流、角色互换等教育,都能很好地提高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教师自身而言,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觉察力,能很好地和家人、同事、领导、朋友及学生家长等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使负面情绪得到及时地纠正,并积极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同时知道了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作为教师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负面情绪,以正面的情绪去面对学生,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正面的辅导和教育,使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在一个客观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完善。而案例“沙坑里的孩子”更是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自我体验,关注隐藏获益,觉察自己的内在状态,减小困扰,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