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染色实验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25256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的染色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微生物的染色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微生物的染色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微生物的染色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微生物的染色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的染色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的染色实验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微生物的染色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二、实验目的: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2、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3、巩固显微镜的使用。三、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是1884年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Gram氏创立的,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染色步骤分为四个部分:1、初染:加入碱性染料结晶紫固定细菌图片;2、媒染:加入碘液,碘与结晶紫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复合物;3、脱色:利用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进行脱色;G-和G+细胞壁的比较:1、阳性菌细胞壁特点:细胞壁厚,只有一层,

2、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肽聚糖含量高,结构紧密,脂类含量低。当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壁内,复染后仍显紫色。2、阴性菌细胞壁特点:细胞壁薄,由两层构成,内壁层和外壁层,细胞壁中脂类中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网状结构交联程度低,乙醇脱色时溶解了脂类物质,通透性增强,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抽提出来,因此,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被脱色,当复染时,脱掉紫色的细胞的细胞壁又着上红色。四、实验器材:1、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溶液和试剂: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水。3、仪器及其他用品:酒精

3、灯、载玻片、显微镜、接种环、试管架、滤纸、滴管。五、实验步骤:1、取一个载玻片,将其洗净并沿一个方向擦拭干净,直至液体不再其上收缩为止;将接种环整平,用灼烧过的接种环在混匀的菌种中取菌,按常规方法图片,应涂大,不宜过厚。2、打开酒精灯,用火焰固定,不宜烤得太狠,否则菌种呈假阳性。3、轻旋结晶紫染液滴管,将其旋出,滴加1滴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染色40s。4、染色完成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为无色。5、将玻片上残留水用滤纸吸去,待其干燥。6、在涂菌部位滴加碘液,覆盖1min。7、媒染完成后,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8、将玻片上残留水用滤纸吸去,待其干燥。9、将载玻片放在白色笔记本上,

4、用滴管滴加95%乙醇脱色,脱色3040s,不宜脱色太狠,否则菌种呈假阴性。10、脱色完成后立即用水洗去乙醇。11、将玻片上残留水用滤纸吸去,待其干燥。12、滴加番红复染液,染色4min。13、染色完成后,水洗至流出水无色。14、吸去残留水并晾干。15、用显微镜观察并绘图。用以上步骤完成: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图片染色、大肠杆菌单独菌种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独菌种染色。六、注意事项:1、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2、图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3、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七、实验结果与讨

5、论:1、结果:绘出高倍镜下观察的菌体图像。2、思考题:写出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包括致病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什么?印象因素有哪些?如何验证你的染色结果是否正确?实验二细菌的普通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方法和普通染色的步骤;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和关键点;3识别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4学习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一般认为革兰阳性细菌的肽聚糖层较厚,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小,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而革兰阴性细菌的肽聚糖层很薄,脂肪含量高,经乙醇处理后部份细胞壁可能被溶解并改变其组织状态,细胞壁孔径大,不能阻止溶剂透入,因而

6、将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洗去而被脱色。虽然如此,革兰染色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认为是化学的差别,也有物理结构不同的结果,因为酵母菌细胞壁的成份完全和细菌不同,但具有革兰染色阳性反应。三、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擦镜纸、镜油、擦镜液;结晶紫、革氏碘染液、95%酒精、番红染液;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未知菌的18小时的液体培养液,酵母菌平板,大肠杆菌平板,牙垢。四、实验步骤1、涂片左手持菌液EP管,右手持接种环,在火上对接种环灭菌后,从EP管中取一环培养液,于载玻片中央涂成薄层,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若是从平板上取材,则事先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在火焰附近把平板打

7、开一小口,用接种环调取菌落边缘的物质涂于水滴上。室温下自然干燥。2、固定手持或镊子夹载玻片一端,标本面朝上,在灯的火焰外侧快速来回移动34次,共约34秒。要求玻片温度不超过60,以玻片背面触及手背皮肤不觉过烫为宜,放置待冷后染色。3、初染滴加1滴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色1分钟,水洗,吸干。4、媒染用碘液冲去残留水,再加1滴碘液覆盖涂片1分钟,水洗,吸干。5、脱色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上的残留水,滴加95%的乙醇脱色,轻轻摇动玻片,倒掉脱色液,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吸干。脱色时间2030秒。6、复染滴加1滴蕃红染液复染1-3分钟以上,水洗。7、镜检照相吸干载玻片背面及标本周围水渍,滴上半滴水

