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肌理pdf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15190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材料与肌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建筑材料与肌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建筑材料与肌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建筑材料与肌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建筑材料与肌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材料与肌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材料与肌理pdf(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建筑材料与肌理pdf建筑与材料的再认识摘要:本文从表皮,建造和原材料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对建筑和材料的再认识。并针对几个著名建筑师的作品进行对比和分类来归纳总结建筑和材料的关系。Abstract:Thisarticlediscussesthere-recognitionofbuildingandmaterialsfromtheepidermis,constructionandrawmaterials.Andaccordingtocompari(转载于:写论文网:建筑材料与肌理pdf)so

2、nandclassificationofseveralfamousarchitectsworktosumuprelationshipbuildingandmaterials.关键词:材料表皮建造原材料可持续环保Keywords:materialsepidermisconstructionrawmaterialsSustainableenvironmentalprotection引言在现在的建筑学本科教学体系中对材料和结构的重视似乎远远不足,而学生似乎对建筑空间组合更加感兴趣。这或许是时代的原因,在国外轰轰烈烈进行着现代建筑革命的时候,我国国情不允许,错过了这个时机。一些有觉悟的建筑师也处于无奈

3、与被动的地位。在我国的开放时期到来的时候,国际上已经在流行着这样那样新潮的建筑理论,我们在追逐潮流的同时却忘记了我们的基础还不牢固,这就注定了这批中国建筑的轻浮与表面化。这或许也和人们的学习习惯有关,人总是很容易关注一个事物的表面,被表面的千变万化所迷惑,时而困惑于空间的单一,时而困惑于空间的复杂,游离在建筑与非建筑之间,殊不知我们却离建筑的本质或者学习的本质越来越远。然而人的觉悟总会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点,所以我们现在的成就也有过去量的积累。在一些中国建筑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返璞归真之旅。1.什么是建筑?站在建造和材料的角度什么是建筑?这是每一个建筑学子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都会被

4、问到的问题,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感悟。可以说建筑是常悟常新的,是千变万化的,是不断发展的。老师反复提醒我们,建筑与环境要协调,建筑要考虑生态节能,建筑要有场所感和流动感?一系列的建筑与其他诸事物的发生的关系使我们兴奋而乱了理智,却很少深入考虑过建筑是如何建造起来的这样简单而赤裸的问题。学生时而会像回避真相一样回避建筑与结构和材料的碰撞,或许认为它太常见了,太形而下了,又或许是因为它太复杂了,超出了我们专业应该掌握的范畴。无论原因如何,材料,结构和构造在建筑中的地位正在复苏,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都注意到了这些的重要性。在材料,结构和构造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南京大学

5、建筑系可以说是这个领域的先锋,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和思想自由的教学氛围。张雷曾说“建筑是材料及其建造”,赵辰曾说建筑是“真实的材料和真实的尺度”,“材料,结构和构造方式是客观存在的”,“建筑不是形,不是色,是实实在在的建造”。他们对建筑的理解正式社会上所缺少的一种品质。当“建筑”超越名词的界限而变成一个动词的时候,正是我们理解建筑的开始和结束。“我们需要建筑材料来建造墙体,楼板和整座建筑,所以我们选择任何现有的材料,砖和混凝土。石头和木材,金属和玻璃,语言和想想,颜色和痕迹,这不是玩笑!从我们工作开始时,我们就一直延伸与扩大建筑的领域,去理解什么是建筑,不管我们用什么材料来建造,我们的主要目的

6、是在建筑与材料之间寻找一个特殊的相遇,材料是在诠释建筑,反过来,我们要使建筑先说出它的材料,使材料可见。”赫尔佐格2.表皮对材料的误解有人认为材料就是表皮那点事?我们理解一样事物总会从表象开始,从表象看确实如此,正如我们开始理解建筑的时候就先看到了表象一样。从建筑到建造,从空间到材料,从绘图到动手思考这是一次质的飞跃。我们经历了很多实践后才发现了这点滴真理。现在要更深入了解自然又会从其表面开始展开。如果说材料真的就是表皮那点事,为什么那么多建筑沦为材料的庸俗的堆砌,仅有少数设计能够以简洁的形体和对材料的感悟来证明即使是表皮也有深层地的含义。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所设计的瑞士巴塞尔铁路信号控制楼,形体

