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题库(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一、选择或判断1、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2、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也被人们称作“心理学之父”3、1913 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他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主张采用“刺激 反应” (SR)公式研究路线。4、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由本我、
2、自我和超我组成人格结构模型。5、1967 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其研究方法是计算机模拟。6、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7、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等。8、心理发展的内容包括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逐渐掌握社会规则、适应社会角色要求并做出恰当的社会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也称为社会化。9、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他
3、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10、人的一生发展历程划分为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11、认知风格可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12、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13、教师角色的分类:教学与行政的角色、心理定向的角色、自我定向的角色。14、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根据教学监控的作用范围,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根据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和自我强化。根据教学过程不同阶段表现形式,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分为:课前的计划与准备性、课堂的
4、反馈与评价性、课堂的控制与调节性、课后的反省性。15、冯忠良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16、布卢姆提出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目标包括知识、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17、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三个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律18、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动机过程。19、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类:间接学习动机与直接学习动机。根据动机作用的主次作用不同分类: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类: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20、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可以
5、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21、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分两种: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都由三种因素决定:动机、期望和诱因。22、人的归因的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23、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层次分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先后顺序分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分类: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24、概括化理论是由贾德提出的。他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25、现代认知心理学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26、三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
6、直观。27、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命题与命题网络、表象与表象系统、图式。28、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奥苏贝尔根据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信息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区分出了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9、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30、常用的策略性知识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31、认知策略包括: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和重复策略。3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33、问题的基本成分:给定、目标、障碍。34、心向两种表现形式:思维定势、功能固着。陆钦斯的量水试验就说明“思维定势”的作用。35、头脑风暴法是
7、奥斯本于 1957 年提出。36、1882 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37、马洛斯和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38、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社会性四个特征。39、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40、学习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动作阶段和反馈阶段。4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42、20 世纪 50 年代,斯金纳以他的强化理论为依据提出程序教学
8、,对当时各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43、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44、我国的许多学者认为,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组成的,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45、 道德培养包括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46、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使执行一定社会职能的群体。47、心理咨询划分为发展式心理咨询和调适式心理咨询两大类。48、佩里关于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49、友谊发展的六大功能为: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50、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
9、角色认同阶、角色信念阶段。51、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分为四类:教材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诊断专长。52、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条件:客观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53、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学习组织的主体性。54、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特点: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学习动机的发展性、
10、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性。55、知识掌握的标准: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56、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 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 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 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 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 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 7)能很好的监视自己的操作。57、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促进学生对专门知识的全面掌握 2)要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3)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4)帮助学生正确的表征问题 5)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 58、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
11、德意志、道德行为。59、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包括那六个阶段:1)服从和惩罚定向 2) 朴素的自我中心定向 3)赞许、使人高兴和助人定向 4)权威性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 5)契约尊重法律定向 6)良心或原则定向60、对大学生的品德教育方法:课堂道德故事讨论、移情训练、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61、大学生班集体的特征:强制性、同一性、独立性和开放性。6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理想色彩浓厚;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6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正常的智力、健康的情绪、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适应社会生活、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64、大学生
12、的一般心理问题有: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感情不稳定、性适应不良、紧张和压抑。二、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2、认知风格:是个人进行认知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所偏好的信息加工方式。3、角色期待: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4、有意义的学习:就是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5、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3、。7、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8、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9、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于 1957 年提出的一种集体讨论法。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做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10、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或倾向。11、群体:是人们依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12、社会制约作用:许多人在一起工作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13、
14、心理发展: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所谓系统的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的、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的、有组织的。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与消失。三、简答题1、青少年期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期是由儿童成长为成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时间。整个青少年期又分为:1)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又称青春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身体和生理机能发生急剧变化,第二性征出现,成人意识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起来,能运用假设推理。与父母有较多冲突与矛盾,在社
15、会认知上出现新的自我中心,认为自己是独特的,常夸大自己的感受。2)青少年中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这一时期个体思维的假设性、预见性和内省性都充分发展起来,形式运算思维处于主导地位,辩证思维迅速发展。自我意识继续发展,寻求自己的独立性要求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对成人的反抗减少;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关注社会与政治问题,并常对社会现实表现出不满,表现出较强的政治理想主义色彩。3)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至二十一二岁)。这一时期个体面临许多任务,辩证的、相对的和实用性的思维形式成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重视自我修养,确立了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并开始思考今后的职业发展。自我同一性开始确立。寻
16、求建立亲密的异性关系。2、简述佩里关于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佩里将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注意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上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反映了大学生的思维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辨证思维为主过渡。3、简述友谊的六大发展功能友谊发展的六大功能为: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4、教师的职业角色是如何形成的?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1)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2) 角色认同阶段。教师角色认同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阶段。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5、专家型教师的教学