8、,盖上盖玻片,油镜镜检;看到合适的结果后拿着标本到4楼实验室显微摄影。五、实验结果6张装片的实验结果见表1,照片见图1。表1.各菌种的染色结果及形态特征枯草芽孢杆菌,10100倍放大金黄色葡萄球菌,10100倍放大大肠杆菌,10100倍放大(d)未知菌,10100倍放大酵母,10100倍放大牙垢,10100倍放大图1.微生物革兰氏染色显微照片六、讨论1涂片时的干燥在涂片时,如果是直接调菌液,则用接种环一蘸即可,如果是从平板菌落上取样,事先滴水时千万不要滴太大的液滴,总之是为了使涂片尽快干燥。如果不慎水加多了,不能用吸水纸吸,因为此时还没有固定,会将大部分细菌吸走。可考虑放到酒精灯上方较远处,微

9、热干燥,以手心能感到温暖为宜。不能太低,会对细菌造成杀伤。2固定本次实验中较难掌握度的一步。在火焰上方约10cm处来回过34次即可。固定不充分的话后续清洗时会将细菌洗掉,固定过热的话又将细菌烧焦,不能上色。需要注意的是,热固定会改变细菌的内部结构和外形,若研究菌体细胞结构时还是要用化学固定法。3脱色时间最难掌握度的一步!脱色时,最初洗下的酒精都看不出初染的蓝色,也就无法判断脱色是否充分,所以只能通过多次实验,建立洗脱时间梯度来逐步摸索。我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做了3次才得到勉强理想的染色结果。个人觉得用不了书上说的30s,洗2次大约15s就足够了。基础实验,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菌种知识来调节洗脱时间

10、,比如G就洗短点,G就洗长点,但是对于以后的未知菌种,这样做是不可以而且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在基础试验中打下扎实的革兰氏染色操作基础,标准化动作,以后才能对未知菌种做出正确鉴定。4大肠杆菌的复染老师事先提醒过大肠杆菌不好染色,复染可延长时间。我们复染5分钟后镜检,发现染色效果不理想,于是小心地拆下盖玻片不使镜油污染样品,再次滴加蕃红染色5分钟,累计10分钟复染。第二次镜检的结果就好多了。说明我们的补救方法是可行的。另外,我们对面是几位重做实验的同学,助教为他们准备了大肠杆菌平板。一开始我们误将此板当作酵母,根本没考虑二者菌落外形的巨大差异,制片后一致在困惑酵母怎么这么小而且是阴性的,重复制片结

11、果仍然如此!苦恼中求助助教,才发现取错样品了。拿到酵母平板后,惊叹于二者菌落外形差异如此巨大我们却没有注意到,看来上次课观察平板写完报告后就忽略了。这提醒我们即使是基础教学试验这种材料很固定的实验也要小心,自己要有判断能力,而且千万不能忘了前面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一共做了3块大肠杆菌片子,染色都很不错,有的同学却染了一下午才得到理想结果。我们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了。这同时也说明,平板比液体培养基适于做染色实验。5染色结果这次报告中唯一不理想的染色是枯草芽孢杆菌,是我同组制作的。但是这张片子我当时看过,的的确确是紫色!这是我们第一张片子,照相前非常谨慎,请教助教鉴定后才决定拍照的,不知道

12、为什么在数字摄影的成像系统下就失真了。肉眼观察可是千真万确的阳性结果啊?本想像以前处理实验结果一样PS一下,突然意识到这次是染色实验,看的就是颜色结果,PS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只好忍了,暂且算作假阴性吧。这再次说明,摄影技术发达的今天,肉眼仍然是不可替代的。6酵母菌能进行染色吗?结果如何?为什么?能,显革兰氏阳性结果。酵母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主要成分是葡聚糖、甘露聚糖,还有几丁质等,它们都是多糖的复杂分支聚合物,不溶于乙醇,且酵母细胞壁脂类较少,因此在媒染后,结晶紫-碘复合物不易脱出细胞壁,故呈现革兰氏阳性反应。七、思考题1牙垢里大概能看到几类菌,哪几种较多?我的样品中几乎全是革兰氏阳性球菌。通

13、过网上查资料可知:牙垢是在牙齿表面逐渐沉积的生物薄膜,由食物残渣、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唾液和细菌构成,其中细菌主要是正常口腔内存在的链球菌、厌氧菌等。这与我们的实验结果相符,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组的样品中含有细胞状物体和固体颗粒,那是口腔上皮细胞和食物残渣。建议以后做此实验前刷牙或漱口,减少杂质对观察细菌的干扰。2酵母菌能进行染色吗?结果如何?为什么?能,显革兰氏阳性结果。酵母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主要成分是葡聚糖、甘露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一、目的要求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

14、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二、实验原理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1、机械部分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放大倍数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R=/式中:R-分辨距离;-作用光的波长;数值口径。一些介质的折射率介质空气水玻璃香柏油折射率11355三、实验内容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方法: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