7、精简,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表皮,他们将20cm宽的铜皮弯曲,将整座大厦包裹起来,这似乎是没有设计的设计,似乎任何人都能做得来,可是当你深入了解之时就会发现这不仅仅局限于表皮这点事。它包含的信息都不是无中生有的,建筑的结构为混凝土箱体,用铜条围绕,在混凝土开洞处铜条开始卷曲,有垂直变换成水平,这样做既解决了采光问题又起到了遮阳的作用。铜条也使得内部设备免受静电干扰。谈到此似乎这个建筑非这样做不可。妹岛和世重新诠释玻璃的意义,营造出一种虚无的漂浮感和空气般的透明性,使建筑轻的犹如风中的云朵。不同的材料可以表达同样的设计理念,妹岛设计的小住宅,简单的几何形体,没有任何可以修饰,运用了朦胧透光的聚酯类

8、波纹板,白天室外光线均匀地洒进室内,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夜晚变成为一个不可思议的发光体,此时这栋小建筑并不需要复杂的形体,简单的方盒子是对光线的魅力最大的优化。这和埃及金字塔有些神似,简单的形体瞬间屹立为永恒。同样是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用纤细的钢框架和玻璃,布满网眼的铝板等材料来表达空气感的外皮设计,仿佛随时可以变化,没有形状,却深入人心,犹如日本的枯山水让人们进入一种禅境。安藤忠雄对素混凝土的应用和发展,使混凝土得以复兴。光之教堂和水之教堂,以清水混凝土为主,平滑细致的肌理,朴素的外表,精致的做工,表达了一种雅致和宁静的宗教气氛。瑞士著名建筑师彼得卒姆托所设计的圣本尼迪特小教堂将材料,结构和构

9、造方式创造性的结合起来的实例。教堂为单一空间,平面犹如叶子的形状,以和周围的民居区分开来。可是她并不显得突兀,而是统一与整个村落和山川景色之中。银色的金属屋面,木质的外墙和结构,木结构和外墙留出的缝隙,既显示了结构的逻辑性,又使教堂产生变换而有韵律的光影效果,这即为由结构和材料的组合而产生出来的耐人寻味的空间效果。外墙的木材也因风吹日晒,朝北一侧为银灰色,朝南一侧为黑色,这种随时间和环境而会发生变化的材料使得建筑更有生命的气息,像是会呼吸的皮肤。3.建造材料复兴方式之一如果说材料是建筑之母,那么建造方式就是建筑之父。他们之间的组合会产生出不同的形式之美。创造性不仅表现在对新材料的开发,更表现在

10、对传统材料的重新诠释。同样的材料的不同构造方式会使建筑产生新的形式的变化,这种变化所产生的效果是深刻而自由的,是细腻而精致的,其视觉效果是体块所无法代替的。毕竟从人的尺度来讲,接触的范围正是材料的触感和视觉等感性认知,交接或者咬合方式的理性逻辑。“在我们的直觉和周遭事物之间有一种相互作用。我的工作组成我们生存境遇的方式、轮廓,还有材料的存在。通过我的工作,我塑造着真实,塑造着空间中的气氛,塑造着那些点燃我们直觉的东西。”彼得卒姆托将建筑还原到最基本的状态,回归建筑的真实。卒姆托及其作品的目的是激发我们去面对物质与空间的本质,这本质将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卒姆托是少数能坚持自己的设计

11、理念并始终如一走下去的建筑师。我们不能用现象学、批判的地域主义、极少主义来定义他的建筑,因为这些都只是他建筑的一个侧面。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认为今日的建筑需要思考它自身所拥有的功能性与可能性。建筑的本质亦不是一个工具或符号。在当下这个忽略本质的社会中,建筑要承担反抗的重任,用它自己的语言抵制那些形式与意味的浪费。我认为建筑的这种语言并不是一个特定风格的问题,每一个建筑都是为特定的社会,在特定的场所,实现特定的用途。我的建筑就是尽量准确而批判的回答从这些简单现实中所呈现的问题。”同样为石材不同的功能和环境,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设计者会有不同的理解。卒姆托所设计的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选用瓦尔斯当

