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15565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前言本标准第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废除建筑材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建筑材料产品及建材用工业废渣放射性物质控制要求和建材行业标准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本标准与、和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建筑材料分为建筑物主体工程用建筑主体材料和建筑物饰面用装修材料。规定了建筑主体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的限量,不再进行分类管理;明确了装修材料进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放射性核素检测方法不再引用和标准;删去了建材用工业废渣限量

2、要求方面的内容;删去了采用辐射剂量率检测进行判定的方法和石材矿床勘查中放射性水平预评价准则;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中国建材工业勘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材工业协会、福建玄武石材有限公司、山东荣成中磊石材有限公司、国家建材放射性监督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振珠、王南萍、杨钦元、任天山、王玉和。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范围本标准规定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钍、钾放射性比活度的限量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建造各类建筑物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包括掺工

3、业废渣的建筑材料。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建筑材料本标准中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造各类建筑物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类材料。本标准将建筑材料分为:建筑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建筑主体材料用于建造建筑物主体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包括:水泥与水泥制品、砖、瓦、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砌块、墙体保温材料、工业废渣、掺工业废渣的建筑材料及各种新型墙体材料等。装修材料用于建筑物室内、外饰面用的建筑材料。包括:花岗石、建筑陶瓷、石膏制品、吊顶材料、粉刷材料及其他新型饰面材料等。建筑物供人类进行生产、工作、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室内空间场所。根据建筑物用途不同,本标准将建筑物分为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两类。民

4、用建筑指人类居住、工作、学习、娱乐及购物等建筑物。本标准将民用建筑分为以下两类:类民用建筑:如住宅、老年公寓、托儿所、学校、医院等。类民用建筑:如商场、体育馆、书店、宾馆、办公楼、图书馆、文化娱乐场所、展览馆、公共交通等候室等。工业建筑供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如生产车间、包装车间、维修车间、仓库等。内照射指数本标准中内照指数是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的放射性比活度,除以本标准规定的限量而得的商。表达式为:式中:内照射指数;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的放射性比活度,单位为:贝可千克?仅考虑内照射情况下,本标准规定的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镭的放射性比活度限量,单位为:贝可千克。外照射指数本

5、标准中外照射指数是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钍的钾的放射性比活度分别除以其各自单独存在时本标准规定限量而得的商之和。表达式为:式中:外照射指数;、分别为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钍和钾的放射性比活度,单位为:贝可千克;、分别为仅考虑外照射情况下,本标准规定的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钍和钾在其各自单独存在时本标准规定的限量;单位:贝可千克。放射性比活度某种核素的放射性比活度是指:物质中的该种核素放射性活度除以该物质的质量而得的商。表达式为:式中:放射性比活度,单位为:贝可千克;核素放射性活度,贝可?物质的质量、千克。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被测量的真值在某一量值范围内的评定,即

6、测量值与实际值偏离程度。空心率在本标准中空心率是指:空心建材制品的空心体积与整个空心建材制品体积之比的百分率。要求建筑主体材料当建筑主体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钍、钾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和时,其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对于空心率大于的建筑主体材料,其天然放射性核素镭、钍、钾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和时,其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装修材料(转载于:写论文网:建筑材料放射性标准)本标准根据装修材料放射性水平大小划分为以下三类:类装修材料装修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钍、钾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和要求的为类装修材料。类装修材料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类装修材料不满足类装修材料要求但同时满足和要求的为类

7、装修材料。类装修材料不可用于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但可用于类民用建筑的外饰面及其它一切建筑物的内、外饰面。类装修材料不满足、类装修材料要求但满足要求的为类装修材料。类装修材料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包饰面及室外其他用途。的花岗石只可用于碑石、海堤、桥墩等人类很少涉及到的地方。试验方法仪器低本底多道能谱仪取样与制样取样随机抽取样品两份,每份不少于。一份密封保存,另一份作为检验样品。制样将检验样品破碎,磨细至粒径不大于。将其放入与标准样品几何形态一致的样品盒中,称重、密封、待测。测量当检验样品中天然放射性衰变链基本达到平衡后,在与标准样品测量条件相同情况下,采用低本底多道能谱议对其进行镭、钍和钾比活度测量。

8、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当样品中镭、钍、钾放射性比活度之和大于时,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要求测量不确定度不大于。检验规则本标准所列镭、钍、钾的放射性比活度均为型式检验项目。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随时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定型时;生产配方及原料有较大改变时;产品异地生产时。检验结果的判定建筑主体材料检验结果满足条时,判为合格。装修材料检验结果按条进行分类判定。其它要求使用废渣生产建筑产品时,其产品放射性水平应满足本标准控制要求。当企业生产更换原料来源或配比时,必须预先进行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检验,以保证产品满足本标准要求。花岗石矿床勘查时,必须用于本标准中规定的装修材料分类

9、控制值对花岗石矿床进行放射性水平的预评价。装修材料生产企业按照本标准条要求,在其产品包装或说明书中注明其放射性水平类别。各企业进行产品销售时,应持具有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符合标准规定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检验报告。在天然放射性本底较高地区,单纯利用当地原材料生产的建筑材料产品,只要其放射性比活度不大于当地地表土壤中相应天然放射性核素平均本底水平的,可限在本地区使用。常见石材的放射性强度及标准等资料在XX年国家出台的石材放射性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卫生防护标准中,按放射性辐射的强度将建筑材料分成三个等级:A类装修材料:装修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Ra和

10、Ir要求的为A类装修材料。A类装修材料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B类装修材料:不满足A类装修材料要求但同时满足IRa和Ir要求的为B类装修材料。B类装修材料不可用于I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但可用于I类民用建筑的外饰面及其他一切建筑物的内、外饰面。也就是说B类石材不可用于建筑物如住宅、厂房、公共生活用房等),但可用于构筑物;C类装修材料:不满足A、B类装修材料要求但满足Ir要求的为C类装修材料。C类装修材料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及室外其他用途,须限制其销售,也就是说C类石材只可户外了,至于Ir的石材就只能用于路基、涵洞、水坝、海堤和深埋地下的管道工程等远离人们生活的场所。一般来说,深色的石材辐射比浅

11、色的高,其中红色的石材的放射性是最高的,接着是绿色、粉红色、灰白、黑色、白色;火成岩高于编变质岩和沉积岩,即花岗岩高于大理石,接着是石灰石、板岩、砂岩。天然石材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其实不止来于体外的辐射,同时更重要的是来于“体内“辐射,即人类体内放射性元素所导致的内照射。而天然石材中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会产生的氡,而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肺部区域不断积累,从而使我们受到的低剂量辐射,也就是所谓的内照射。常见的天然石材表面的氡的析出率同样的,正常情况下石材的氡析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红色、绿色、粉红色、灰白色、白色和黑色,而且花岗岩的析出率高于大理

12、石。附注:国际放射防务委员会的标准规定内照射氡的浓度要小于或等于100Bqm3,我国建筑材料放射性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是:A类不高于70Bq;B类不高于90Bq;C类不高于100Bq。天然花岗岩放射性辐射强度划分等级一览表-1我国把天然饰面石材按放射性辐射强度划分为三个等级一览表-2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XX批准日期XX-12-10实施日期XX-01-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XX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放射性比活度的限量和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建造各类建筑物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包括掺工业废渣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本标准中建筑材料是指:用于建造各类建筑物所使用的无机非金属类材料。本标准将建筑材料分为:建筑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建筑主体材料用于建造建筑物主体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包括:水泥与水泥制品、砖、瓦、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砌块、墙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