12、地的灰色石英岩和混凝土,规则的几何形体,单纯的石材,变换的肌理和光泽,处处相似而处处不同,犹如山中巨石,静卧在山脚已久。建筑内外皆为石材,这种纯粹性和精确性触及到了空间的本质和人们精神的深处,唤醒了深层的意识空间。任何材料的应用都不是单一的,而是要配合建造方式和光线的运用等。这样才能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卒姆托在瓦尔斯温泉浴场运用光线和石材创造了幽暗和静谧的动态空间体验,同样运用石材和光线。赫尔佐格的美国加州多米尼斯酿酒厂带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酿酒厂是个100米*25米*9米的长方体方盒子。他采用铁笼子里面放置石块的方法,在建筑外面形成保温隔热层,从而解决当地温差大的问题。石块为当地的玄武岩

13、,阳光透过这半透明的墙体,窸窣地照在走廊里,颜色由黑色到深绿,与葡萄园的主题相契合。这种新的构筑方式使人们耳目一新。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无论是木材,石材,混凝土,土砖这种传统材料,还是钢和玻璃,张拉膜和塑料等工业材料都会在建筑师手中焕发新的光彩。建筑师要考虑的不仅是新材料的应用,更应该是充分考虑传统材料的开发和复兴,每种材料的属性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唯一的。就像弗兰克盖里所说“材料有它自己不依赖于功能属性的艺术属性。”4.原材料材料的材料如果说我国在对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开始觉醒,那么对原材料的创新仍然处于休眠状态。对资源最大的需求除了食品业就是建造业。我国是人口大国,我们对原材料的需求和消耗也是惊

14、人的庞大。在国外,很多实践者通过重新设计传统的建造材料和建造技术、通过使用传统建造者不会使用的原料、通过创造性地使用可循环材料和废弃物来扩大原材料的种类。与此同时,人们需要为这些材料制定一套健康、安全、坚固和舒适度的标准,让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环境的原理达到一致。普林尼菲斯克的原材料实验,一方面减少了建造的成本,另一方面减少了环境污染。普林尼菲斯克的研究和设计工作着重于发展和改进当地节能的、碳平衡的建筑材料。在他早期的研究中,他把生硝用做非燃煤砖石砌体中的原始成分,称之为calCrete。普林尼的配方的混合一般包含有8份沙子,9份生硝,还有1份水泥。这些砌体对环境和社会的好处是减少了生产能源和运输

15、能源的消耗,利用了不能用于农业的土壤,对当地原材料的开采也为当地人们提供了工作,并形成了用低成本的建材建低成本房屋的产业。更值得一提的是,钙碳酸盐的土壤在中国超过30个省中都可以找到。普林尼也开发出了他自己制造混凝土的配方:在典型混合混凝土(ashCrete)中,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取代了100%的水泥。他的配方可让水泥达到C级和F级的标准。它给环境带来的好处包括对废弃煤灰的使用和水泥制造中CO2排放的减少。但普林尼知道电厂废弃煤灰的再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效益比不上燃煤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指出这不是一个持续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生产的根本解决办法。他们开发的第三个产品,是氧化镁水泥,也叫做陶瓷水泥。普

16、林尼的这个配方被称为megaCrete。著名的中国西安红陶俑的材料里也含有氧化镁。在压缩的时候,氧化镁水泥被检测到比普通水泥更为坚固,且相应地抗冻融,更耐酸蚀。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远小于普通水泥,还有固化过程中吸收了多余的二氧化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使用这种水泥混合混凝土不需要淡水,整个国家的淡水都可以因不再用于水泥生产而节约。这是对当地水资源保护的一个重要想法。“我们使用我们的资源的方式将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这需要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地减少变革的代价和造成的痛苦。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的国情,对原材料和其使用方式的创新是急需的。5.结语无论是材料本身还是材料的建造方式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建筑需要材料才能称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